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803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包括:对在服役过程中受损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检测,以获取其损伤性态表征指标和系统参数;采用实验模拟的方式,得到关于混凝土梁的损伤性态、历史荷载历程、当前增量荷载激励及增量荷载激励响应的数据;基于上述数据,建立表观损伤、历史荷载历程及增量荷载激励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映射关系,构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通过隐式求解方式智能反演出钢筋混凝土梁的致损荷载;将在服役过程中受损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相关参数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反演出其致损荷载值。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混凝土结构的健康评估和安全运维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准确评估钢筋混凝土梁在长期服役中的性能和安全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结构智能诊断,特别是指一种基于损伤性态和荷载增量激励与结构响应的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混凝土结构的服役性能评价领域,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基于结构的静力特性、动力特性等响应指标识别结构的整体损伤,并采用模型修正等方法进行损伤和服役性能评价。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静力指标对损伤敏感性差,动力指标受噪声影响大、识别精度低,模型修正假定过多且较难推定出真实的结构当前服役性能状态。这一局限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致。首先,所利用的损伤等性态指标的维度和空间域,受制于高效、广域智能识别方法的制约,存在较大局限。例如,关键的裂缝和变形性态,往往仅以最大变形和最大裂缝宽度作为指标,而实际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分布特性和裂缝分布及宽度特性,都与其当前服役性能有显著关系。第二,仅以当前结构静动力响应试配的模型更新方法,在进行结构计算参数更新的过程中,缺乏对结构当前响应的历史致损荷载和环境作用等关键作用因素的关注,未充分探究表观损伤、荷载历程与损伤状态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因此模型参数更新的科学性不足,并导致损伤和服役性能评价不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参数包括混凝土梁的材料强度、保护层厚度、截面尺寸、计算跨度、钢筋尺寸及钢筋布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损伤性态指标包括混凝土梁的裂缝数量、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平均间距以及挠度变形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荷载信息和系统参数为变量,采用实验模拟的方式,得到关于混凝土梁的损伤性态、历史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参数包括混凝土梁的材料强度、保护层厚度、截面尺寸、计算跨度、钢筋尺寸及钢筋布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损伤性态指标包括混凝土梁的裂缝数量、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平均间距以及挠度变形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致损荷载智能反演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荷载信息和系统参数为变量,采用实验模拟的方式,得到关于混凝土梁的损伤性态、历史荷载历程、当前增量荷载激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刚徐刚岳清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