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制造技术_技高网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98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栏;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其中该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为vd2,该第三透镜的阿贝系数为vd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成像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一主光线入射于该成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的60%的位置的入射角度为CRA6,并满足下列条件:3.54<(vd3*CT3‑vd2*CT2)/Fno<8.18,以及28.25<CRA6<35.76。借此,可解决高画素高解析的芯片所需的中间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成像透镜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透镜组。


技术介绍

1、因半导体制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因视频通讯需求的提升的快速提升,电子装置为了便于携带,小型化的光学镜头已不可或缺,如何取得高画素、高解析以及微型化光学镜头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2、现有搭载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镜头画素及解析能力较低,低解析度以及低画素的镜头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最新高画素高解析的晶片所需的中间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相较一般晶片大很多,为急欲改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先前技术高画素高解析的芯片所需的中间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较大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栏;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3、其中,该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为vd2,该第三透镜的阿贝系数为vd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成像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一主光线入射于该成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的60%的位置的入射角度为cra6,并满足下列条件:3.54<(vd3*ct3-vd2*ct2)/fno<8.18,以及28.25<cra6<35.76。

4、当上述成像透镜组满足3.54<(vd3*ct3-vd2*ct2)/fno<8.18时,借由此适当的配置可达成,可使该成像透镜组在大光圈情况下具有较佳成像解析度的功效;当上述成像透镜组满足28.25<cra6<35.76时,借由此适当的配置有助于调整该成像透镜组的入射角需求。

5、该成像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五片。

6、该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35<f/f1<1.06,借由该第一透镜焦距与整体焦距的适当配置,以使该成像透镜组具有较大的入光量。

7、该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1.28<f/f4<2.51,借由该第四透镜焦距与整体焦距的适当配置,可修正光圈产生的像差,降低光学畸变以提升成像品质。

8、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1.90<f1/f4<5.50,借此,该第一透镜焦距与该第四透镜焦距的比例分配较为合适,有利于修正该成像透镜组的像差以提高成像品质。

9、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并满足下列条件:-1.44<f2*ct2<-0.56,借此使该第二透镜的屈折力与透镜厚度的成形性达到最佳平衡以利于制造。

10、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fl,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0.29<(tl-bfl)*ct5<0.67,借此以使成像透镜组的空间配置较为合适,以达到高解析及微型化的功效。

11、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并满足下列条件:1.31<(ct3+ct4)/ct1<3.58,借由适当调整透镜的厚度分配,可兼顾该成像透镜组的性能及透镜成形性。

12、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1.19<tl/imh<1.96,,借此,该成像透镜组的高度及成像画面比例较为合适,以达到高解析及微型化的功效。

13、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8,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9,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9.44<r8*r9/f1<-0.12,借此透镜的屈折力与曲率达到最佳比例,有利于修正成像透镜组的像差以提升成像透镜组的成像品质。

14、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并满足下列条件:0.77<r2*r3*ct1/tl<7.49,借由透镜的曲率、厚度与镜头高度比例的适当配置,以优化成像透镜组的组装公差。

15、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0,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2.00<f5*r10/ct5<-0.97,借此该第五透镜的屈折力、曲率以及厚度达到最佳比例,有利于透镜的制造性并提供所需的透镜屈折力以提升该成像透镜组的成像品质。

16、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并满足下列条件:4.34<f1/ct1<17.53,借由该第五透镜的厚度与屈折力的适当配置,以使成像透镜组的制造性与性能达到平衡。

17、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并满足下列条件:1.73<r6/r1<13.76,借此透镜曲率的适当配置,以减少成像透镜组的制造公差。

18、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9,该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并满足下列条件:0.80<r9/tan(hfov)<48.92,借由透镜曲率的适当配置,可提供成像透镜组较大的视角。

19、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并满足下列条件:-1.22<f4/f5<-0.69,借由此屈折力的适当配置有助于调整该成像透镜组的入射角需求。

20、该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并满足下列条件:0.51<f/tl<0.87。

21、此外,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含:一镜筒;一成像透镜组,设置于该镜筒中;以及一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

22、其中,该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栏;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35<f/f1<1.0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1.28<f/f4<2.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1.90<f1/f4<5.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并满足下列条件:-1.44<f2*CT2<-0.5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FL,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0.29<(TL-BFL)*CT5<0.6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并满足下列条件:1.31<(CT3+CT4)/CT1<3.5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1.19<TL/IMH<1.9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8,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9,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9.44<R8*R9/f1<-0.1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并满足下列条件:0.77<R2*R3*CT1/TL<7.49。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0,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2.00<f5*R10/CT5<-0.97。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并满足下列条件:4.34<f1/CT1<17.53。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并满足下列条件:1.73<R6/R1<13.76。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9,该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并满足下列条件:0.80<R9/tan(HFOV)<48.92。

15.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35<f/f1<1.0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1.28<f/f4<2.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1.90<f1/f4<5.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并满足下列条件:-1.44<f2*ct2<-0.5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fl,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并满足下列条件:0.29<(tl-bfl)*ct5<0.6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并满足下列条件:1.31<(ct3+ct4)/ct1<3.5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成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1.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靖昀王麒昌
申请(专利权)人: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