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7759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滤池内的配水渠,所述配水渠的渠底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上均设有阀门,所述配水渠内各通孔的孔口处均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端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所述斜板包括分别向配水渠两端斜向延伸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相连。本技术提供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可以解决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滤料损坏风险高、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具体为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1、滤池中的滤料层是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如砂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等滤池中,通过滤料层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物质分离出来;但是悬浮物不断的被截留会增加水头损失,因此,需要对介质进行反冲洗去除截留的污染物。滤料层的滤料是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过滤材料,滤料通常采用石英砂、砾石、无烟煤、鹅卵石、陶粒等材料,不同的滤料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水质和处理要求。目前的滤池的滤料流失(跑砂现象)严重,滤料主要在滤池反冲洗过程中随气流和汽水混合流进入进水(排水)渠,进水(排水)渠堆积量增大后就会随水流进入废水池,导致滤料流失。现有的水处理过程中,一般是通过铲子,将水渠内的滤料铲回至滤池内。但是现有技术仍然存如下技术问题:

2、1、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昂;

3、2、需要进行重复的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负担,容易导致疲劳和受伤;

4、3、需要进入水渠内进行操作,存在溺水、滑倒等安全风险。

5、4、在人工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滤料的破损或变形,影响滤料的过滤效果。

6、综上所述,通过人工用铲子将水渠内的滤料铲回至滤池内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滤料损坏风险高、存在安全风险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可以解决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滤料损坏风险高、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滤池内的配水渠,所述配水渠的渠底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上均设有阀门,所述配水渠内各通孔的孔口处均设有斜向向外延伸的斜板,所述斜板的顶端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所述斜板包括分别向配水渠两端斜向延伸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相连。

4、技术原理:从通孔边缘向渠顶下方设置斜板,形成漏斗状。含有滤料的流水进入配水渠后,经过斜板的阻挡流出。经过斜板的滤料会被斜板拦截不会随水流移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板流动沉积在斜板形成的漏斗内。开启通孔,滤料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板流动经过通孔落入下方的滤池。

5、有益效果:

6、1、与现有的人工回收滤料相比,本技术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强,不会对滤料造成损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7、2、斜板能搞对滤料进行有效拦截,减少滤料的流失,降低滤料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8、3、斜板的顶端低于配水渠的渠顶,为水流的保留流动的渠道,保证水流能沿配水渠正常流动,避免水流被阻断,影响滤池的正常运行。

9、4、通过连接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使各通孔处形成的漏斗状态相连,保证滤料沉积在斜板上方,避免滤料进入斜板下方沉积,导致难以回收滤料,影响配水渠的正常使用。

10、进一步,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通过水平板连接,所述水平板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

11、有益效果:水平板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能对水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水流经过斜板时,会受到水平板的阻挡和引导,减少水流的湍流和喷溅。

12、进一步,所述配水渠内的通孔的孔口位于渠底上端面的短边中心线上。

13、有益效果:通孔设置在渠底上端面的短边中心线上,能减少滤料在通孔处的积聚和堵塞情况。

14、进一步,所述斜板包括向配水渠的两侧斜向延伸的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

15、有益效果:通过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使位于沉积在配水渠两侧的滤料沿斜板流向通孔,防止通孔周围形成死角,保证配水渠的滤料自动回收自滤池内。

16、进一步,所述配水渠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位于配水渠两端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的顶端位于进水口或者排水口下方,且靠近进水口或者排水口。

17、有益效果:斜板的顶端设置进水口或排水口下方,使水流顺着斜板的倾斜方向进入或排出滤池,确保水流的顺畅流动。同时防止滤料在进水口或排水口处堆积,使进水口和排水口保持畅通,减少堵塞的风险,提高滤池的运行效率。

18、进一步,所述配水渠内等分为多个分渠道,所述通孔位于各分渠道中间,所述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相向设置在通孔两侧,呈漏斗状。

19、有益效果:通过将配水渠等分为多个分渠道,可以实现水流的均匀分流。同时便于定位通孔和斜板的位置,便于装配斜板,提高装配效率。

20、进一步,所述斜板与配水渠之间的缝隙小于滤料直径。

21、有益效果:斜板与配水渠之间的缝隙,能使水流进入斜板下方,为斜板提供支撑,防止斜板变形。同时能有效拦截滤料,减少滤料的流失,降低滤料的损耗。

22、进一步,所述配水渠的一侧与滤池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配水渠的另一侧渠壁顶端面低于滤池内壁顶端面。

23、有益效果:保证水流顺利进入滤池内,避免水流偏移或泄漏。保证配水渠的结构稳固,方便维护和清洁,保证滤池正常运行。

24、进一步,所述配水渠的渠底的下端面为斜面。

25、有益效果:斜面的设计可以减少水流阻力,反冲洗作业时,使水流更加顺畅地通过配水渠,降低水流堵塞和积聚的可能性。同时能效提高配水渠的支撑力。

26、进一步,所述阀门采用刀闸阀或者扳阀。

27、有益效果:刀闸阀、扳阀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灵活性强,结构简单、耐腐蚀性能强、易于维护,能实现通孔的快速开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滤池内的配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的渠底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上均设有阀门,所述配水渠内各通孔的孔口处均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端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所述斜板包括分别向配水渠两端斜向延伸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通过水平板连接,所述水平板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内的通孔的孔口位于渠底上端面的短边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包括向配水渠的两侧斜向延伸的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位于配水渠两端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的顶端位于进水口或者排水口下方,且靠近进水口或者排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内等分为多个分渠道,所述通孔位于各分渠道中间,所述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相向设置在通孔两侧,呈漏斗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与配水渠之间的缝隙小于滤料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的一侧与滤池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配水渠的另一侧渠壁顶端面低于滤池内壁顶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的渠底的下端面为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采用刀闸阀或者扳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滤池内的配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的渠底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上均设有阀门,所述配水渠内各通孔的孔口处均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端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所述斜板包括分别向配水渠两端斜向延伸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顶端通过水平板连接,所述水平板位于配水渠的渠顶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内的通孔的孔口位于渠底上端面的短边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包括向配水渠的两侧斜向延伸的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的滤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乾郑星宇刘丽申瑜彭喜林姚杰张金香但陈雪杨浩蒙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三峡水务北碚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