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白果仁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宿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白果仁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1770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果仁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该方法包括:将生白果去除中种皮和内种皮后,得生白果整果仁;将生白果整果仁加水进行煮沸,得煮熟白果整果仁;将煮熟的白果整果仁和水煮液冷却至室温;向上述煮熟的白果整果仁和水煮液中加入α‑淀粉酶;加入α‑淀粉酶后进行恒温水浴,将熟白果整果仁滤出,获得水浴浸提液和减毒的熟白果整果仁;回收水浴浸提液中的4’‑O‑甲基吡哆醇和4’‑O‑甲基吡哆醇‑5’‑葡萄糖苷。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有效地去除了白果中的MPN和MPNG,工艺操作简单,仅使用水、热处理,安全性高,获得的低毒熟白果整果仁可用作各类白果食品的原料,特别适合用作需要使用整果仁烹饪的白果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果整果仁脱毒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银杏(ginkgo biloba l.)是一种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属(ginkgo l.)的单一属单一种植物。银杏最早可以追溯到3.45亿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在中国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银杏已有10余个别名。《上林赋》中记载的“沙棠栎槠,华枫枰栌”是汉代皇家园林内种植的树木,其中“枰”是中国银杏最早的名称。此外,还有“公孙树”、“白果”、“鸭脚”、“灵眼”、“圣果”、“佛指果”、“飞蛾树”和“菩提树”等别称。银杏在中国种植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苏、山东、广西、贵州、河南和湖北等地区。目前,银杏在全世界被广泛种植,除了我国以外,包括日本、朝鲜、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均有大量种植。银杏是一种集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科研价值于一身的重要植物。

2、银杏树干燥成熟的果实俗称白果,白果呈淡黄色或橙黄色。白果的药用作用最早收载于元文宗时吴瑞的《药用本草》一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2020版《中国药典》中亦记载:白果“性味甘苦涩,归肺经,具有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之功效”。现代研究已表明白果除了含有淀粉、蛋白、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外,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银杏萜内酯类、银杏黄酮类和银杏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压和抑菌杀毒等多种功能。鉴于银杏果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将银杏果列入“药食同源”名录。

3、然而,白果虽然极具营养和医疗价值,但是食用白果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例子时有报道。为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日常食用白果时只能采取限量食用,如不能超过6颗或10颗等。这种无理论依据的估量式食用,不仅不能满足人们对这一营养医疗价值俱佳的药食同源食品的食用需求,还大大限制了白果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导致白果滞销,果农、白果加工企业经济损失,影响了银杏产业的健康发展。

4、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搞清楚白果的致毒成分是什么,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去除,以提供安全的白果食品加工原料。归纳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认为白果中致毒成分可能为:氰苷类物质、银杏酚酸、4’-o-甲基吡哆醇(4’-o-methylpyridoxine,mpn,俗称银杏毒)。对银杏中毒性物质研究首先集中于氰化物上。氰化物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氰离子会与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导致细胞不能正常呼吸,造成组织缺氧,从而使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氰化物是否存在于白果中,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目前白果中是否存在氰化物仍需完善测定方法,提高精密度,进一步确认。银杏酚酸为漆酚酸类化合物,包括银杏酸、白果酚、白果二酚。银杏叶、白果外种皮、白果果仁中均含有银杏酚酸类化合物,白果外种皮含量最高,银杏叶次之,白果果仁中含量最少。现在的研究表明,银杏酚酸具有强烈的致敏作用而不是致毒作用。但是因为银杏酚酸具有一定的致敏作用,且在银杏叶中含量较高,所以国内外均要求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含有24%黄酮苷和6%萜类内酯)中银杏酚酸含量要求应低于5ppm。因此,不论是银杏叶产品还是银杏果产品,都要严格控制银杏酚酸的含量,确保食用银杏相关产品的安全性。根据第一份银杏中毒病例记录,两名日本男孩死于白果中毒,白果中毒的特征是失去意识、阵挛或强直性痉挛和呕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粮食短缺时,白果中毒出现第一次高峰是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然而,直到1985年,keiji等人采用多步分离结合动物实验首次从白果中分离出银杏毒素,确认它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的主要毒素。keiji等人通过液相质谱联用(hplc-ms)进一步鉴定出该化合物为4’-o-甲基吡哆醇(ginkgotoxin,mpn)(keiji,w.et al.chempharm bull,1985,33:3555-3557;keiji,w.et al.chem pharm bull,1988,36:1779-1782)。2000年,scott等人首次在白果中检测到mpn的糖苷形式,为mpn的5’-葡萄糖苷即4’-o-甲基吡哆醇-5’-葡萄糖苷(ginkgotoxin-5’-glucoside,mpng)。mpn和mpng在白果中被同时检测到。2011年,kobayashi等人对mpn和mpng的进行了毒性实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mpn的致死量是0.2mmol/kg,mpng致死量是0.8mmol/kg,mpng毒性比mpn小(daisuke,k.etal.food chemistry,2011,126:1198-1202)。目前mpn和mpng被认为是白果中的主要致毒物质。

5、伴随着白果中毒事件的不断出现,白果脱毒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有不少文献报道。第一类是使用化学试剂如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泡洗白果,以希望除去白果中的氰苷类物质。第二类是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结合物理分离方法的使用以希望除去白果中的银杏酚酸类物质,如专利cn101785559b公开的方法。可以看出这两类方法在对白果致毒成分的认识上存在局限,并不是以脱除mpn和mpng为目标。2016年,专利cn105901476a公开了“基于物理与酶促联合方法解除白果毒性的方法”,该方法中将mpn作为了脱毒对象之一。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对白果致毒成分的认识上仍存在缺陷,将氰苷类物质作为脱毒对象之一,忽略了重要致毒成分mpng;(2)白果果仁中并不天然存在mpn解毒酶,即使有天然存在的mpn解毒酶,在整果中酶的区室化也难以发挥降解作用;(3)公开方法的第一、第二步的高温处理,灭活了白果中存在的内源糖苷酶,从而阻止了分析测定前的制样的过程中mpng水解成mpn,所以处理后测定的mpn含量降低,并不是mpn降解了,而是mpng不能转化为mpn,实际上mpn和mpng的总量并没有变化(daisuke,k.et al.food chemistry,2011,126:1198-1202),所以并没有达到脱除mpn和mpng的目的;(4)步骤繁琐,反复高温处理,能耗高,需人工去胚芽,工作效率低。2017年,专利cn107509997a和cn107568567a分别公开了“一种基于内源糖苷酶酶解结合树脂吸附脱除白果致毒成分的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和“一种基于膜分离脱除白果致毒成分的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两种方法均对mpn和mpng进行了高效脱除,但是此两种方法均需要将白果磨成粉以后或者白果匀浆后进行脱毒,从而导致最终的脱毒产品主要是低毒白果粉,虽然白果粉在白果食品中应用广泛,但还是在诸多场合应用不便,如油炸白果、白果烹饪食品等等。因此,急需开发白果整果仁脱毒技术。针对白果整果仁脱毒,目前尚未有相关报道。mpn和mpng易溶于水,相对于白果粉或白果匀浆脱除mpn和mpn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果仁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过程中加水量为白果种仁干重重量的10~4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煮沸时间为5-1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在所述的α-淀粉酶为优选为耐高温α-淀粉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为40-200U/g白果干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恒温水浴的温度为45-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恒温水浴时间为6-30小时。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所制备得到的减毒熟白果整果仁。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获得的减毒熟白果整果仁在制备白果食品、药品、化妆品和作为日用品加工的原料或配料中的应用。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回收获得的MPN和MPNG在制备药物、生物农药和生物杀虫剂中的潜在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果仁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过程中加水量为白果种仁干重重量的10~4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煮沸时间为5-1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在所述的α-淀粉酶为优选为耐高温α-淀粉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果致毒成分无损消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为40-200u/g白果干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苏二正史蔓蔓张芳李志帆曹福亮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