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堵盖、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堵盖、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535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堵盖、车辆,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密封慢充充电口又能够密封快充充电口的堵盖。该堵盖包括盖板、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盖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表面上,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充电口匹配。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表面上。第二密封圈围绕第一密封圈设置,且与第一密封圈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充电口匹配。上述堵盖应用于车辆中,以提高车辆的充电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尤其涉及一种堵盖、车辆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一般要求同时满足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功能,为节省成本,通常在电动汽车的车身上安装具有快充充电口和慢速充电口的充电底座,用于连接充电枪插头,从而为车辆充电。

2、但在使用该充电底座时,充电枪仅能够密封两个充电口中的一个,另一充电口则会被暴露在环境中。当充电过程中出现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暴露在环境中的充电口会存在进水或进灰的风险,从而影响充电装置的性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堵盖、车辆,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密封慢充充电口又能够密封快充充电口的堵盖。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堵盖,所述堵盖用于封堵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该堵盖包括盖板、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盖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充电口匹配。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充电口匹配。

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堵盖,包括与第一充电口匹配的第一密封圈,和与第二充电口匹配的第二密封圈,使得堵盖既可以用于封堵第一充电口,又可以用于封堵第二充电口。这样,在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堵盖应用于车辆中时,无论利用第一充电口充电,还是利用第二充电口充电,另一个充电口均可以被堵盖密封,从而可以避免因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暴露在环境中,导致水汽或尘土进入到充电口中,影响充电装置的性能的问题,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5、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堵盖,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盖板的同一表面上,与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设置在盖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相比,还可以使得堵盖的厚度较小,减小堵盖的占用空间,使得堵盖不仅能够应用于遮挡板与充电装置之间空间较大的环境中,还可以应用于遮挡板与充电装置之间空间较小的环境中,提高堵盖的适配性。在将封堵第一充电口的堵盖拆卸下来,转而封堵第二充电口的过程中(或者在将封堵第二充电口的堵盖拆卸下来,转而封堵第一充电口的过程中),无需翻转堵盖,从而提高了堵盖的便捷性。

6、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堵盖中,第二密封圈围绕第一密封圈设置,这样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总的占用面积可以较小,从而还可以减小堵盖的第一表面的面积,避免堵盖在封堵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时,影响另一充电口与充电枪连接的情况发生。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侧面围绕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一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侧壁配合。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侧壁过盈配合。这样,第二侧面与第一充电口的侧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堵盖的密封效果较好。且在利用堵盖封堵第一充电口时,堵盖不容易与第一充电口分离,使得堵盖的可靠性较好。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第四侧面围绕所述第三侧面设置;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二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侧壁配合。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侧壁过盈配合。这样,第四侧面与第二充电口的侧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堵盖对第二充电口的密封效果较好,在利用堵盖封堵第二充电口时,堵盖不容易与第二充电口分离,使得堵盖的可靠性更高。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截面的至少部分为长条形、折线形、波浪形或弧形;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径向方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截面包括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所述第二子截面相对所述第一子截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子截面呈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截面呈折线形、波浪形或弧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缺口。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堵盖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连接部的材料相同且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材料与所述盖板的材料不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料相同且一体设置。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的部分边缘相连,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主体部上;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一充电口或所述第二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延伸部悬空。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盖板中设置延伸部,并使延伸部在堵盖封堵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的情况下悬空,可以降低堵盖的拆卸难度,提高用户体验感。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手持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盖板上设有手持结构,且手持结构相对于第二表面凸出或凹陷,从而在拆卸堵盖时,用户手指可以与手持结构接触,向手持结构施力,进而便于用户将堵盖从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上拆卸下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堵盖还包括挂装结构,所述挂装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存间距,所述挂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卡槽匹配。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装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的部分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二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限位部陷入所述第二充电口的卡槽内。

21、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堵盖,所述堵盖用于封堵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该堵盖包括盖板、第一密封圈和挂装结构。盖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充电口匹配。所述挂装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存间距,所述挂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卡槽匹配。

2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堵盖,包括与第一充电口匹配的第一密封圈,和与第二充电口的卡槽匹配的挂装结构,使得堵盖既能够用于封堵第一充电口,又可以用于封堵第二充电口。这样,在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堵盖应用于车辆中时,无论利用第一充电口充电,还是利用第二充电口充电,另一个充电口均可以被堵盖密封,从而可以避免因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暴露在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用于封堵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所述堵盖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侧面围绕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一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侧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侧壁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第四侧面围绕所述第三侧面设置;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二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侧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侧壁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截面的至少部分为长条形、折线形、波浪形或弧形;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径向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包括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所述第二子截面相对所述第一子截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子截面呈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截面呈折线形、波浪形或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连接部的材料相同且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材料与所述盖板的材料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料相同且一体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的部分边缘相连,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主体部上;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一充电口或所述第二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延伸部悬空。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手持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凹陷。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充电口被所述堵盖封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密封圈陷入所述第一凹槽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充电口之间存在间距;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二充电口时,所述堵盖的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充电口之间存在间距;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一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堵盖的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三凹槽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口和所述第二充电口包括目标位置;所述第一充电口的目标位置相比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其他位置更靠近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充电口的目标位置相比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其他位置更靠近所述车体的底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用于封堵第一充电口或第二充电口,所述堵盖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侧面围绕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一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侧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充电口的侧壁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第四侧面围绕所述第三侧面设置;在所述堵盖封堵所述第二充电口的情况下,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侧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的侧壁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截面的至少部分为长条形、折线形、波浪形或弧形;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径向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包括第一子截面和第二子截面,所述第二子截面相对所述第一子截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子截面呈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截面呈折线形、波浪形或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连接部的材料相同且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材料与所述盖板的材料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郝宇宙方保超曹孝文王鸿基张荣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