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吸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520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的远端设置有可膨胀部,所述可膨胀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可扩张层、可膨胀组件和第二可扩张层。所述可膨胀组件的内部受到扩张力时可沿所述抽吸导管的径向向外膨胀,且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随所述可膨胀组件的膨胀而向外膨胀变形或展开,以增大抽吸导管远端的内腔直径。通过采用本技术,抽吸导管的远端可在受力时向外膨胀,使得支架更容易被拉入到抽吸导管内部,减小血栓逃逸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抽吸导管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有多种血栓清除技术,包括支架植入取栓、仅抽吸取栓(如a directdspiration first dass technique,adapt技术)、以及支架和抽吸导管组合取栓。支架和抽吸导管组合取栓技术包括solumbra技术、支架辅助真空锁定抽吸技术(stentrieverassisted vacuum-locked extraction,save技术)、脑卒中抽吸取栓技术(aspiration-retriever technique for stroke,arts技术)。

2、在采用solumbra技术进行手术时,主要包括如下过程:(1)使用三轴通路装置将微导管推进到血栓远端处;(2)将支架植入血栓中;(3)待支架与血栓结合(3-5分钟),将微导管移除;(4)将抽吸导管推进到血栓的近端边缘;(5)打开真空设备以通过抽吸导管抽吸血栓;(6)将支架拉入抽吸导管。

3、在采用save技术时,主要包括如下过程:(1)使用三轴通路装置将微导管推进到血栓远端处;(2)展开支架,使支架的1/3与血栓结合,2/3位于血栓远端;(3)移除微导管;(4)将抽吸导管推进到血栓的近端边缘,使血栓嵌入抽吸导管尖端和支架近端之间;(5)打开真空以开始通过抽吸导管抽吸;(6)通过大口径护套移除抽吸导管和支架组成的系统。

4、在采用arts技术,主要包括如下过程:(1)使用三轴通路装置将微导管推进到血栓远端处;(2)将支架植入血栓中;(3)待支架与血栓结合(3-5分钟),将微导管移除;(4)将抽吸导管推进到血栓的近端边缘;(5)外护套尽可能向远端推进;(6)如果在外护套处使用球囊导管,则对球囊充气;(7)将支架拉入抽吸导管,直到有阻力时停止;(8)通过大口径护套移除抽吸导管和支架组成的系统。

5、solumbra技术相比于save技术和arts技术来说,操作流程更简单,有利于节省手术流程时间。然而solumbra技术的缺点在于:当支架被拉回到抽吸导管中时,阻力可能增加,从而导致抽吸导管受损,进而存在导致血栓破裂,以及远端血栓可能进入远端血管的风险。save技术和arts技术避免将整个支架和血栓拉入抽吸导管,而是将支架和抽吸导管整体拉回到大口径护套中。使用这种方法,支架不需要内缩到抽吸导管的内径,减小血栓逃逸的风险。但save技术和arts技术的缺点是,在抽吸导管和支架被拉入大口径护套并与大口径护套尖端接触时,会有血栓逃逸的风险。具体地,当使用save技术或arts技术进行颅内取栓时,医生不能将支架拉入抽吸导管,而是通过通常位于颈动脉的大口径护套将支架和抽吸导管拉回。这意味着支架和抽吸导管系统完成颅内取栓后还须移动几英寸,这可能会导致血栓逃逸以及血管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吸导管,抽吸导管的远端可在受力时向外膨胀,使得支架更容易拉入到导管内部。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的远端设置有可膨胀部,所述可膨胀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可扩张层、可膨胀组件和第二可扩张层。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扩张层为第一弹性膜,和/或,所述第二可扩张层为第二弹性膜。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的硬度均小于或等于25d。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均由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弹性聚氨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和聚醚醚酮中的一种制成。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膨胀部包括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至少部分折叠;在所述扩张状态下,所述可膨胀组件沿所述抽吸导管的径向向外膨胀,且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随所述可膨胀组件的膨胀而展开。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膨胀组件为环形,且所述可膨胀组件的表面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开口和/或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开口和/或多个凹槽沿周向或轴向延伸。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膨胀组件包括多个螺旋元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膨胀组件的尺寸满足如下一个或多个条件:

10、所述可膨胀组件的厚度介于0.001英寸和0.005英寸之间;

11、所述可膨胀组件的外径介于0.03英寸和0.3英寸之间;

12、所述可膨胀组件的长度介于0.1英寸和0.73英寸之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膨胀部还包括球囊,所述球囊位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可膨胀组件之间,且通过一管腔连通至所述抽吸导管的近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球囊和/或所述可膨胀组件。

15、本技术所提供的抽吸导管具有如下优点:

16、本技术的抽吸导管在用于solumbra技术中,抽吸导管的远端可在受力时向外膨胀,使得支架更容易被拉入到抽吸导管内部,避免支架在回撤的过程中发生支架、硬血栓和/或大血栓损坏抽吸导管的情况,减小血栓逃逸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的远端设置有可膨胀部,所述可膨胀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可扩张层、可膨胀组件和第二可扩张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为第一弹性膜,和/或,所述第二可扩张层为第二弹性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的硬度均小于或等于25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均由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弹性聚氨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和聚醚醚酮中的一种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部包括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至少部分折叠;在所述扩张状态下,所述可膨胀组件沿所述抽吸导管的径向向外膨胀,且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随所述可膨胀组件的膨胀而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组件为环形,且所述可膨胀组件的表面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开口和/或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开口和/或多个凹槽沿周向或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组件包括多个螺旋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组件的尺寸满足如下一个或多个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部还包括球囊,所述球囊位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可膨胀组件之间,且通过一管腔连通至所述抽吸导管的近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球囊和/或所述可膨胀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的远端设置有可膨胀部,所述可膨胀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可扩张层、可膨胀组件和第二可扩张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为第一弹性膜,和/或,所述第二可扩张层为第二弹性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的硬度均小于或等于25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均由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弹性聚氨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和聚醚醚酮中的一种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部包括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一可扩张层和所述第二可扩张层至少部分折叠;在所述扩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权凯特琳·琼斯尤金·塞里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