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泡沫混凝土复合楼板及次梁设计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健专利>正文

一种泡沫混凝土复合楼板及次梁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485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关于这种泡沫混凝土复合楼板及次梁设计摘要:1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属土木工程与建筑领域2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了目前现浇混凝土楼板及次梁中混凝土受压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减轻了楼面自重节约墙柱抗震钢筋,同时也可以实现更大面积楼板的设计,提高了楼板的保温性能。极大地实现了建筑的节能和更大空间设计。属于绿色建筑。3解决普通楼盖混凝土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要点在于使受压区采用受压的普通或高清混凝土在非受压区采用轻质受压低保温好的泡沫混凝土填充。4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各种先浇或预制混凝土楼面与屋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与建筑。


技术介绍

1、原理源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构件的受力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1、结构构造:板:先浇混凝土楼板泡沫混凝土至于下层非受压区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浇筑于上层,组成复合结构最大发挥混凝土受压的力学性能。具体表现为:

2、正弯矩非受压区填充泡沫混凝土,受压区及负弯矩区填充普通或高混凝土的构造。

3、当板厚较厚跨度较大时,在正弯矩区受压区下部另设受拉钢筋的构造。

4、当板厚较厚跨度较大时,采用在考虑抗剪和抗弯经优化采用多层不同面积的泡沫混凝土直至顶层普通或高强混凝土层,并在其中每层下部布置受拉钢筋形成整体的结构构造。

5、构造见说明书附图。

6、次梁:次梁正弯矩上部受压区的箍筋纵筋设计构造。

7、(1)次梁正弯矩上部受压区的箍筋纵筋设计构造。

8、(2)泡沫混凝土与普通或高强混凝土复合的构造。

9、(3)延梁长方向轴上其中设置的预制混凝土分隔板的构造。

10、(4)正弯矩受压区考虑抗剪在受压与受剪处设置局部箍筋与纵向受压钢筋的构造。

11、(5)当梁跨度较大高度较高时,在考虑抗剪和抗弯经优化采用多层不同跨度长度与厚度的泡沫混凝土直至顶层普通或高强混凝土层,并在其中每层下部布置受拉钢筋的结构构造。

12、构造见说明书附图。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复合的现浇楼板或预制楼板或现浇次梁,可以是单向板也可以是双向板,其中楼板正弯矩受力区上层是分布钢筋或上层受力筋和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填充,或纯受压混凝土填充,下层是泡沫混凝土和受力钢筋。其中泡沫混凝土体四周到板四周的距离及混凝土板厚与泡沫混凝土层厚度应综合考虑抗弯和抗剪经计算确定。对于跨度较大的板可做成多层复合结构,具体结构见说明书附图。见对于次梁,正弯矩受拉区填充为泡沫混凝土,正弯矩受压区和负弯矩区填充为普通或高强混凝土,并且在正弯矩区受压区还应另布置下层纵向受压钢筋及受压区混凝土箍筋以起到一定抗剪作用。正弯矩区与负弯矩之间用预制混凝土隔板阻挡。如次梁为简支梁,无负弯矩区,则还应考虑梁两边受剪切根据计算确定预制混凝土隔板的位置和受压区在考虑抗剪切作用下的高度和箍筋密度分布。对于跨度大梁高高的梁考虑到混凝土抗剪还可采用多级预制混凝土板分隔结构见说明书附图。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是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复合的现浇楼板或预制楼板或现浇次梁,可以是单向板也可以是双向板,其中楼板正弯矩受力区上层是分布钢筋或上层受力筋和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填充,或纯受压混凝土填充,下层是泡沫混凝土和受力钢筋。其中泡沫混凝土体四周到板四周的距离及混凝土板厚与泡沫混凝土层厚度应综合考虑抗弯和抗剪经计算确定。对于跨度较大的板可做成多层复合结构,具体结构见说明书附图。见对于次梁,正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宋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