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304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包括下段桩架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下段桩架组件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下段左柱架(3)上设有下左通孔(4),在下段右柱架(6)上设有下右通孔(7);上段桩架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上段左柱架(9)上设有上左通孔(10),在上段右柱架(11)上设有上右通孔(12);缀板(8)的两端分别与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相连;下左通孔(4)与上左通孔(10)通过插销(13)的一端相连;下右通孔(7)与上右通孔(12)通过插销(13)的另一端相连。该桩架能随意调节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桩基础的一种压桩桩架,特别涉及一种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锚杆静压桩桩架长度固定,不可伸长或縮短。遇到压桩空间高度不足时,就 要截断桩架长度,重新加工,以便能适应压桩空间高度的不足。压桩完成后,还要恢复原压 桩桩架长度,给锚杆静压桩施工带来了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随意调节高度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 该桩架能适用于任意狭小空间的锚杆静压桩的施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包括下段桩架 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 下段桩架组件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下段左柱架和下段右柱 架,下段左柱架上设有至少2个的下左通孔,在下段右柱架上设置与下左通孔相平行对应 的下右通孔; 上段桩架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段左柱架和上段右柱架,上段左柱架上设有至少 2个的上左通孔,在上段右柱架上设置与上左通孔相平行对应的上右通孔;缀板的两端分 别与上段左柱架和上段右柱架相连; 下左通孔与上左通孔通过插销的一端相连;下右通孔与上右通孔通过插销的另一 端相连。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的改进下段左柱架和下段右柱架之间的间 距=上段左柱架和上段右柱架之间的间距;下左通孔之间的孔距=上左通孔之间的孔距。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的进一步改进在底座上还分别设置相互平 行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下段左柱架和下段右柱架均被夹持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的进一步改进下段左柱架、下段右柱架、上 段左柱架和上段右柱架均为U型柱架。 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由于下段桩架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通过插销活 动相连,因此能任意调节下段桩架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重叠长度,所以整 个锚杆静压桩桩架能轻易伸长或縮短,从而适应不同施工高度的既有建构筑物的压桩,特 别适应既有建构筑物狭小空间内的压桩。在本专利技术中,4个柱架均选用U型柱架,能使升降 式锚杆静压桩桩架既有重量轻的优势,又能保证足够的强度。 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由于下段桩架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能相互分 离,因此具有分段重量轻、易于搬运的优点,实际使用中能提高压桩效率。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2是图1中的下段桩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3是图1中的上段桩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中 l—底座、2—后侧板、3—下段左柱架、4一下左通孔、5—前侧板、6—下段右柱架、7—下右通孔、8—缀板、9一上段左柱架、10—上左通孔、1 l一上段右柱架、12—上右通孔、13—插销。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由下段桩架组件、上段桩架组件和插销13组成。 下段桩架组件包括底座l,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均选用相同的U型柱架(该U型柱架由底面和2个侧面组成)。在底座1上还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前侧板5和后侧板2,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均被夹持在前侧板5和后侧板2之间,即下段左柱架3的两侧分别与前侧板5和后侧板2固定相连,同理,下段右柱架6的两侧也分别与前侧板5和后侧板2固定相连。设置前侧板5和后侧板2的目的是使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在底座1上稳定得更加牢固。在下段左柱架3的底面的中心线位置处设有5个孔距相等的下左通孔4 ;在下段右柱架6的底面的中心线位置处设置与下左通孔4相平行对应的下右通孔7,即在下段右柱架6的底面的中心线位置处设置5个孔距相等的下右通孔7,下左通孔4的孔距=下右通孔7的孔距,下左通孔4的孔径=下右通孔7的孔径。 上段桩架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 ,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均选用相同的U型柱架(该U型柱架由底面和2个侧面组成),该U型柱架略窄于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所选用的U型柱架;从而保证上段左柱架9能在下段左柱架3内滑动、上段右柱架11能在下段右柱架6内滑动。在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之间设置4块相互平行的缀板8,每块缀板8的两端分别与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固定相连。上段左柱架9的底面的中心线位置处设有7个孔距相等的上左通孔10 ;在上段右柱架11的底面的中心线位置处设置与上左通孔10相平行对应的上右通孔12,即在上段右柱架11底面的中心线位置处设置7个孔距相等的上右通孔12,上左通孔10的孔距=上右通孔12的孔距=下左通孔4的孔距,上左通孔10的孔径=上右通孔12的孔径=下左通孔4的孔径。 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之间的间距=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之间的间距。 将上段左柱架9套装在下段左柱架3内,将上段右柱架11套装在下段右柱架6内;从而使2个下左通孔4与2个上左通孔10相重叠,2个下右通孔7与2个上右通孔12相重叠。在下段桩架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之间设置2个插销13,即,每个插销13依次穿过一个上右通孔12、一个下右通孔7、一个上左通孔10和一个下左通孔4 ;从而使下段桩架组件和4上段桩架组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 通过改变下右通孔7与上右通孔12相重叠的个数(也同时改变了上左通孔10和下左通孔4相重叠的个数),就可以改变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的高度。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其特征是:包括下段桩架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    所述下段桩架组件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下段左柱架(3)上设有至少2个的下左通孔(4),在下段右柱架(6)上设置与下左通孔(4)相平行对应的下右通孔(7);    所述上段桩架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上段左柱架(9)上设有至少2个的上左通孔(10),在上段右柱架(11)上设置与上左通孔(10)相平行对应的上右通孔(12);缀板(8)的两端分别与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相连;    下左通孔(4)与上左通孔(10)通过插销(13)的一端相连;下右通孔(7)与上右通孔(12)通过插销(13)的另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升降式锚杆静压桩桩架,其特征是包括下段桩架组件和上段桩架组件;所述下段桩架组件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下段左柱架(3)和下段右柱架(6),下段左柱架(3)上设有至少2个的下左通孔(4),在下段右柱架(6)上设置与下左通孔(4)相平行对应的下右通孔(7);所述上段桩架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上段左柱架(9)上设有至少2个的上左通孔(10),在上段右柱架(11)上设置与上左通孔(10)相平行对应的上右通孔(12);缀板(8)的两端分别与上段左柱架(9)和上段右柱架(11)相连;下左通孔(4)与上左通孔(10)通过插销(13)的一端相连;下右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龙马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