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7184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6
本技术公开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收卷辊、壳体和移动板,本技术通过在底座顶部设置两个竖板,两个竖板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收卷辊,在底座顶部设置有壳体,壳体顶部设置有加热器,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形成圆形空腔,该空腔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在底座顶部还设置有压辊,当电线通过压辊后经过壳体内部圆形空腔,启动加热器带动加热丝产生热量将经过圆形空腔内的电线胶皮加热软化,软化后的电线缠绕在收卷辊上进行收卷,防止因为电线胶皮质地较硬导致在收卷过程中胶皮发生断裂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材调节,具体为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1、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分裸线、电磁线和绝缘线。裸线没有绝缘层,包括铜、铝平线、架空绞线以及各种型材(如型线、母线、铜排、铝排等)。它主要用于户外架空及室内汇流排和开关箱。电磁线是通电后产生磁场或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流的绝缘导线。它主要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绕圈以及其他有关电磁设备。其导体主要是铜线,应有薄的绝缘层和良好的电气机械性能,以及耐热、防潮、耐溶剂等性能。选用不同的绝缘材料可获得不同的特性。

2、在电线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电线胶皮的软硬度不同,有些质地较硬的电线不方便进行收卷,在收卷过程中容易导致胶皮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通过在底座顶部设置两个竖板,两个竖板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收卷辊,在底座顶部设置有壳体,壳体顶部设置有加热器,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形成圆形空腔,该空腔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在底座顶部还设置有压辊,当电线通过压辊后经过壳体内部圆形空腔,启动加热器带动加热丝产生热量将经过圆形空腔内的电线胶皮加热软化,软化后的电线缠绕在收卷辊上进行收卷,防止因为电线胶皮质地较硬导致在收卷过程中胶皮发生断裂的问题出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包括:

6、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竖板;

7、收卷辊,可转动的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之间;

8、壳体,位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壳体顶部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壳体内壁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侧壁安装有加热丝,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形成圆形空腔;

9、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为两个并位于所述底座顶部,两个所述移动板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压辊。

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可转动的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伸出所述底座侧壁并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滑槽内部还安装有第一导向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竖板侧壁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滑板侧壁还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螺纹杆旋转贯穿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导向杆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孔。

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安装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移动板侧壁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部安装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侧壁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杆贯穿所述第二导向孔。

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竖板侧壁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侧壁可转动的连接有十字插杆,其中一个所述十字插杆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十字插杆与所述第一皮带轮连接,所述收卷辊对称侧壁开设有十字插孔,所述十字插杆伸入所述十字插孔内部,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t型槽,所述第一竖板底部安装有t型板,所述第一竖板侧壁安装有限位板。

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限位壳、开设在所述限位壳顶部的第三滑槽、位于所述第三滑槽内部的第三滑板、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板侧壁的弹簧和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板另一侧壁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伸出所述限位壳侧壁并贯穿所述限位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底座顶部设置两个竖板,两个竖板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收卷辊,在底座顶部设置有壳体,壳体顶部设置有加热器,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形成圆形空腔,该空腔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在底座顶部还设置有压辊,当电线通过压辊后经过壳体内部圆形空腔,启动加热器带动加热丝产生热量将经过圆形空腔内的电线胶皮加热软化,软化后的电线缠绕在收卷辊上进行收卷,防止因为电线胶皮质地较硬导致在收卷过程中胶皮发生断裂的问题出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20),所述第一滑槽(120)内部可转动的连接有螺纹杆(121),所述螺纹杆(121)一端伸出所述底座(100)侧壁并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22),所述第一滑槽(120)内部还安装有第一导向杆(12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竖板(110)侧壁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11),所述第一竖板(110)与所述第二皮带轮(122)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0)底部安装有第一滑板(340),所述第一滑板(340)侧壁开设有螺纹孔(350),所述第一滑板(340)侧壁还开设有第一导向孔(360),所述螺纹杆(121)旋转贯穿所述螺纹孔(350),所述第一导向杆(123)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孔(3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滑槽(130),所述第二滑槽(130)内部安装有第二导向杆(131),所述移动板(400)侧壁安装有连接杆(420),所述连接杆(420)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0)连接,所述移动板(400)底部安装有第二滑板(430),所述第二滑板(430)侧壁开设有第二导向孔(440),所述第二导向杆(131)贯穿所述第二导向孔(4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第一竖板(110)侧壁安装有电机(140),两个所述第一竖板(110)侧壁可转动的连接有十字插杆(150),其中一个所述十字插杆(150)与所述电机(140)输出端连接,另一个所述十字插杆(150)与所述第一皮带轮(111)连接,所述收卷辊(200)对称侧壁开设有十字插孔(210),所述十字插杆(150)伸入所述十字插孔(210)内部,所述底座(100)顶部开设有T型槽(160),所述第一竖板(110)底部安装有T型板(170),所述第一竖板(110)侧壁安装有限位板(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500),所述限位组件(500)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100)顶部的限位壳(510)、开设在所述限位壳(510)顶部的第三滑槽(520)、位于所述第三滑槽(520)内部的第三滑板(530)、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板(530)侧壁的弹簧(540)和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板(530)另一侧壁的限位杆(550),所述限位杆(550)贯穿伸出所述限位壳(510)侧壁并贯穿所述限位板(18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20),所述第一滑槽(120)内部可转动的连接有螺纹杆(121),所述螺纹杆(121)一端伸出所述底座(100)侧壁并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22),所述第一滑槽(120)内部还安装有第一导向杆(12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竖板(110)侧壁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11),所述第一竖板(110)与所述第二皮带轮(122)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0)底部安装有第一滑板(340),所述第一滑板(340)侧壁开设有螺纹孔(350),所述第一滑板(340)侧壁还开设有第一导向孔(360),所述螺纹杆(121)旋转贯穿所述螺纹孔(350),所述第一导向杆(123)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孔(3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材软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滑槽(130),所述第二滑槽(130)内部安装有第二导向杆(131),所述移动板(400)侧壁安装有连接杆(420),所述连接杆(420)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0)连接,所述移动板(400)底部安装有第二滑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琴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友拓电磁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