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053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5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上取暖器、下取暖器,上取暖器上设有第一发热装置,下取暖器上设有第二发热装置,上取暖器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发热装置的热辐射通过第一开口向上取暖器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进行传递;下取暖器的周侧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发热装置的热辐射通过第二开口向下取暖器的周侧进行传递。取暖器包括上取暖器、下取暖器有效利用取暖器下部的空间,增加取暖器的发热取暖空间,提高取暖器的取暖效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热取暖,具体是一种取暖器


技术介绍

1、中国专利号zl202220335121.1公开一种小太阳取暖器
,且公开了一种上下分层式发热的小太阳取暖器,包括主体和旋钮开关,所述旋钮开关安装于主体的正面,所述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主体的顶部安装有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网状防护下罩、网状防护上罩、金属托盘、碳素管发热装置一、上网状防火保护罩、上反射罩、碳素管发热装置二、下网状防火保护罩和下反射罩。该上下分层式发热的小太阳取暖器,当小太阳取暖器工作时,发热组件通过上反射罩将第一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向上反射,传递到金属托盘及上方周围环境中,使金属托盘达到温茶、温水、食物等效果;

2、也使周围环境加快变暖,快速达到取暖效果,且更易于手部的取暖。

3、参见该专利文件的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该取暖器的上反射罩、下反射罩上各设置一个发热管,每个发热管均设置一个安装支架,导致网状防护下罩、网状防护上罩之间的安装空间较大,网状防护下罩、网状防护上罩组装后体积较大。

4、此外,太阳取暖器的主体内腔用作电器腔设置,主体的外侧设有调节温度的旋钮,这样就没有将主体的空间实现最大利用化。

5、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取暖器包括上取暖器、下取暖器,有效利用取暖器下部的空间,增加取暖器的发热取暖空间,提高取暖器的取暖效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2、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取暖器,包括上取暖器、下取暖器,上取暖器上设有第一发热装置,下取暖器上设有第二发热装置,上取暖器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发热装置的热辐射通过第一开口向上取暖器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进行传递;下取暖器的周侧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发热装置的热辐射通过第二开口向下取暖器的周侧进行传递。

4、取暖器包括上取暖器、下取暖器有效利用取暖器下部的空间,增加取暖器的发热取暖空间,提高取暖器的取暖效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5、若上取暖器顶部、周侧、下部均设有第一开口,使上取暖器的上顶部、外周侧、下部均能向外传递热量达到取暖效果,下取暖器的周侧设有第二开口,使下取暖器外周侧能向外传递热量达到取暖效果,所以取暖器的上部与下部外周侧均具有取暖效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6、上取暖器的投影面积在俯视投影方向上完全覆盖下取暖器的投影面积,上取暖器可以配置尺寸更大的第一发热装置,故可以增加第一发热装置中第一发热体盘状的外径,以增加上取暖器的发热取暖面积,故增加上取暖器热辐射面积(增加反射罩外径),上取暖器和/或下取暖器呈笼状结构,笼状结构能够向多个方向辐射热量。

7、上取暖器包括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安装第一发热装置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开口设置在第一罩体上;第一开口沿第一罩体的顶部延伸至第一罩体的侧部上,第二罩体设有用于阻挡下取暖器的第二发热装置热量往上取暖器向上传递的阻隔面,防止下取暖器的释放热量向上传递至上取暖器上,避免减少下取暖器的取暖效果,故第二罩体的阻隔面能尽量避免上、下取暖器的释放热量相互影响。

8、上取暖器包括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第一发热装置位于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第一发热装置包括上反射罩、下反射罩、第一发热体,第一发热体位于上反射罩与下反射罩之间,第一发热体的热量通过上反射罩、下反射罩进行热反射式的往外传递。第一发热体设置在上反射罩、下反射罩之间,取消上下反射罩均设有一个发热管的结构,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上取暖器安装空间内部体积。

9、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固定在第二罩体上的固定块,支架上设有固定第一发热体的固定槽,上反射罩设有往外延伸的翻边,翻边完全遮挡固定在第二罩体上的固定块,用户在俯视方向上不容易看到固定块,有利于增加取暖器的整体美观视觉效果。

10、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的连接处上设有固定连接环,第一罩体上设有用于遮挡上反射罩的盖体,盖体形成用于放置物体的承载体,上取暖器顶部的热量传递至盖体上,以发热放置在盖体上的物体,有效利用取暖器的热量。

11、上取暖器上设有用于放置物体的支承件,支承件上设有套设在上取暖器的定位槽,定位槽底部在重力作用下抵靠在固定连接环上,定位槽与上取暖器之间的为间隙配合,接近为无缝配合。

12、支承件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承件底部上,或者,支承件底部设有若干个伸缩的支撑杆,便于收纳。

13、下取暖器包括笼体、设置在笼体底部上的底盖,第二罩体、笼体、底盖之间形成安装第二发热装置的第二安装空间,笼体设置于第二罩体的下部,笼体顶部上设有与第二罩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便于下取暖器与第二罩体固定连接。

14、第二发热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安装空间上的第二发热体,第二发热体顶部设有固定在第二罩体上的上连接件,第二发热体底部设有固定在底盖上的下连接件,第二罩体与底盖上下夹持第二发热体,便于固定第二发热体,第二发热体一侧设有反射片。

15、取暖器还包括支承下取暖器的底座,底盖、笼体设置于底座上,底座上设有电控板,底座外侧上设有控制旋钮,以控制第一发热装置、第二发热装置的加热温度,第二罩体、固定环、底盖分别设有穿线孔,第一发热装置、第二发热装置分别通过线束与底座的电控板进行电控连接。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7、取暖器包括上取暖器、下取暖器有效利用取暖器下部的空间,增加取暖器的发热取暖空间,提高取暖器的取暖效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18、上取暖器顶部和周侧均设有第一开口,使上取暖器的上顶部、外周侧均能向外传递热量达到取暖效果,下取暖器的周侧设有第二开口,使下取暖器外周侧能向外传递热量达到取暖效果,所以取暖器的上部与下部外周侧均具有取暖效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取暖器(1)、下取暖器(2),上取暖器(1)上设有第一发热装置(3),下取暖器(2)上设有第二发热装置(4),上取暖器(1)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设有第一开口(5),第一发热装置(3)的热辐射通过第一开口(5)向上取暖器(1)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进行传递;下取暖器(2)的周侧设有第二开口(6),第二发热装置(4)的热辐射通过第二开口(6)向下取暖器(2)的周侧进行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取暖器(1)的投影面积在俯视投影方向上完全覆盖下取暖器(2)的投影面积;上取暖器(1)和/或下取暖器(2)呈笼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取暖器(1)包括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安装第一发热装置(3)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开口(5)设置在第一罩体(7)上;第一开口(5)沿第一罩体(7)的顶部延伸至第一罩体(7)的侧部上,第二罩体(8)设有用于阻挡下取暖器(2)的第二发热装置(4)热量往上取暖器(1)向上传递的阻隔面(9)。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取暖器(1)包括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第一发热装置(3)位于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之间,第一发热装置(3)包括上反射罩(10)、下反射罩(11)、第一发热体(12),第一发热体(12)位于上反射罩(10)与下反射罩(11)之间,第一发热体(12)的热量通过上反射罩(10)、下反射罩(11)进行热反射式的往外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之间设有支架(13),支架(13)上设有固定在第二罩体(8)上的固定块(14),支架(13)上设有固定第一发热体(12)的固定槽(15),上反射罩(10)设有往外延伸的翻边(17),翻边(17)完全遮挡固定在第二罩体(8)上的固定块(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之间的连接处上设有固定连接环(16),第一罩体(7)上设有用于遮挡上反射罩(10)的盖体(18),盖体(18)形成用于放置物体的承载体,上取暖器(1)顶部的热量传递至盖体(18)上,以发热放置在盖体(18)上的物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取暖器(1)上设有用于放置物体的支承件(19),支承件(19)上设有套设在上取暖器(1)的定位槽(20),定位槽(20)底部在重力作用下抵靠在固定连接环(1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支承件(19)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杆(21),支撑杆(21)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承件(19)底部上,或者,支承件(19)底部设有若干个伸缩的支撑杆(2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下取暖器(2)包括笼体(22)、设置在笼体(22)底部上的底盖(23),笼体(22)设置于上取暖器(1)的下部,笼体(22)内形成安装第二发热装置(4)的第二安装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发热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安装空间上的第二发热体(25),第二发热体(25)顶部设有固定在第二罩体(8)上的上连接件(26),第二发热体(25)底部设有固定在底盖(23)上的下连接件(27),第二罩体(8)与底盖(23)上下夹持第二发热体(25),第二发热体(25)一侧设有反射片(2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取暖器(1)、下取暖器(2),上取暖器(1)上设有第一发热装置(3),下取暖器(2)上设有第二发热装置(4),上取暖器(1)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设有第一开口(5),第一发热装置(3)的热辐射通过第一开口(5)向上取暖器(1)顶部和/或周侧和/或下部进行传递;下取暖器(2)的周侧设有第二开口(6),第二发热装置(4)的热辐射通过第二开口(6)向下取暖器(2)的周侧进行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取暖器(1)的投影面积在俯视投影方向上完全覆盖下取暖器(2)的投影面积;上取暖器(1)和/或下取暖器(2)呈笼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取暖器(1)包括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安装第一发热装置(3)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开口(5)设置在第一罩体(7)上;第一开口(5)沿第一罩体(7)的顶部延伸至第一罩体(7)的侧部上,第二罩体(8)设有用于阻挡下取暖器(2)的第二发热装置(4)热量往上取暖器(1)向上传递的阻隔面(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取暖器(1)包括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第一发热装置(3)位于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之间,第一发热装置(3)包括上反射罩(10)、下反射罩(11)、第一发热体(12),第一发热体(12)位于上反射罩(10)与下反射罩(11)之间,第一发热体(12)的热量通过上反射罩(10)、下反射罩(11)进行热反射式的往外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罩体(7)与第二罩体(8)之间设有支架(13),支架(13)上设有固定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奇梁家城
申请(专利权)人:云初设计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