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时强专利>正文

吸痰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688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0
本技术提供了吸痰工具,属于吸取工具领域。本吸痰工具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吸痰管,吸痰管下端端部朝上端方向翻出有外翻头,外翻头为封闭结构,外翻头包括截面呈U形的凹陷部和一对对称相连且截面呈L形的外围部,凹陷部的一端与吸痰管下端相连,凹陷部另一端与两外围部的一端相连,凹陷部的内腔为痰液腔,凹陷部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吸痰口,第一吸痰口与吸痰管内腔联通,于两外围部连接处上提两外围部时,外围部上与凹陷部的相连端向外径向扩张。本吸痰工具在不直接接触呼吸道内壁的情况下实现顺利吸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吸取工具领域,涉及吸痰工具


技术介绍

1、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患者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不能自主将痰液咳出,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时一般需要进行吸痰。

2、现有的吸痰管种类多,在伸入流畅度和防呼吸道损伤方面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如申请号2018100592784,名称为一种吸痰管清洁方法及自带清洗功能的吸痰管的专利技术专利,记载了一种自带清洗功能的吸痰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为吸痰管口,吸痰管口的管壁开设有吸痰口,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吸痰管接头,管体上套设有2至6个水囊,其中每个水囊包括球壳,球壳上下两端开设有用于管体通过的圆孔,一根硬质通管通过两圆孔插设于球壳内,通管外壁与球壳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水囊通过通管套设在管体上,通管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密封通管和管体之间缝隙的密封圈,通管的管壁开设有出液孔。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痰管上套设的水囊完成自清洁作业,每次痰液吸引完成后,移动水囊至吸痰口即可简单完成吸痰管内外的清洗,洗完即可丢弃当前水囊,使用方便,安全卫生,但结合其说明书附图图1可知,该吸痰管的头部还是传统结构,吸痰口直接开设在吸痰管头部外壁上,这种结构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即吸痰口直接接触呼吸道内壁,内壁存在伤口或炎症时,负压作用下容易对呼吸道内壁造成损伤。

3、目前的吸痰工具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吸痰工具,本吸痰工具在不直接接触呼吸道内壁的情况下实现顺利吸痰,解决了目前吸痰工具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吸痰管,所述吸痰管下端端部朝上端方向翻出有外翻头,所述外翻头为封闭结构,所述外翻头包括截面呈u形的凹陷部和一对对称相连且截面呈l形的外围部,所述凹陷部的一端与所述吸痰管下端相连,所述凹陷部另一端与两外围部的一端相连,所述凹陷部的内腔为痰液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吸痰口,所述第一吸痰口与所述吸痰管内腔联通,于两外围部连接处上提两外围部时,所述外围部上与凹陷部的相连端向外径向扩张。

3、吸痰管的上端为负压接入口,吸痰管下端伸入病人呼吸道内。本吸痰管具有外翻头独特构造,其包括凹陷部和外围部,这种独特构造具有多重优点,首先在凹陷部开设第一吸痰口,使第一吸痰口不与呼吸道内壁接触,只通过负压吸取痰液,安全性高,能够直接避免呼吸道内壁损伤,同时当呼吸道存在息肉时,若吸痰口紧密贴合息肉,会导致息肉上的痰液无法被吸取,本结构能够实现间隔式负压吸取,设计巧妙;其次外围部的存在使本工具的外径变大(尺寸能够伸入呼吸道),外围部的外壁更加贴近呼吸道内壁,能够直接刮取部分粘液使其进入痰液腔内,具有一定的痰液收集功能;然后,本工具还有变形提拉功能,在两外围部连接处上提两外围部时,外围部的上端能够向外扩张,这使外翻头进一步径向扩大,更加紧密贴合呼吸道,使聚拢痰液至痰液腔效果更好。本吸痰工具具有非传统结构,设计巧妙新颖,效果好。

4、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吸痰管,所述吸痰管下端端部朝上端方向翻出有外翻头,所述外翻头为封闭结构,所述外翻头包括截面呈u形的凹陷部和一对对称相连且截面呈l形的外围部,所述凹陷部的一端与所述吸痰管下端相连,所述凹陷部另一端与两外围部的一端相连,所述凹陷部的内腔为痰液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吸痰口,所述第一吸痰口与所述吸痰管内腔联通,所述第一吸痰口为单向口,且流通方向是负压吸入方向,所述外翻头内部充压时,所述外围部能够向外径向扩张。

5、在这种方案中,负压功能正常运行,且需实现外围部径向扩张功能时,只需正压充入即可,此时外翻头内部扩张,导致外围部径向扩张,而此方案的第一吸痰口为单向口,此时不会打开。

6、上述的吸痰工具,两外围部下端相连呈∧形。

7、吸痰工具整体可由pvc材料制成,在∧形的顶端作用两外围部可实现相关部位的迅速变形。

8、上述的吸痰工具,所述外围部按区域分为接触部和非接触部,所述非接触部上开设有第二吸痰口。

9、接触部指的是与呼吸道内壁接触的区域,一般为侧壁,非接触部为不接触区域,一般为底壁,在非接触部上设置第二吸痰口,能够加大吸痰速度,且实现了外翻部上下两侧同时吸痰,提升了效率。

10、上述的吸痰工具,所述吸痰管的下端端部从上至下呈缩口形。

11、这种能够使吸痰管的下端端部壁厚降低,进而减少与其相连的外翻头的厚度。

12、上述的吸痰工具,还包括提拉管,所述提拉管下端连于两外围部下端相连处,所述提拉管上端向所述吸痰管上端延伸。

13、通过提拉管对外围部进行提拔,其上端位于吸痰管的上端处。

14、上述的吸痰工具,所述吸痰管上端外壁上开设有穿出孔,所述提拉管的上端从所述穿出孔伸出。

15、手持或借助工具操作提拉管上端,即可实现提拉功能。穿出结构能够方便实现提拉功能。

16、现有技术相比,本吸痰工具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吸痰工具通过外翻头的凹陷部设计,能够实现间隔式负压吸取,设计巧妙。

18、2、本吸痰工具通过外翻头的外围部设计,使本工具的外径变大,外围部的外壁更加贴近呼吸道内壁,具有一定的痰液收集功能。

19、3、本吸痰工具具有变形提拉功能,使外翻头进一步径向扩大,更加紧密贴合呼吸道,使聚拢痰液至痰液腔效果更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吸痰管,所述吸痰管下端端部朝上端方向翻出有外翻头,所述外翻头为封闭结构,所述外翻头包括截面呈U形的凹陷部和一对对称相连且截面呈L形的外围部,所述凹陷部的一端与所述吸痰管下端相连,所述凹陷部另一端与两外围部的一端相连,所述凹陷部的内腔为痰液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吸痰口,所述第一吸痰口与所述吸痰管内腔联通,于两外围部连接处上提两外围部时,所述外围部上与凹陷部的相连端向外径向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两外围部下端相连呈∧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部按区域分为接触部和非接触部,所述非接触部上开设有第二吸痰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拉管,所述提拉管下端连于两外围部下端相连处,所述提拉管上端向所述吸痰管上端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上端外壁上开设有穿出孔,所述提拉管的上端从所述穿出孔伸出。

6.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吸痰管,所述吸痰管下端端部朝上端方向翻出有外翻头,所述外翻头为封闭结构,所述外翻头包括截面呈U形的凹陷部和一对对称相连且截面呈L形的外围部,所述凹陷部的一端与所述吸痰管下端相连,所述凹陷部另一端与两外围部的一端相连,所述凹陷部的内腔为痰液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吸痰口,所述第一吸痰口与所述吸痰管内腔联通,所述第一吸痰口为单向口,且流通方向是负压吸入方向,所述外翻头内部充压时,所述外围部能够向外径向扩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的下端端部从上至下呈缩口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为开口的吸痰管,所述吸痰管下端端部朝上端方向翻出有外翻头,所述外翻头为封闭结构,所述外翻头包括截面呈u形的凹陷部和一对对称相连且截面呈l形的外围部,所述凹陷部的一端与所述吸痰管下端相连,所述凹陷部另一端与两外围部的一端相连,所述凹陷部的内腔为痰液腔,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吸痰口,所述第一吸痰口与所述吸痰管内腔联通,于两外围部连接处上提两外围部时,所述外围部上与凹陷部的相连端向外径向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两外围部下端相连呈∧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部按区域分为接触部和非接触部,所述非接触部上开设有第二吸痰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拉管,所述提拉管下端连于两外围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时强
申请(专利权)人:陈时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