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耗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6563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9
本技术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耗能装置;该金属耗能装置顶板通过设置底板、第一连接板和若干耗能板,底板与顶板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顶板上,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朝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各耗能板的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实现顶板与底板的连接,安装时,将顶板固定于设备,底板承受碰撞或冲击时,耗能板产生塑性形变,进而吸收作用于底板产生的部分能量,减轻设备产生的振动,由于各耗能板靠近顶板的一侧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一耗能空间,各耗能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耗能空间,第一耗能空间和第二耗能空间可进一步对底板受冲击过程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吸收,提升金属耗能装置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耗能装置


技术介绍

1、由于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两大强烈地震多发区的影响地区,是一个地震较为多发的国家,如何提高建筑、桥梁、水利等抗震性能是工程设计非常重视的问题。目前,为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通常会在建筑工程设置金属耗能装置,以减轻外界震动和冲击时,对建筑工程结构造成的损坏。

2、例如,公开号为cn103290942a的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耗能阻尼器,其主要结构包括上板、下板和固定于顶板底板之间的若干耗能板,虽然该金属耗能阻尼器通过将上板固定于设备的表面,在下板收到碰撞或冲击时,可通过下板和耗能板的形变吸收下板受到碰撞或冲击时产生的能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撞击对设备造成的伤害,但由于上下两端直接固定于上板和下板,导致下板和耗能板的形变时同样会对上板造成一定的冲击,进而降低耗能装置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金属耗能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耗能装置的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金属耗能装置,包括:

3、顶板;

4、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

5、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朝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

6、若干耗能板,各所述耗能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各所述耗能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各所述耗能板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耗能空间,各所述耗能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耗能空间。

7、可选地,还包括导向模块,所述导向模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导向模块的另一端朝所述顶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模块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形变空间,所述导向模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8、可选地,所述导向模块包括若干导向架,各所述导向架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相邻所述导向架之间形成所述导向槽。

9、可选地,各所述导向架均分别位于各所述耗能板之间。

10、可选地,所述导向架设置有第一约束板,所述顶板设置有第二约束板,所述第二约束板朝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约束板的一侧。

11、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朝所述顶板的方向延伸,所述耗能板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12、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

13、可选地,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

14、可选地,各所述耗能板的表面均开设有菱形吸能腔。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形变空间。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金属耗能装置有益效果包括:该金属耗能装置顶板通过设置底板、第一连接板和若干耗能板,底板与顶板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顶板上,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朝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各耗能板的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实现顶板与底板的连接,安装时,将顶板固定于设备,底板承受碰撞或冲击时,耗能板产生塑性形变,进而吸收作用于底板产生的部分能量,减轻设备产生的振动,由于各耗能板靠近顶板的一侧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一耗能空间,各耗能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耗能空间,第一耗能空间和第二耗能空间可进一步对底板受冲击过程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吸收,可进一步减轻设备产生的振动,有效提升金属耗能装置的减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模块,所述导向模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导向模块的另一端朝所述顶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模块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形变空间,所述导向模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块包括若干导向架,各所述导向架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相邻所述导向架之间形成所述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向架均分别位于各所述耗能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设置有第一约束板,所述顶板设置有第二约束板,所述第二约束板朝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约束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朝所述顶板的方向延伸,所述耗能板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耗能板的表面均开设有菱形吸能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形变空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模块,所述导向模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导向模块的另一端朝所述顶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模块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形变空间,所述导向模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块包括若干导向架,各所述导向架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相邻所述导向架之间形成所述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向架均分别位于各所述耗能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设置有第一约束板,所述顶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嘉林彭代方王益知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安尔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