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436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8
本技术公开了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涉及屋面光伏板技术领域,光伏板本体顶部设有上边框,且上边框通过固定卡扣与光伏板本体底部连接,并且光伏板本体底部设有下固定架,所述下固定架与另一侧的上边框连接;光伏板本体左侧与左边框连接,且光伏板本体右侧与右边框连接,并且右边框与右侧的另一组左边框卡扣式连接。由于该设备的底部没有设置底部边框,在排水的过程中,雨水会顺着光伏板的坡度进行自由排水,使流水形成顺流而下的趋势,并且在没有设置排水渠的情况下,也可以让雨水使光伏板本体表面的积灰无阻碍的冲刷下去,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使该光伏板结构更便于清除积水和积灰,增加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屋面光伏板,具体为一种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光伏板技术,为新兴能源企业中,占比较大部分,而在现有的光伏板的运用中,往往会将其设置在屋顶或天台等区域,以便更好的接收阳光,而在目前的光伏建材应用中,防水光伏瓦屋顶占有较大比重,在多年的实践运用中,我们发现,现有的防水光伏瓦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导水槽设计技术,存在成本高,安装要求高,后期维护困难等不足,就比如:

2、公开(公告)号:cn115566990a的一种用于平面光伏发电组件的防水安装总成,该设备侧边框不需要利用螺丝和支撑架进行连接,并且在安装的过程中,螺纹杆也不存在和光伏组件中元件接触的可能性,可以防止光伏组件发生损坏,有利于后续光伏组件的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四周均设右边框,且倾斜角度较小,在阴雨天气时,可能会出现边框拦住部分水源从而产生积水的现象,且在干燥天气时,边框处容易出现积灰情况,从而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难以清理的问题,从而可能会减少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3、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市场上大多数的光伏板由于四周均设右边框,且倾斜角度较小,在阴雨天气时,可能会出现边框拦住部分水源从而产生积水的现象,且在干燥天气时,边框处容易出现积灰情况,从而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难以清理的问题,从而可能会减少该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包括光伏板本体、与光伏板本体左右进行连接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光伏板本体顶部设有上边框,且上边框通过固定卡扣与光伏板本体底部进行连接,并且光伏板本体底部设有下固定架,所述下固定架与另一侧的上边框进行连接;

3、光伏板本体左侧与左边框进行连接,且光伏板本体右侧与右边框进行连接,并且右边框与右侧的另一组左边框进行卡扣式连接。

4、由于设置了上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且左边框可以和右边框进行连接,从而利用特殊设计,使光伏瓦形成完整的不漏水平面,且由于该设备的底部没有设置底部边框,在排水的过程中,雨水会顺着光伏板的坡度进行自由排水,使流水形成顺流而下的趋势,并且在没有设置排水渠的情况下,也可以让雨水使光伏板本体表面的积灰无阻碍的冲刷下去,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使该光伏板结构更便于清除积水和积灰,增加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平常时段,积灰也会顺着坡度容易被风吹散,不会由于底部存在遮挡物而产生积灰。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上边框包括卡槽、上固定槽、第一固定孔和支撑板,其中上固定槽与光伏板本体进行贴合连接,且卡槽内部与固定卡扣进行连接,并且上边框通过支撑板与另一组下固定架进行连接。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上边框在于光伏板进行固定时,可以更加的轻松,增加了该设备在安装时的牢固性。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下固定架顶部与光伏板本体进行贴合,且下固定架和上边框之间与纵向支架进行连接,并且下固定架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下固定架对光伏板本体的底部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了该设备的稳定性。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纵向支架与横向支架交错连接,并且横向支架左右两侧与左边框和右边框进行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横向支架配合纵向支架对各组光伏板本体进行支撑,从而增加了该设备的稳定性。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左边框包括下卡块、左固定槽、第一小孔和第一大孔,其中左固定槽与光伏板本体左侧进行连接,且左边框通过下卡块与另一组右边框顶部的上卡块进行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左边框在于右边框进行连接时,可通过下卡块卡住上卡块从而进行固定,且左固定槽能够对光伏板本体进行防护性,避免积水从细缝流入光伏板本体底部。

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右边框包括上卡块、右固定槽、第二小孔和第二大孔,其中右固定槽与光伏板本体右侧进行连接,且右边框右侧通过上卡块与另一组左边框顶部的下卡块进行连接。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支撑轴通过第一小孔、第二小孔、第一大孔和第二大孔穿过,从而使支撑轴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固定,增加了该设备在安装时的牢固性。

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光伏板本体右侧底部均设有一块闭塞层,且光伏板本体通过闭塞层与下一组光伏板本体进行贴合。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光伏板本体在进行叠瓦式相互连接时,可以避免积灰或积水通过细缝落入光伏板本体的底部,从而增加了该设备的防护性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由于设置了上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且左边框可以和右边框进行连接,从而利用特殊设计,使光伏瓦形成完整的不漏水平面,且由于该设备的底部没有设置底部边框,在排水的过程中,雨水会顺着光伏板的坡度进行自由排水,使流水形成顺流而下的趋势,并且在没有设置排水渠的情况下,也可以让雨水使光伏板本体表面的积灰无阻碍的冲刷下去,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使该光伏板结构更便于清除积水和积灰,增加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在平常时段,积灰也会顺着坡度容易被风吹散,不会由于底部存在遮挡物而产生积灰。

19、2、通过闭塞层的设置,可以使光伏板本体在进行叠瓦式相互连接时,可以避免积灰或积水通过细缝落入光伏板本体的底部,从而增加了该设备的防护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包括光伏板本体(1)、与光伏板本体(1)左右进行连接的左边框(4)和右边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本体(1)顶部设有上边框(2),且上边框(2)通过固定卡扣(13)与光伏板本体(1)底部进行连接,并且光伏板本体(1)底部设有下固定架(3),所述下固定架(3)与另一侧的上边框(2)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2)包括卡槽(21)、上固定槽(22)、第一固定孔(23)和支撑板(24),其中上固定槽(22)与光伏板本体(1)进行贴合连接,且卡槽(21)内部与固定卡扣(13)进行连接,并且上边框(2)通过支撑板(24)与另一组下固定架(3)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架(3)顶部与光伏板本体(1)进行贴合,且下固定架(3)和上边框(2)之间与纵向支架(11)进行连接,并且下固定架(3)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11)与横向支架(12)交错连接,并且横向支架(12)左右两侧与左边框(4)和右边框(5)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框(4)包括下卡块(41)、左固定槽(42)、第一小孔(43)和第一大孔(44),其中左固定槽(42)与光伏板本体(1)左侧进行连接,且左边框(4)通过下卡块(41)与另一组右边框(5)顶部的上卡块(51)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边框(5)包括上卡块(51)、右固定槽(52)、第二小孔(53)和第二大孔(54),其中右固定槽(52)与光伏板本体(1)右侧进行连接,且右边框(5)右侧通过上卡块(51)与另一组左边框(4)顶部的下卡块(41)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本体(1)右侧底部均设有一块闭塞层(14),且光伏板本体(1)通过闭塞层(14)与下一组光伏板本体(1)进行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包括光伏板本体(1)、与光伏板本体(1)左右进行连接的左边框(4)和右边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本体(1)顶部设有上边框(2),且上边框(2)通过固定卡扣(13)与光伏板本体(1)底部进行连接,并且光伏板本体(1)底部设有下固定架(3),所述下固定架(3)与另一侧的上边框(2)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2)包括卡槽(21)、上固定槽(22)、第一固定孔(23)和支撑板(24),其中上固定槽(22)与光伏板本体(1)进行贴合连接,且卡槽(21)内部与固定卡扣(13)进行连接,并且上边框(2)通过支撑板(24)与另一组下固定架(3)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的瓦片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架(3)顶部与光伏板本体(1)进行贴合,且下固定架(3)和上边框(2)之间与纵向支架(11)进行连接,并且下固定架(3)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bipv光伏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友阳光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