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及监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6375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7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及监测系统,包括中空的壳体;雷达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波信号;所述雷达组件的发射端穿过壳体向外伸出,雷达组件的接收端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且朝着建筑物所在方向设置;相机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相机组件的输入端嵌设在壳体上,用于获取建筑物的表面反射的光线并成像;电源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将外部输入电源进行变换后供向雷达组件和相机组件使用。通过紧凑布置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在壳体内的布局,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和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变形监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及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1、建筑物在受到地震、地质沉降或者其他如泥石流、洪水等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发生倾斜或者倒塌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对于建筑物及其内部的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发生建筑物倾斜或者坍塌后,消防人员或者搜救人员在建筑物中营救被困人员时,还容易受到建筑物二次坍塌带来的生命威胁。

2、目前的建筑物形变监测手段是在建筑物一定距离处设置测距仪等装置,监测建筑物上的测点与测距仪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从而提示救援人员迅速离场。但是单点测法需要配置多台激光测距仪设备,第一时间前往灾害现场携带的救援装备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携带的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满足现场监测的需求,提高设备的内部集成度,并降低设备的整体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占用空间小、内部结构紧凑、便于携带的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及监测系统。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包括:

4、中空的壳体;

5、雷达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波信号;所述雷达组件的发射端穿过壳体向外伸出,雷达组件的接收端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且朝着建筑物所在方向设置;

6、相机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相机组件的输入端嵌设在壳体上,用于获取建筑物的表面反射的光线并成像;>

7、电源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将外部输入电源进行变换后供向雷达组件和相机组件使用。

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相对设置,上壳与下壳相互扣合且固定设置;上壳和下壳上设置有若干沿第一预设方向贯通的第一窗口,上壳上还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贯通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相机组件的输入端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为与相机组件的输入端的轴向正交的法线方向。

9、优选的,所述雷达组件包括雷达发射单元、雷达接收单元和盖板;所述下壳远离上壳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雷达接收开口与下壳内部连通;盖板设置在下壳的内表面处,并遮盖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所述雷达发射单元设置在盖板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边缘的外侧,雷达发射单元与下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远离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的一侧设置有雷达接收单元,雷达接收单元与盖板间隔设置,并且雷达接收单元与下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设置。

10、优选的,雷达接收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雷达接收单元远离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的端面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朝着雷达发射单元所在方向伸出,且第二连接部与下壳的内表面螺纹紧固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正交设置。

11、优选的,所述下壳边缘处设置有一第一窗口,该第一窗口的中心轴位于下壳的对称中心面上;所述相机组件的进光侧对着第一窗口设置,且与雷达发射单元和雷达接收单元间隔设置。

12、优选的,所述相机组件包括第二固定装置、相机本体、镜头玻璃和镜头挡圈;第二固定装置跨设在下壳边缘处的第一窗口处,第二固定装置具有一向着上壳所在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尺寸与第一窗口或者相机本体的尺寸相吻合;相机本体嵌设在凸起部内;相机本体的光轴与下壳边缘处的第一窗口的中心轴重合;该第一窗口内嵌设有镜头玻璃,镜头玻璃与相机本体间隔设置;镜头挡圈设置在镜头玻璃与相机本体之间,并分别与镜头玻璃及相机本体相邻的端面相抵持。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壳内设置有电源组件;上壳远离下壳的端面上也设置有若干第一窗口,上壳的第一窗口处设置有开关按钮和工作指示灯,开关按钮和工作指示灯均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

14、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壳的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窗口,第二窗口内分别嵌设有雷达组件的发射天线和报警器;雷达组件的发射天线与雷达发射单元电性连接,报警器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

15、优选的,所述下壳与上壳相邻的端面的边缘均设置有仿形卡槽,仿形卡槽内嵌设有环形密封胶条,环形密封胶条分别与上壳和下壳的仿形卡槽的表面形成紧配合。

16、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系统,包括航空箱体,航空箱体内设置有若干中空的储物格,储物格用于放置ups电源、三脚架以及上述的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ups电源用于为电源组件提供电能;三脚架用于与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的侧表面可拆卸式连接,调节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的姿态。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及监测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在壳体的紧凑空间内有效的布置雷达组件、相机组件和电源组件,压缩了形变监测雷达的整体体积,使形变监测雷达便于携带,各组件之间均存在间隙,相互干扰较少;

19、(2)壳体的侧面设置了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区域,用于接收建筑物表面反射的雷达回波信号,提高回波信号的接收面积和信号质量;

20、(3)盖板结合进一步配置的环形密封胶条、镜头玻璃与镜头挡圈,有利于提高壳体的三防性能,提高形变监测雷达的环境适应能力;

21、(4)结合航空箱体能更好的携带形变监测雷达及其组件,更好的在户外长期可靠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相对设置,上壳(11)与下壳(12)相互扣合且固定设置;上壳(11)和下壳(12)上设置有若干沿第一预设方向贯通的第一窗口(100),上壳(11)上还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贯通的第二窗口(200);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相机组件(3)的输入端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为与相机组件(3)的输入端的轴向正交的法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组件(2)包括雷达发射单元(21)、雷达接收单元(22)和盖板(23);所述下壳(12)远离上壳(11)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雷达接收开口(300)与下壳(12)内部连通;盖板(23)设置在下壳(12)的内表面处,并遮盖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所述雷达发射单元(21)设置在盖板(23)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边缘的外侧,雷达发射单元(21)与下壳(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23)远离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的一侧设置有雷达接收单元(22),雷达接收单元(22)与盖板(23)间隔设置,并且雷达接收单元(22)与下壳(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雷达接收单元(2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24);第一固定装置(24)包括第一连接部(241)和第二连接部(242),第一连接部(241)与雷达接收单元(22)远离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的端面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4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4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42)的另一端朝着雷达发射单元(21)所在方向伸出,且第二连接部(242)与下壳(12)的内表面螺纹紧固连接;第一连接部(241)与第二连接部(242)正交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2)边缘处设置有一第一窗口(100),该第一窗口(100)的中心轴位于下壳(12)的对称中心面上;所述相机组件(3)的进光侧对着第一窗口(100)设置,且与雷达发射单元(21)和雷达接收单元(22)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3)包括第二固定装置(31)、相机本体(32)、镜头玻璃(33)和镜头挡圈(34);第二固定装置(31)跨设在下壳(12)边缘处的第一窗口(100)处,第二固定装置(31)具有一向着上壳(11)所在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尺寸与第一窗口(100)或者相机本体(32)的尺寸相吻合;相机本体(32)嵌设在凸起部内;相机本体(32)的光轴与下壳(12)边缘处的第一窗口(100)的中心轴重合;该第一窗口(100)内嵌设有镜头玻璃(33),镜头玻璃(33)与相机本体(32)间隔设置;镜头挡圈(34)设置在镜头玻璃(33)与相机本体(32)之间,并分别与镜头玻璃(33)及相机本体(32)相邻的端面相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1)内设置有电源组件(4);上壳(11)远离下壳(12)的端面上也设置有若干第一窗口(100),上壳(11)的第一窗口(100)处设置有开关按钮(41)和工作指示灯(42),开关按钮(41)和工作指示灯(42)均与电源组件(4)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1)的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窗口(200),第二窗口(200)内分别嵌设有雷达组件(2)的发射天线(25)和报警器(26);雷达组件(2)的发射天线(25)与雷达发射单元(21)电性连接,报警器(26)与电源组件(4)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2)与上壳(11)相邻的端面的边缘均设置有仿形卡槽(400),仿形卡槽(400)内嵌设有环形密封胶条(500),环形密封胶条(500)分别与上壳(11)和下壳(12)的仿形卡槽(400)的表面形成紧配合。

10.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系统,包括航空箱体,航空箱体内设置有若干中空的储物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格用于放置UPS电源、三脚架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UPS电源用于为电源组件(4)提供电能;三脚架用于与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相对设置,上壳(11)与下壳(12)相互扣合且固定设置;上壳(11)和下壳(12)上设置有若干沿第一预设方向贯通的第一窗口(100),上壳(11)上还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贯通的第二窗口(200);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相机组件(3)的输入端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为与相机组件(3)的输入端的轴向正交的法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组件(2)包括雷达发射单元(21)、雷达接收单元(22)和盖板(23);所述下壳(12)远离上壳(11)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雷达接收开口(300)与下壳(12)内部连通;盖板(23)设置在下壳(12)的内表面处,并遮盖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所述雷达发射单元(21)设置在盖板(23)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边缘的外侧,雷达发射单元(21)与下壳(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23)远离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的一侧设置有雷达接收单元(22),雷达接收单元(22)与盖板(23)间隔设置,并且雷达接收单元(22)与下壳(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雷达接收单元(2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24);第一固定装置(24)包括第一连接部(241)和第二连接部(242),第一连接部(241)与雷达接收单元(22)远离至少一个雷达接收开口(300)的端面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4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4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42)的另一端朝着雷达发射单元(21)所在方向伸出,且第二连接部(242)与下壳(12)的内表面螺纹紧固连接;第一连接部(241)与第二连接部(242)正交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建筑物形变监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2)边缘处设置有一第一窗口(100),该第一窗口(100)的中心轴位于下壳(12)的对称中心面上;所述相机组件(3)的进光侧对着第一窗口(100)设置,且与雷达发射单元(21)和雷达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恒张宝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