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6192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主要内容为:若干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串联组合为一体,每个ABR生化反应池中都安装有布水管和第一排泥支管,进水管安装在第一个ABR生化反应池进水口处,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二排泥支管和第一微孔曝气器,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五排泥支管和第二微孔曝气器,第一SBR生化反应池通过第一滗水管与中间池连接,第二SBR生化反应池通过第二滗水管与中间池连接,中间池通过计量泵与沉淀池连接,出水管安装在沉淀池右侧面上的出水口处。本技术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保证了充足的微生物量,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1、我国水源地污染状况持续严重。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在全国地表水监测的3632个国考断面1中,i-iii类水质断面(点位)占84.8%;ⅳ-ⅴ类占比14%;劣ⅴ类占1.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市政及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持续走高,大量废水亟待处理,且建设废水处理工程前,需要试验进行工艺路线验证,并为工程设计提供有效数据。目前大多数试验装置各单元分离设置,占地面积大,更换场地时还需要拆卸,到场后需要重新连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保证了充足的微生物量,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包括abr生化反应池、进水管、排泥主管、第一排泥支管、连接管、第一阀门、第一自流管、第一sbr生化反应池、第二阀门、第二排泥支管、第一滗水管、第四排泥支管、中间池、沉淀池、第四阀门、出水管、计量泵、第二滗水管、第五排泥支管、第二sbr生化反应池、第五阀门、第二自流管、布水管、承托板、填料、第二微孔曝气器、第一微孔曝气器、第三排泥支管和第三阀门,若干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串联组合为一体,每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都安装有布水管和第一排泥支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第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进水口处且进水管与第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连接,相邻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一排泥支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每根所述第一排泥支管都与排泥主管连接,每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都安装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都填充有填料,最后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分别通过第一自流管与第一sbr生化反应池连接和第二自流管与第二sbr生化反应池连接,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二排泥支管和第一微孔曝气器,所述第二排泥支管通过第二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五排泥支管和第二微孔曝气器,所述第五排泥支管通过第五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通过第一滗水管与中间池连接,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通过第二滗水管与中间池连接,所述中间池内安装有第三排泥支管,所述第三排泥支管通过第三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中间池通过计量泵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定池内安装有第四排泥支管,所述第四排泥支管通过第四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出水管安装在沉淀池右侧面上的出水口处。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托板距离abr生化反应池内侧底面800~1000mm且承托板由厚度50mm玻璃钢材质的格栅板和上覆厚度为6mmpp筛板组成。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为“口”型结构形式。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填料采用微生物载体。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内投加有微生物载体且微生物载体位于第一微孔曝气器上方。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投加有微生物载体且微生物载体位于第二微孔曝气器上方。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abr生化反应池、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和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都填充有emo复合菌微生物。

9、本技术包含abr生化反应池、第一sbr生化反应池、第二sbr生化反应池、中间池和沉淀池;废水首先进入abr生化反应池,abr生化反应池分四格,废水进入abr生化反应池后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一个abr生化反应池的载体层,在每个abr生化反应池设有布水管和第一排泥支管,每个abr生化反应池距离池底1.0m处设置承托板,承托板由厚度50mm玻璃钢材质的格栅板和上覆厚度为6mmpp筛板组成,微生物载体置于承托板上;abr生化反应池出水自流进入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和第二sbr生化反应池,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底布置第一微孔曝气器,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底布置第二微孔曝气器,载体置于第一微孔曝气器和第二微孔曝气器上方;sbr生化反应池为2个好氧池并联的方式,切换运行,24小时为1周期,单池进水12小时,边进水边曝气,停止进水后继续曝气8小时,停止曝气自然沉降3小时,滗水1小时,将12小时的进水全部排入中间池;中间池出水经过计量泵进入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经沉淀后达标排放。

10、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减少固体量,从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

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是一套安装好的整体,便于转场,中途不用拆装;还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保证了充足的微生物量,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BR生化反应池、进水管、排泥主管、第一排泥支管、连接管、第一阀门、第一自流管、第一SBR生化反应池、第二阀门、第二排泥支管、第一滗水管、第四排泥支管、中间池、沉淀池、第四阀门、出水管、计量泵、第二滗水管、第五排泥支管、第二SBR生化反应池、第五阀门、第二自流管、布水管、承托板、填料、第二微孔曝气器、第一微孔曝气器、第三排泥支管和第三阀门,若干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串联组合为一体,每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都安装有布水管和第一排泥支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第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进水口处且进水管与第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连接,相邻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一排泥支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每根所述第一排泥支管都与排泥主管连接,每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都安装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都填充有填料,最后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分别通过第一自流管与第一SBR生化反应池连接和第二自流管与第二SBR生化反应池连接,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二排泥支管和第一微孔曝气器,所述第二排泥支管通过第二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五排泥支管和第二微孔曝气器,所述第五排泥支管通过第五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通过第一滗水管与中间池连接,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通过第二滗水管与中间池连接,所述中间池内安装有第三排泥支管,所述第三排泥支管通过第三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中间池通过计量泵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第四排泥支管,所述第四排泥支管通过第四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出水管安装在沉淀池右侧面上的出水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距离ABR生化反应池内侧底面800~1000mm且承托板由厚度50mm玻璃钢材质的格栅板和上覆厚度为6mmPP筛板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为“口”型结构形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采用微生物载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内投加有微生物载体且微生物载体位于第一微孔曝气器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投加有微生物载体且微生物载体位于第二微孔曝气器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BR生化反应池、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和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都填充有EMO复合菌微生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br生化反应池、进水管、排泥主管、第一排泥支管、连接管、第一阀门、第一自流管、第一sbr生化反应池、第二阀门、第二排泥支管、第一滗水管、第四排泥支管、中间池、沉淀池、第四阀门、出水管、计量泵、第二滗水管、第五排泥支管、第二sbr生化反应池、第五阀门、第二自流管、布水管、承托板、填料、第二微孔曝气器、第一微孔曝气器、第三排泥支管和第三阀门,若干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串联组合为一体,每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都安装有布水管和第一排泥支管,所述进水管安装在第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进水口处且进水管与第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连接,相邻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的布水管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一排泥支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每根所述第一排泥支管都与排泥主管连接,每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中都安装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都填充有填料,最后一个所述abr生化反应池分别通过第一自流管与第一sbr生化反应池连接和第二自流管与第二sbr生化反应池连接,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二排泥支管和第一微孔曝气器,所述第二排泥支管通过第二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五排泥支管和第二微孔曝气器,所述第五排泥支管通过第五阀门与排泥主管连接,所述第一sbr生化反应池通过第一滗水管与中间池连接,所述第二sbr生化反应池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红波李铭冯光磊匡涛米德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市天一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