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道主索上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721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技术提出了缆道主索上油器,涉及水文缆道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机头以及两个进油管,每个所述机头的内部均开设有涂油腔,涂油腔的内部设置有封闭胶垫、刮油片、加油滑轮、出油孔、稳定滑轮和钢刷,还包括拉杆架以及拉杆架上设置的蓄电池盒和黄油桶以及抽油泵,本设计所设计的上油器可以实现对缆道绳索清理和上油养护一体化操作,解决了传统人工对缆道绳索清理和上油的繁琐,而利用简易的拉杆架承载黄油桶、蓄电池盒以及抽油泵,利用索道行走小车对其进行悬挂牵引,其整体安装拆卸简单,而且装油容积大,进一步提高了缆道维护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文缆道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缆道主索上油器


技术介绍

1、水文缆道为水文站测流的主要设备,架设在河道上,处于高空,而主索是支撑缆道运行的主要构件,目前,主要采用不同规格的刚绳,由于长期裸露在外,受风吹日晒雨淋,保护钢绳的黄油会老化,失去保护作用,从而降低钢绳的使用寿命。因为水文缆道在水文日常测验工作和汛期测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缆道上油保养在水文站日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传统养护的人工上油效率低、工作不安全、工作量大,一直是水文站运行维护中的难题,近年来,虽然有部分水文缆道上油器来替代人工维护。但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现有的上油器上部都配有黄油桶,但是此方式比较笨重,且配带的储油桶容量有限,高空安装困难,缆道上锈等杂物不容易清理以及日常拆装维护不方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本技术提供了缆道主索上油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缆道主索上油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缆道主索上油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机头,两个所述机头的一侧面均设置有一个进油管,两个所述机头的两侧面对应缆道绳索处均对应开设有一组凹槽;

3、两个所述机头的内部结构相同,每个所述机头的内部均开设有涂油腔,所述涂油腔的内部临近每组所述凹槽处均设置有一个封闭胶垫,且涂油腔的内部临近每个所述封闭胶垫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刮油片;

4、每个所述涂油腔的内部一端均设置有加油滑轮,且加油滑轮的表面呈环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出油孔,所述涂油腔的内部另一端设置有稳定滑轮;

5、所述涂油腔的内部位于加油滑轮和稳定滑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缆道绳索表面进行涂刷的钢刷。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机头的一侧边缘处共同连接有锁扣,且两个所述机头的另一侧边缘处共同设置有铰链,两个所述机头的一侧边通过铰链相铰接,且两个所述机头的另一侧边通过锁扣进行固定连接。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组所述凹槽为两个且对应开设在机头的两侧面,所述封闭胶垫和刮油片的表面对应凹槽处均开设有一个弧形凹口,所述封闭胶垫为橡胶材质,所述刮油片为硬质塑料材质。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加油滑轮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管相对应,所述加油滑轮表面的多个出油孔均通过管道与进油管相连通,所述加油滑轮的一侧面与机头转动连接,且加油滑轮的另一侧面与进油管之间设置有转动接头。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稳定滑轮以及两个所述加油滑轮均为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稳定滑轮均与机头转动连接。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缆道主索上油器还包括拉杆架以及拉杆架上设置的蓄电池盒和黄油桶,所述拉杆架上还固定有抽油泵,所述抽油泵的抽液端通过管道与黄油桶内部相连通,且抽油泵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两个所述进油管相连接。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缆道主索上油器还包括行走在缆道绳索上的现有铅鱼挂载使用索道行走小车,且索道行走小车的后端通过牵引绳与两个所述机头相连接,所述索道行走小车的底部通过牵引绳与拉杆架相连接。

12、本技术提供了缆道主索上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设计的缆道主索上油器,采取两个可开启和闭合的机头组成上油器壳体,然后在其内部设置一组加油滑轮和一组钢刷,同时在机头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一组刮油片,先利用机头前端的一组刮油片对缆道绳索上的锈以及变质老黄油进行刮除清理,再利用加油滑轮和钢刷的配合,将新黄油涂抹在缆道绳索上,然后,再通过机头后端的刮油片对缆道绳索上的新黄油进行均匀涂刮,确保新黄油可以均匀涂抹在缆道绳索上,从而可以实现对缆道绳索清理和上油养护一体化操作,解决了传统人工对缆道绳索清理和上油的繁琐。

14、2、本设计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利用简易的拉杆架承载黄油桶、蓄电池盒以及抽油泵,利用现有铅鱼挂载使用的索道行走小车对其进行悬挂牵引,从而使整个上油器集缆道绳索清理和上油养护为一体,整体安装拆卸简单,而且装油容积大,进一步提高了缆道维护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节省人力和物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机头(1),两个所述机头(1)的一侧面均设置有一个进油管(2),两个所述机头(1)的两侧面对应缆道绳索处均对应开设有一组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头(1)的一侧边缘处共同连接有锁扣(3),且两个所述机头(1)的另一侧边缘处共同设置有铰链(4),两个所述机头(1)的一侧边通过铰链(4)相铰接,且两个所述机头(1)的另一侧边通过锁扣(3)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凹槽(5)为两个且对应开设在机头(1)的两侧面,所述封闭胶垫(6)和刮油片(7)的表面对应凹槽(5)处均开设有一个弧形凹口,所述封闭胶垫(6)为橡胶材质,所述刮油片(7)为硬质塑料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油滑轮(81)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管(2)相对应,所述加油滑轮(81)表面的多个出油孔(82)均通过管道与进油管(2)相连通,所述加油滑轮(81)的一侧面与机头(1)转动连接,且加油滑轮(81)的另一侧面与进油管(2)之间设置有转动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稳定滑轮(84)以及两个所述加油滑轮(81)均为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稳定滑轮(84)均与机头(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架(9)以及拉杆架(9)上设置的蓄电池盒(91)和黄油桶(92),所述拉杆架(9)上还固定有抽油泵(93),所述抽油泵(93)的抽液端通过管道与黄油桶(92)内部相连通,且抽油泵(93)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两个所述进油管(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在缆道绳索上的索道行走小车(10),且索道行走小车(10)的后端通过牵引绳与两个所述机头(1)相连接,所述索道行走小车(10)的底部通过牵引绳与拉杆架(9)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机头(1),两个所述机头(1)的一侧面均设置有一个进油管(2),两个所述机头(1)的两侧面对应缆道绳索处均对应开设有一组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头(1)的一侧边缘处共同连接有锁扣(3),且两个所述机头(1)的另一侧边缘处共同设置有铰链(4),两个所述机头(1)的一侧边通过铰链(4)相铰接,且两个所述机头(1)的另一侧边通过锁扣(3)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凹槽(5)为两个且对应开设在机头(1)的两侧面,所述封闭胶垫(6)和刮油片(7)的表面对应凹槽(5)处均开设有一个弧形凹口,所述封闭胶垫(6)为橡胶材质,所述刮油片(7)为硬质塑料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道主索上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油滑轮(81)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管(2)相对应,所述加油滑轮(81)表面的多个出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俊袁树堂李显鸿黄辉曦陆淮孙国印朱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昆明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