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339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蜂窝型击打体设置于筒状外壳内且安装于中心转轴,筒状外壳的内壁设置有齿圈;进料口和进风口均设置于蜂窝型击打体的下方,出料口设置于蜂窝型击打体的上方;蜂窝型击打体包括多层击打单元,击打单元包括转动圆盘、圆形碟片和多个片状击打片,片状击打片安装于转动圆盘,片状击打片沿从内向外的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转动圆盘的外边沿的外侧;片状击打片沿中心转轴的轴向延伸,并且片状击打片的部分位于转动圆盘的上侧,片状击打片的部分位于转动圆盘的下侧;并且,片状击打片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圆形碟片,解决了天然石墨进行粉碎操作的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石墨处理装备的,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


技术介绍

1、石墨等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广泛,其中,天然石墨凭借更高的储锂容量和低廉的成本,市场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天然石墨通过粉碎-球化-整形等步骤,实现天然鳞片石墨的球形化。球形化的第一阶段常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操作,为达到粉碎要求,需要反复循环进料粉碎,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以解决天然石墨进行粉碎操作的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包括:筒状外壳、蜂窝型击打体和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筒状外壳的中心,所述蜂窝型击打体设置于所述筒状外壳内且安装于所述中心转轴,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壁设置有齿圈;所述筒状外壳设置有进料口、进风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下方,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上方;

4、所述蜂窝型击打体包括沿所述中心转轴的轴向分布的多层击打单元,所述击打单元包括转动圆盘、圆形碟片和多个片状击打片,所述转动圆盘安装于所述中心转轴且所述转动圆盘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转轴的相重合;

5、所述片状击打片安装于所述转动圆盘以随所述转动圆盘一起转动,所述片状击打片沿从内向外的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转动圆盘的外边沿的外侧,所述片状击打片与所述齿圈之间设置有间距;

6、所述片状击打片沿所述中心转轴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片状击打片的部分位于所述转动圆盘的上侧,所述片状击打片的部分位于所述转动圆盘的下侧;

7、多个所述片状击打片绕所述转动圆盘圆周间隔分布;并且,所述片状击打片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圆形碟片,所述圆形碟片套设于所述中心转轴外,并且所述圆形碟片的外径大于所述转动圆盘的外径。

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状击打片平行于所述中心转轴的轴向自所述转动圆盘的上侧连续地延伸至所述转动圆盘的下侧。

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状击打片沿从内向外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圆形碟片的外侧。

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状击打片通过刀架安装于所述转动圆盘;所述刀架具有连接部和安装槽,所述转动圆盘的外边沿插设至所述安装槽中,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转动圆盘的外边沿的外侧,所述片状击打片安装于所述连接部。

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状击打片的内侧面抵接于所述转动圆盘的外周面。

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型击打体包括3~10层所述击打单元,和/或,相邻层的所述击打单元共用所述圆形碟片。

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击打单元包括18~24个圆周均匀分布的片状击打片。

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外壳设置有位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下方的进料腔,所述进料口和所述进风口均沿从外向内的方向朝向所述进料腔。

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包括分级轮,所述分级轮设置于所述筒状外壳内且位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上方,所述分级轮安装于所述中心转轴以随所述中心转轴一起转动;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分级轮的外侧。

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级轮包括安装于所述中心转轴的转动盘和多个安装于所述转动盘的分级叶片,多个所述分级叶片沿圆周间隔分布,并且,所述分级叶片沿中心转轴的轴向延伸。

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级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一叶片部连接于所述转动盘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叶片部位于所述第一叶片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叶片部自所述转动盘的下方延伸至所述转动盘的上方。

18、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

19、击打单元中,转动圆盘、圆周分布的多个片状击打片和上下侧的圆形碟片相配和,形成圆周分布且开口朝向齿圈的多个腔;多层击打单元上下分布,击打单元的腔呈周向和上下方向分布,呈蜂巢状。工作时,中心转轴带动蜂窝状击打体旋转,片状击打片与齿圈之间形成粉碎区域。

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从蜂窝型击打体下方给料,通过进风口进入的气体为运输介质,物料通过负压在筒状外壳的内腔内由下向上运动,将物料送入粉碎区域进行粉碎。

21、筒状外壳内的气流向上流动,各个片状击打片在中心转轴的带动下转动,在片状击打片与齿圈的凹槽间形成上千个湍流的“蜂巢”,石墨颗粒被高速运转的片状击打片击打后进入齿圈的凹槽中,并停留,在高速的气流作用下产生涡旋,石墨颗粒被反复击打、揉搓,片状石墨颗粒逐渐被揉搓、压实成类球形颗粒,提升了粉碎效率与粉碎质量,粉碎过程更彻底,生产效率更高。

22、而且,片状击打片为主要击打部件,由于片状击打片为叶片状,有利于扩大击打部件与物料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击打概率;而且,片状击打片重量较小,因此单层击打单元上能布置更多数量的片状击打片,进一步提高物料上升过程中的击打概率。气流携带物料从下向上运动,多层击打单元上下分布,在粉碎过程中延长了石墨物料在粉碎区域的路径与粉碎时间,增加了粉碎过程中物料与片状击打片的接触频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蜂窝型击打体和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筒状外壳的中心,所述蜂窝型击打体设置于所述筒状外壳内且安装于所述中心转轴,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壁设置有齿圈;所述筒状外壳设置有进料口、进风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下方,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蜂窝型击打体和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筒状外壳的中心,所述蜂窝型击打体设置于所述筒状外壳内且安装于所述中心转轴,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壁设置有齿圈;所述筒状外壳设置有进料口、进风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下方,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蜂窝型击打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然石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型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炯辉王斌邱杨率张喜孙启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矿集团黑龙江石墨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