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915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6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包括内叶板、外叶板和设置在内叶板和外叶板之间的保温板,所述内叶板朝向于保温板的一面预留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外隔热层和内连接柱,所述内连接柱的一端与外叶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包裹所述外隔热层且处于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孔由内叶板的表面到内叶板的中部逐渐增大。本申请具有减少内叶板与外叶板之间的热量传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外墙是指外墙先在工厂内制作完成,然后再将外墙整体运输到施工现场,将外墙在现场进行拼装。装配式建筑外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且施工质量较高。对于装配式建筑外墙具有保温的需求时,可将保温层同时设置在预制的装配式建筑外墙中,可减少保温层现场铺装的过程中,同时能够提高保温层的安装质量。

2、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包括外墙板,外墙板包括位于内侧的内叶板、夹在中间的保温层和位于外侧的外叶板,内叶板和外叶板均为混凝土板,内叶板、保温层和外叶板的下端面均用于抵接在下方的楼板上,内叶板和外叶板通过穿过保温层的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为j状的不锈钢连接件,使用连接件将内叶板和外叶板相对固定,从而夹着中间的保温层。

3、但是上述结构中连接件容易在外叶板与内叶板之间形成热桥,从而造成保温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内叶板与外叶板之间的热量传递,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

2、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内叶板、外叶板和设置在内叶板和外叶板之间的保温板,所述内叶板朝向于保温板的一面预留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外隔热层和内连接柱,所述内连接柱的一端与外叶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包裹所述外隔热层且处于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孔由内叶板的表面到内叶板的中部逐渐增大。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内叶板和外叶板之间设置保温板,内叶板朝向于保温板的一面预留连接孔,使外隔热层先放置到与连接孔内壁贴合的位置,然后再将内连接柱设置到外隔热层内,使内连接柱与内叶板之间由外隔热层进行隔绝热量的传递,外叶板与内连接柱固定,由于连接孔由内叶板的表面至内叶板的中部逐渐增大,从而能够使内叶板与内连接柱的连接比较牢固,使外叶板与内叶板这间的热量传递通过外隔热层进行阻挡,进而减少热量传递。

5、优选的,所述内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一端连接于内叶板,另一端通过预应力钢筋的变形拉着外叶板,所述保温板通过预应力钢筋的拉力受内叶板和外叶板挤压。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钢筋的一端连接于内叶板,另一端拉着外叶板,使保温板在预应力钢筋的作用下受内叶板和外叶板的挤压,相比于保温板未受挤压时,外叶板受到相同风力的作用,保温板的变形较小,保温板内因体积变化造成的气流较小,从而减少外叶板与内叶板之间通过保温板的热量传递。

7、优选的,所述内叶板内固定设置有拉筋,所述拉筋与预应力钢筋处于同直线上,并且拉筋与预应力钢筋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制成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外隔热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筋固定在内叶板内,拉筋与预应力钢筋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制成的连接件,从而使预应力钢筋与内叶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隔热,减少热量传递。

9、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筋上设置有预紧螺母,所述预紧螺母采用可控失效螺母,所述内连接柱的端部垫板,所述预紧螺母通过垫板抵接在内连接柱上对预应力钢筋施加作用力。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钢筋先浇筑到内连接柱内,再通过预紧螺母螺纹连接在预紧螺母上,并通过对垫板的挤压,使预应力钢筋上产生预应力,再将外叶板浇筑后控制预紧螺母的失效,使预应力钢筋的拉力传递到外叶板上,进而使外叶板和内叶板夹着保温板。

11、优选的,所述外隔热层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开口罩设在连接件上,所述预应力钢筋从防护罩的中部贯穿防护罩。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设置在外隔热层的底部,以使连接件与内连接柱之间的间隙增大,方便预应力钢筋通过连接件有较大的变形。

13、优选的,当预应力钢筋连接预紧螺母后,预应力钢筋伸出内连接柱的部分折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钢筋连接预紧螺母后再将伸出内连接柱的部分进行折弯,以使外叶板与折弯的预应力钢筋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

15、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开口处设置有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设置成环形,所述加强钢筋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叉筋,叉筋的一端与加强钢筋固定,另一端平行于连接孔的内壁倾斜向内叶板的内部延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的开口内设置加强钢筋,使加强钢筋对连接孔开口处的混凝土进行加强,提高连接孔开口处的强度,减少内连接柱可能从连接孔内脱出的情况。

17、优选的,所述内连接柱为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所述内连接柱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环筋和支筋,所述环筋处于内连接柱位于连接孔内的一端,支筋的一端固定在环筋上,另一端平行于内连接柱延伸出内连接柱并浇筑到外叶板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连接柱为混凝土浇筑形成,在内连接柱内设置钢筋笼,使内连接柱与连接孔的连接更牢固,同时内连接柱上伸出的多个支筋也能够提高内连接柱与外叶板的连接强度用于承担外叶板的重力。

19、优选的,所述外隔热层采用柔性的弹性材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隔热层设置成柔性的弹性材料,当外叶板与内叶板的具有温差时,外叶板与内叶板的伸缩变形不同,因此内连接柱可沿着外隔垫层挤压外隔热层变形,以适应内连接柱的移动,减少内连接柱因混凝土的热胀冷缩造成的内叶板和外叶板的变化不同而发生损坏。

21、优选的,所述外隔热层位于连接孔外的部分穿入到保温板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隔热层从连接孔穿出到保温板内,使保温板与外隔热层接合,使外叶板与内叶板之间良好地隔开,减少热量从内连接柱的位置发生传递。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内连接柱与内叶板之间由外隔热层进行隔绝热量的传递,外叶板与内连接柱固定,使外叶板与内叶板这间的热量传递通过外隔热层进行阻挡,进而减少热量传递;

25、2.通过保温板在预应力钢筋的作用下受内叶板和外叶板的挤压,相比于保温板未受挤压时,外叶板受到相同风力的作用,保温板的变形较小,保温板内因体积变化造成的气流较小,从而减少外叶板与内叶板之间通过保温板的热量传递;

26、3.通过预应力钢筋先浇筑到内连接柱内,再通过预紧螺母螺纹连接在预紧螺母上,并通过对垫板的挤压,使预应力钢筋上产生预应力,再将外叶板浇筑后控制预紧螺母的失效,使预应力钢筋的拉力传递到外叶板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内叶板(1)、外叶板(2)和设置在内叶板(1)和外叶板(2)之间的保温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朝向于保温板(3)的一面预留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内设置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包括外隔热层(41)和内连接柱(42),所述内连接柱(42)的一端与外叶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包裹所述外隔热层(41)且处于连接孔(11)内,所述连接孔(11)由内叶板(1)的表面到内叶板(1)的中部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柱(42)的内部设置有预应力钢筋(61),所述预应力钢筋(61)的一端连接于内叶板(1),另一端通过预应力钢筋(61)的变形拉着外叶板(2),所述保温板(3)通过预应力钢筋(61)的拉力受内叶板(1)和外叶板(2)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内固定设置有拉筋(63),所述拉筋(63)与预应力钢筋(61)处于同直线上,并且拉筋(63)与预应力钢筋(61)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制成的连接件(62),所述连接件(62)贯穿外隔热层(4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61)上设置有预紧螺母(8),所述预紧螺母(8)采用可控失效螺母,所述内连接柱(42)的端部垫板(81),所述预紧螺母(8)通过垫板(81)抵接在内连接柱(42)上对预应力钢筋(61)施加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热层(4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护罩(10),所述防护罩(10)的开口罩设在连接件(62)上,所述预应力钢筋(61)从防护罩(10)的中部贯穿防护罩(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预应力钢筋(61)连接预紧螺母(8)后,预应力钢筋(61)伸出内连接柱(42)的部分折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1)的开口处设置有加强钢筋(51),所述加强钢筋(51)设置成环形,所述加强钢筋(5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叉筋(52),叉筋(52)的一端与加强钢筋(51)固定,另一端平行于连接孔(11)的内壁倾斜向内叶板(1)的内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柱(42)为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所述内连接柱(42)内设置有钢筋笼(9),所述钢筋笼(9)包括环筋(91)和支筋(92),所述环筋(91)处于内连接柱(42)位于连接孔(11)内的一端,支筋(92)的一端固定在环筋(91)上,另一端平行于内连接柱(42)延伸出内连接柱(42)并浇筑到外叶板(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热层(41)采用柔性的弹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热层(41)位于连接孔(11)外的部分穿入到保温板(3)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内叶板(1)、外叶板(2)和设置在内叶板(1)和外叶板(2)之间的保温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朝向于保温板(3)的一面预留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内设置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包括外隔热层(41)和内连接柱(42),所述内连接柱(42)的一端与外叶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包裹所述外隔热层(41)且处于连接孔(11)内,所述连接孔(11)由内叶板(1)的表面到内叶板(1)的中部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柱(42)的内部设置有预应力钢筋(61),所述预应力钢筋(61)的一端连接于内叶板(1),另一端通过预应力钢筋(61)的变形拉着外叶板(2),所述保温板(3)通过预应力钢筋(61)的拉力受内叶板(1)和外叶板(2)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板(1)内固定设置有拉筋(63),所述拉筋(63)与预应力钢筋(61)处于同直线上,并且拉筋(63)与预应力钢筋(61)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制成的连接件(62),所述连接件(62)贯穿外隔热层(4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61)上设置有预紧螺母(8),所述预紧螺母(8)采用可控失效螺母,所述内连接柱(42)的端部垫板(81),所述预紧螺母(8)通过垫板(81)抵接在内连接柱(42)上对预应力钢筋(61)施加作用力。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华坤胡艺楠韩翼飞徐汝强李冰青刘莹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凯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