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63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4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第三沉淀池与第四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网;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的内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第三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所述第四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本技术通过多个过滤网将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沉淀,沉淀池底部的多个可抽拉沉淀箱可及时对固体杂质进行处理,同时通过UV灯进行消菌杀毒处理,使水质有利于微藻的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藻养殖,尤其涉及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


技术介绍

1、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微藻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导致养殖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水量,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给企业带来负担,为了减少成本,利用鱼塘尾水来进行微藻的养殖,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为了有利于微藻的养殖,首先要对鱼塘尾水中不利于微藻养殖的固体杂质进行沉淀。

2、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974950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鱼塘用杂质沉淀池,包括一号水池、二号水池和三号水池,在一号水池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进水管道,在三号水池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排水口,在一号水池与二号水池之间设置有一号波纹管,二号水池与三号水池之间设置二号波纹管,水流沿一号波纹管和二号波纹管流动,利用泥沙自然沉淀的性质,将泥沙沉淀在水池中。

3、但上述方案只适用于鱼类的生存环境,仅能过滤部分泥沙,不能用于微藻的养殖,且自然沉淀泥沙过滤的不干净,沉淀效果不好,长时间使用,沉淀物堆积在沉淀池内无法处理,降低了沉淀效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沉淀效果好且易清理的有利于微藻养殖的微藻用水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通过多个过滤网将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沉淀,沉淀池底部的多个可抽拉沉淀箱可及时对固体杂质进行处理,同时通过uv灯进行消菌杀毒处理,使水质有利于微藻的养殖。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所述微藻用水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

4、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三沉淀池与第四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网;

5、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的内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的内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所述第三沉淀池的底部的内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所述第四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密度,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密度低于第三过滤网的密度,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均为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的容量,所述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的容量。

8、进一步地,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和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倾斜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的底部均设置为倒锥形。

10、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与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的底部侧壁的抽拉口处均设置有防水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左上角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左上方,所述盖板的右上角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第四沉淀池的右上方。

12、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沉淀池底部排污口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孔的直径。

13、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分别对应的uv灯。

14、进一步地,鱼塘的排水管通过所述进水孔放入第一沉淀池,抽水管通过所述出水孔进入所述第四沉淀池。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三沉淀池与第四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网,通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逐步过滤掉用于微藻养殖的鱼塘尾水中的固体杂质,提高沉淀效果。

17、2、本技术通过在盖板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分别对应的uv灯,在对鱼塘的尾水进行过滤沉淀处理的同时对水质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使水质更干净健康,有利于微藻的养殖。

18、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在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在第三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且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的容量,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的容量,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将沉淀物取出,便于清理且操作简单便捷。

19、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和第四沉淀池(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二过滤网(6)的密度,所述第二过滤网(6)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的密度,所述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网(6)和第三过滤网(7)均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8)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9)的容量,所述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9)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10)的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8)、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9)和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10)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和第四沉淀池(4)的底部均设置为倒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8)、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9)、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10)与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的底部侧壁的抽拉口处均设置有防水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用水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的左上角设置有进水孔(13),所述进水孔(13)位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左上方,所述盖板(12)的右上角设置有出水孔(14),所述出水孔(14)位于所述第四沉淀池(4)的右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沉淀池(4)底部的排污口(11)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孔(13)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2)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和第四沉淀池(4)分别对应的UV灯(1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鱼塘的排水管通过所述进水孔(13)放入第一沉淀池(1),抽水管通过所述出水孔(14)进入所述第四沉淀池(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和第四沉淀池(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二过滤网(6)的密度,所述第二过滤网(6)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的密度,所述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网(6)和第三过滤网(7)均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8)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9)的容量,所述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9)的容量大于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10)的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拉式第一沉淀箱(8)、可抽拉式第二沉淀箱(9)和可抽拉式第三沉淀箱(10)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和第四沉淀池(4)的底部均设置为倒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用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拉式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宗黃伟铭陈俊文吴琪
申请(专利权)人:华藻天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