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572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4
本技术涉及微藻加工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包括:过滤缸本体、进水口、出水口、分流腔、隔断部、固定座和藻体过滤层;过滤缸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过滤缸本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出水口,过滤缸本体的内部具有容纳腔,容纳腔顶部设置有分流腔,容纳腔中部设有隔断部,隔断部的两侧设有若干固定座,过滤缸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抽拉部,抽拉部与固定座的位置对应设置,藻体过滤层的一端与固定座抵接,另一端贯穿过滤缸本体的内壁与抽拉部固定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微藻含量较多的大流量微藻用水进行过滤时,筛网上过滤通道堆积堵塞问题,提高微藻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藻加工,尤其设计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


技术介绍

1、微藻是具有叶绿素、光合自养能力、没有根茎叶分化的隐花植物,其个体微小,生存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于培养,广泛被应用于污水处理中,是当今最具开发前途的能源之一;微藻营养丰富,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不同的藻类营养价值和营养功用有所差异,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需要进行单一藻类的规模化大量培养。

2、现有微藻收集技术包括离心法、沉降法、絮凝法和过滤法,离心法采用离心机收集微藻,其效果虽然明显但耗能过大,成本过高;沉降法是利用沉降作用进行收集,效率过低且无法保证微藻的品质;絮凝法是通过添加大量的絮凝剂,如铝盐、铁盐等无机阳离子盐类,壳聚醣等高分子有机物,还要人为调节ph值,造成额外成本的同时,水的后期处理很困难;过滤法收集微藻,由于微藻的沉积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同,所以导致沉积的微藻很容易堵塞滤孔而使过滤过程难以持续进行。

3、现有技术cn109355174a公开了一种微藻过滤多层次筛网,通过将筛网层叠放置,使不同大小的凝聚微藻团被分别滤出,并有效防止筛网上的微藻堆积过多造成堵塞;筛网清洗装置可以将滤出堆积在筛网上的凝聚藻体冲刷至藻体收集槽中可以减少藻体对筛网的堵塞。

4、但是对于微藻含量较多的大流量微藻用水,由于微藻的沉积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同,现有技术仍然存在筛网上过滤通道堆积堵塞的问题,所以导致沉积的微藻很容易堵塞滤孔而使过滤过程难以持续进行,从而具有过滤速度慢,过滤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微藻含量较多的大流量微藻用水进行过滤时,筛网上过滤通道堆积堵塞,从而导致过滤速度慢,过滤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微藻的过滤效率。

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所述过滤缸包括:过滤缸本体、进水口、出水口、分流腔、隔断部、固定座和藻体过滤层;

3、所述过滤缸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滤缸本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滤缸本体的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顶部设置有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上部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分流腔下部设有分流管;

4、所述容纳腔中部设有隔断部,所述隔断部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所述隔断部的两侧设有若干固定座,所述过滤缸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抽拉部,所述抽拉部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藻体过滤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另一端贯穿所述过滤缸本体的内壁与所述抽拉部固定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藻体过滤层包括藻体过滤网和滤孔架,所述藻体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滤孔架上,所述滤孔架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座抵接,所述滤孔架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抽拉部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藻体过滤网呈正弦波形状,包括表面形成的若干凹部和凸部。

7、进一步地,所述藻体过滤网设置有四个,所述藻体过滤网沿竖直方向至上而下依次使用300~350目、500~550目、600~650目、800~850目过滤网进行过滤。

8、进一步地,所述抽拉部与所述过滤缸本体外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层。

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分流管口处均单独设置有开关阀。

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11、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部连接有抽水泵。

12、进一步地,所述抽拉部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抽拉部远离所述过滤缸本体的一侧。

13、进一步地,在所述容纳腔底部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坡度向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流腔将大流量的微藻用水进行分流,并在过滤缸内部的容纳腔中设置隔断部,将分流后的微藻用水分别进行过滤处理;通过设置固定座、抽拉部和多层藻体过滤层,对不同规格的微藻进行分层地过滤,同时采用从上至下依次减小孔径的分布设置,以保证微藻过滤的效果;当藻体在藻体过滤层上堆积时,关闭该藻体过滤层所对应的分流管,通过抽拉部将该层的藻体过滤层抽出并更换,而相对的另一侧过滤腔仍能继续工作,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对于微藻含量较多的大流量微藻用水进行过滤时,筛网上过滤通道堆积堵塞导致过滤速度慢,过滤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高微藻的过滤效率。

16、2、本技术的藻体过滤网采用立体波形状过滤网,其面积大且具有一定的纵向深度,与平面状空气滤网相比较,在相同的横截面积时,立体波形状过滤网的过滤面积更大,并且由于其形状为正弦波形,其表面形成凹部与凸部,微藻在经过所述藻体过滤网时,微藻被过滤堆积在凹部,在进行藻体过滤网更换时,具有防止微藻脱落的效果。

17、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缸包括:过滤缸本体(1)、进水口(2)、出水口(3)、分流腔(4)、隔断部(5)、固定座(6)和藻体过滤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藻体过滤层(7)包括藻体过滤网(701)和滤孔架(702),所述藻体过滤网(701)设置在所述滤孔架(702)上,所述滤孔架(702)靠近所述固定座(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座(6)抵接,所述滤孔架(702)远离所述固定座(6)的一端与所述抽拉部(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藻体过滤网(701)呈正弦波形状,包括表面形成的若干凹部和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藻体过滤网(701)设置有四个,所述藻体过滤网(701)沿竖直方向至上而下依次使用300~350目、500~550目、600~650目、800~850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部(10)与所述过滤缸本体(1)外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流管(401)口处均单独设置有开关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处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2)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3)处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部连接有抽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部(10)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抽拉部(10)远离所述过滤缸本体(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底部远离所述出水口(3)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部(12),所述倾斜部(12)的坡度向靠近所述出水口(3)的方向逐渐减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缸包括:过滤缸本体(1)、进水口(2)、出水口(3)、分流腔(4)、隔断部(5)、固定座(6)和藻体过滤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藻体过滤层(7)包括藻体过滤网(701)和滤孔架(702),所述藻体过滤网(701)设置在所述滤孔架(702)上,所述滤孔架(702)靠近所述固定座(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座(6)抵接,所述滤孔架(702)远离所述固定座(6)的一端与所述抽拉部(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藻体过滤网(701)呈正弦波形状,包括表面形成的若干凹部和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藻养殖用水的多层过滤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藻体过滤网(701)设置有四个,所述藻体过滤网(701)沿竖直方向至上而下依次使用300~350目、500~550目、600~650目、800~850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宗黃伟铭陈俊文吴琪
申请(专利权)人:华藻天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