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525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3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包括:基块,所述基块下部居中设置有与待固定线束卡接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上端设置有弹性伸缩缝;对称设置于基块两侧的膨胀块,各膨胀块与基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各膨胀块与基块沿远离基块倾斜向上的方向单向滑动连接,膨胀状态下基块向外顶出膨胀块,使各膨胀块与线槽内壁抵接;使膨胀块只能相对基块向上向外移动,反向则锁死,膨胀块只能不断向线槽内壁施压,以增强与线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基块越压越紧,提高了线卡与线槽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线槽施工,特别涉及一种自膨胀型线卡


技术介绍

1、线卡是一种将线束固定在墙体开槽的安装结构件,公告号为cn 209913438u公开了一种用于将金属线固定于线槽中的线卡,将其应用在电渗透防水防潮系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矩形块状基块,所述矩形块状基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两个侧面,所述矩形块状基块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卡入金属线的槽缝,所述槽缝两侧分别贯通于所述矩形块状基块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2、这种线卡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开挖的线槽尺寸存在一定的公差,因此不同的线槽的尺寸存在一定的差异量,而使用统一线卡会造成线卡与线槽的配合尺寸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实际使用时,会出现不同的线卡和线槽之间出现不等宽的间隙的情况,这样的固定结构是相对不稳定的,可能造成线卡与线槽之间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

3、因此,需要一种适应不同线槽尺寸偏差的线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膨胀型线卡,以解决现有的线卡由于开挖线槽尺寸不标准而无法卡牢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包括:

3、基块,所述基块下部居中设置有与待固定线束卡接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上端设置有弹性伸缩缝;

4、对称设置于基块两侧的膨胀块,各膨胀块与基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5、各膨胀块与基块沿远离基块倾斜向上的方向单向滑动连接,膨胀状态下基块向外顶出膨胀块,使各膨胀块与线槽内壁抵接。

6、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先将线束卡入基块下方卡槽后,后下压基块,基块向两侧顶出膨胀块,使膨胀块抵接线槽内壁,而由于膨胀块和基块只能沿指定方向滑移,反向则锁止,因此膨胀块只能不断向线槽内壁施压,以增强与线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基块越压越紧,不会松动,提高了线卡与线槽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各所述膨胀块内侧设置有沿靠近基块方向倾斜向下的第一齿部,所述基块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各膨胀块的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之间形成单向滑移限制使第二齿部只能够相对第一齿部向下滑移。

8、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利用特殊设计的齿连接结构,形成了类似于棘轮的单向滑动、反向锁止的效果,使线卡安装时只能越来越紧。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齿部背向膨胀块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变形槽,所述变形槽倾斜方向与第一齿部一致,所述变形槽下窄上宽;或者,所述第二齿部背向膨胀块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变形槽,所述变形槽倾斜方向与第一齿部一致,所述变形槽上窄下宽。

10、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当基块向下移动时,变形槽收缩,提供了第二齿部的回弹空间,使基块能够更加顺畅地向下移动;当产生作用力使基块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时,变形槽扩张,使第二齿部更进一步咬合第一齿部,进一步增强了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之间的反向锁止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线卡与线槽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齿部位于所述基块上部,所述第二齿部下方设置有斜台,所述斜台斜度大于第二齿部。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膨胀块中部贯穿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靠近第一齿部的斜面与第一齿部平行。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通槽具体呈直角三角槽,所述直角三角槽的斜边与第一齿部平行。

14、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使基块向下移动时,第一齿部具有一定的变形余量,使第二齿部更进一步地咬合第一齿部,使基块能够更进一步地向下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线卡与线槽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膨胀块背向基块一侧设置有第三齿部,膨胀状态下第三齿部与线槽内壁配合,线槽与第三齿部形成单向滑移限制使第三齿部只能够相对线槽向下滑移。

16、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使膨胀块与粗糙的线槽内壁之间只能沿指定方向滑移,反向则锁止,从而使线卡更牢固地固定在线槽内。

1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卡槽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台,所述两个限位凸台之间的间距小于待固定线束的线径。

18、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能够与线束卡接,防止线束脱落。

1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连接件具体为弧形板,一端与基块侧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膨胀块上部固定连接。

20、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通过采用单向滑移、反向锁死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使膨胀块只能相对基块向上向外移动,反向则锁死,膨胀块只能不断向线槽内壁施压,以增强与线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基块越压越紧,不会松动,提高了线卡与线槽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22、2、通过设置变形槽,在基块向下移动时,使基块能够更加顺畅地向下移动;

23、3、通过变形槽与通槽配合,在产生作用力使基块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时,使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能够进一步咬合,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之间的反向锁止能力;即进一步提高了线卡与线槽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24、4、通过设置第三齿部,增加了膨胀块与线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线卡更牢固地固定在线槽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膨胀块(2)内侧设置有沿靠近基块(1)方向倾斜向下的第一齿部(21),所述基块(1)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各膨胀块(2)的第一齿部(21)啮合的第二齿部(13),所述第一齿部(21)和第二齿部(13)之间形成单向滑移限制使第二齿部(13)只能够相对第一齿部(21)向下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13)背向膨胀块(2)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变形槽(14),所述变形槽(14)倾斜方向与第一齿部(21)一致,所述变形槽(14)下窄上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13)位于所述基块(1)上部,所述第二齿部(13)下方设置有斜台,所述斜台斜度大于第二齿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13)背向膨胀块(2)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变形槽(14),所述变形槽(14)倾斜方向与第一齿部(21)一致,所述变形槽(14)上窄下宽。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块(2)中部贯穿设置有通槽(22),所述通槽(22)内靠近第一齿部(21)的斜面与第一齿部(21)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2)具体呈直角三角槽,所述直角三角槽的斜边与第一齿部(21)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块(2)背向基块(1)一侧设置有第三齿部(23),膨胀状态下第三齿部(23)与线槽内壁配合,线槽与第三齿部(23)形成单向滑移限制使第三齿部(23)只能够相对线槽向下滑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1)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台(15),所述两个限位凸台(15)之间的间距小于待固定线束的线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具体为弧形板,一端与基块(1)侧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膨胀块(2)上部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膨胀块(2)内侧设置有沿靠近基块(1)方向倾斜向下的第一齿部(21),所述基块(1)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各膨胀块(2)的第一齿部(21)啮合的第二齿部(13),所述第一齿部(21)和第二齿部(13)之间形成单向滑移限制使第二齿部(13)只能够相对第一齿部(21)向下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13)背向膨胀块(2)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变形槽(14),所述变形槽(14)倾斜方向与第一齿部(21)一致,所述变形槽(14)下窄上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13)位于所述基块(1)上部,所述第二齿部(13)下方设置有斜台,所述斜台斜度大于第二齿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膨胀型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13)背向膨胀块(2)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变形槽(14),所述变形槽(14)倾斜方向与第一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列克谢·尼克拉维奇·库迪莫夫
申请(专利权)人:柯丁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