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清洗机器人,尤其是一种回弹装置及光伏清洗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光伏清洗机器人在日常清洗光伏组件的过程中,遇到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处以及不平整之处,常规的光伏清洗机器人难以越过。为了使光伏清洗机器人具备越障能力,目前市场上一些清洗机器人采用坦克阶梯式履带结构,造型相对复杂且增加成本;其他一些清洗机器人则并无回弹结构,而是增加了机器人内部的摩擦力,提高了功耗,在越障时遇到凹凸平面会发生卡顿生涩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强行越障导致打滑,压坏组件等情况。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回弹装置及光伏清洗机器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装置及光伏清洗机器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回弹装置,包括:
4、固定板;
5、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下侧;
6、两个回弹组件,每个所述回弹组件包括:
7、圆杆,可滑动设于所述固定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20)包括第一杆部(21)和第二杆部(22),所述第一杆部(21)与所述连杆(40)铰接,所述第二杆部(22)与所述固定板(10)滑动配合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板(1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具有第一通孔(11),所述圆杆(2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杆部(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所述第二杆部(2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20)包括第一杆部(21)和第二杆部(22),所述第一杆部(21)与所述连杆(40)铰接,所述第二杆部(22)与所述固定板(10)滑动配合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板(1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具有第一通孔(11),所述圆杆(2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杆部(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所述第二杆部(2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70)为螺母,所述第二杆部(22)的外周具有螺纹(221),所述限位件(70)与所述螺纹(221)适配,所述弹性件(30)位于所述固定板(10)与所述限位件(7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21)具有凹槽(211)和第二通孔(212),所述凹槽(211)自所述第一杆部(21)远离所述第二杆部(22)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杆部(22)延伸,以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腾,于鹏晓,余峰,樊荣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零碳新能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