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换热板、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换热板、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299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板、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换热板包括:换热板本体,换热板本体上形成有适于与电池包正对的换热面,换热板本体内部形成冷却流道以及与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冷却流道包括:进水流路和出水流路,进水流路与进水口连通,出水流路与出水口连通,进水流路和/或出水流路换热板本体的边缘;分支流路,分支流路构造为彼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分支流路与进水流路和出水流路相连并与换热面正对以适于对电池包进行换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板,冷却流道的多个分支流路与换热面正对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进水流路和出水流路设置在换热板本体边缘使冷却液在进出流路时不会影响换热面对电池包的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板,具体为一种换热板、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在使用时通常会与换热板等结构配合使用,换热板能够与电池包进行换热使电池包工作时处于最适温度,进而提高了电池包的性能。而换热板内设置有多个换热区,每个换热区能单独对电池包内的电池组进行换热,但是换热板内的流道布置会影响到换热板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在对电池包进行换热时换热效率更高。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包括:换热板本体,所述换热板本体上形成有适于与电池包正对的换热面,所述换热板本体内部形成冷却流道以及与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水流路和出水流路,所述进水流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流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流路和/或所述出水流路所述换热板本体的边缘;分支流路,所述分支流路构造为彼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分支流路与所述进水流路和所述出水流路相连并与所述换热面正对以适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换热。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换热板通过换热面对电池包进行换热,且冷却流道的多个分支流路与换热面正对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进水流路和/或出水流路设置在换热板本体边缘使得冷却液在流入和排出时不会影响到换热面对电池包的换热。

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所述换热面上形成有阵列布置的多个换热区,所述分支流路设置于所述换热区内且所述进水流路和/或所述出水流路设置于所述换热区的边缘。

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在一个所述换热区中,多个所述分支流路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至少一个所述分支流路内的冷却液沿第一流向流动,至少另一个所述分支流路的冷却液沿第二流向流动,所述第一流向与所述第二流向相反。

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多个所述分支流路包括:第一分支流路和第二分支流路,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流路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区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第三分支流路,所述第三分支流路构造彼此连通的多个,且多个所述分支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流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流路、所述第二分支流路通过多个所述第三分支流路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换热区内,所述第一分支流路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流路与所述出水流路连通,和/或,至少一个换热区的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流路分别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分支流路与所述出水流路连通。

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所述换热区包括: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邻近所述进水口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1;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换热区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区背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2;第三换热区,所述第三换热区邻近所述出水口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3;第四换热区,所述第四换热区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区背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第四换热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4;其中,q1<q2;q3<q4。

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区包括彼此并联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11,所述第二子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12,且满足0≤|q11-q12|≤1.5%。

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在背离彼此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在靠近彼此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区包括彼此并联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三子区和第四子区;所述第四换热区包括彼此并联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五子区和第六子区;所述第三子区和所述第六子区彼此相邻;其中,所述第三子区内的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21,所述第四子区内的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22,q21<q22;所述第五子区内的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41,所述第六子区内的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42,q41>q42。

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1,所述第二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2,所述第三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3,所述第四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4,满足:r1>r2,r3>r4。

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1,所述第二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2,所述第三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3,所述第四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4,满足:s3>s4,s2>s1。

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池组件。

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多个且每个所述电池包设置有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多个电池单体;换热板,所述换热板构造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电池包正对;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延伸通道。

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

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17、所述车辆、上述电池组件和上述换热板所具有的优势相较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面上形成有阵列布置的多个换热区,所述分支流路设置于所述换热区内且所述进水流路和/或所述出水流路设置于所述换热区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换热区中,多个所述分支流路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至少一个所述分支流路内的冷却液沿第一流向流动,至少另一个所述分支流路的冷却液沿第二流向流动,所述第一流向与所述第二流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支流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包括彼此并联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11,所述第二子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12,且满足0≤|Q11-Q12|≤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在背离彼此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在靠近彼此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包括彼此并联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三子区和第四子区;所述第四换热区包括彼此并联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五子区和第六子区;所述第三子区和所述第六子区彼此相邻;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1,所述第二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2,所述第三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3,所述第四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流阻为R4,满足:R1>R2,R3>R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1,所述第二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2,所述第三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3,所述第四换热区内的所述分支流路的截面积为S4,满足:S3>S4,S2>S1。

1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面上形成有阵列布置的多个换热区,所述分支流路设置于所述换热区内且所述进水流路和/或所述出水流路设置于所述换热区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换热区中,多个所述分支流路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至少一个所述分支流路内的冷却液沿第一流向流动,至少另一个所述分支流路的冷却液沿第二流向流动,所述第一流向与所述第二流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支流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包括彼此并联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11,所述第二子区内冷却流道的流量为q12,且满足0≤|q11-q12|≤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在背离彼此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群陈勃言周维张德旺郭梦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