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结构、环形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时,电子运动的方向是从正极运动到负极。当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子运动的方向是从负极运动到正极。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和电子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而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锂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内的电解液可能会发生挥发和泄漏,这会导致电解液中锂离子浓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容量,进而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2、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能够通过注液设备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二次补液,以保证锂离子电池内部电解液的含量以及锂离子的浓度,但是锂离子电池的补液过程无法自动实现,需要通过额外的注液设备实现,增加了成本,并且补液操作也不是实时进行的,无法保证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始终处于稳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结构,以实现对电池结构自动补充电解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外壳壁(11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壁(111)内的内壳壁(112),所述外壳壁(111)和所述内壳壁(112)之间形成环形腔室,所述电解液流通孔(13)连通于所述环形腔室,所述裸电芯(12)套设于所述外壳壁(111)和所述内壳壁(112)之间且置于所述环形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循环系统(2)包括循环流通回路(21),所述循环流通回路(21)包括相互连通的循环管路(211)和循环泵(21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外壳壁(11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壁(111)内的内壳壁(112),所述外壳壁(111)和所述内壳壁(112)之间形成环形腔室,所述电解液流通孔(13)连通于所述环形腔室,所述裸电芯(12)套设于所述外壳壁(111)和所述内壳壁(112)之间且置于所述环形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循环系统(2)包括循环流通回路(21),所述循环流通回路(21)包括相互连通的循环管路(211)和循环泵(212),所述壳体(11)通过所述电解液流通孔(13)连通于所述循环管路(211)上,所述循环泵(212)用于使所述电解液在所述壳体(11)内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循环系统(2)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212)包括循环泵体以及叶轮,所述循环泵体被分隔为相连通的泵体主体以及所述储液罐(22),所述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泵体主体内,所述泵体主体上设置有循环泵进口以及循环泵出口,所述循环泵(212)通过所述循环泵进口以及所述循环泵出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路(211),所述储液罐(22)能向所述泵体主体内补入所述电解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212)包括循环泵体以及叶轮,所述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循环泵体内,所述循环泵体上设置有循环泵进口以及循环泵出口,所述循环泵(212)通过所述循环泵进口以及所述循环泵出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路(211),所述储液罐(22)位于所述循环泵(212)的外部,并且所述储液罐(22)与所述循环泵体相连通且能向所述循环泵(212)内补入所述电解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22)上开设有补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