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970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和机身,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机身,所述机身远离无人机本体的一端安装有旋转箱,所述旋转箱远离机身的一端安装有尾桨控制箱,所述尾桨控制箱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皆安装有球头,所述球头的表面皆套装有球套,所述球套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桨叶本体。本技术不仅实现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对桨叶便捷的转动式控制和对尾桨便捷的圆周式转动控制,增加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转动的范围,而且提高了桨叶转动控制的灵活性,提高了无人机飞行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尾桨控制装置,具体为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1、小型无人直升机因其造价低、使用灵活、不受场地限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火灾救援、应急医疗、作战通信、探测矿产、农业生产等众多领域,成为军民两用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传统的机械传动式尾桨结构复杂,可靠性低,且由于和主旋翼耦合,尾桨和主旋翼的转速只能是固定的倍数关系,降低了直升机的灵活性。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9428404u所公开的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隔框,所述隔框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侧固定安装有舵机,所述舵机一端活动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一端活动连接有摇臂,所述机体尾部设置有尾桨,所述摇臂和尾桨相互连接;

3、其虽然实现了将控制器内置于机体内,并通过摇臂控制系统操纵舵机,能够使得摇臂按使用需求进行转动,以实现尾桨变距,从而能够满足无人机的使用要求,且大大降低了无人机的空气阻力,方便控制无人机移动方向;

4、但是并未解决现有的尾桨控制装置在使用时不利于对桨叶便捷的转动式控制和对尾桨便捷的圆周式转动控制,影响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转动的范围,影响了桨叶转动控制的灵活性,影响了无人机飞行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尾桨控制装置不便于对桨叶便捷的转动式控制和对尾桨便捷的圆周式转动控制,影响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转动的范围,影响了桨叶转动控制的灵活性,影响了无人机飞行的平稳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和机身,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机身,所述机身远离无人机本体的一端安装有旋转箱,所述旋转箱远离机身的一端安装有尾桨控制箱,所述尾桨控制箱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皆安装有球头,所述球头的表面皆套装有球套,所述球套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桨叶本体,所述驱动杆下方的旋转轴表面套装有支套架,所述支套架下方的旋转轴表面套装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下方的旋转轴表面套装有调节套,且伸缩套与调节套滑动连接,所述支套架的顶端对称活动安装有摆臂,所述摆臂的顶端皆活动安装有转接架,且转接架与球套相连接。

3、优选的,所述尾桨控制箱的外壁上安装有联动臂,所述联动臂靠近尾桨控制箱的一端安装有定位轴,且联动臂经过定位轴与尾桨控制箱活动连接,并且联动臂的顶端与调节套活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联动臂一侧的尾桨控制箱顶端安装有电动杆,且电动杆与联动臂活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旋转箱的内部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外壁上安装有驱动轴,且驱动轴与尾桨控制箱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蜗轮一侧的旋转箱内部安装有蜗杆,且蜗杆与蜗轮相连接,所述旋转箱的外壁上安装有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杆和步进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尾桨控制装置不仅实现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对桨叶便捷的转动式控制和对尾桨便捷的圆周式转动控制,增加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转动的范围,而且提高了桨叶转动控制的灵活性,提高了无人机飞行的平稳性;

9、(1)通过由伺服电机驱动旋转轴旋转,由旋转轴驱动驱动杆旋转,由驱动杆经过球头驱动球套旋转,来驱动两组桨叶本体旋转,来进行尾桨的旋转驱动,由电动杆驱动联动臂转动,联动臂以定位轴为轴进行转动,由联动臂带动调节套往下移动,调节套在旋转轴的表面滑动,调节套带动伸缩套往下移动,伸缩套驱动支套架往下移动,由支套架经过摆臂驱动转接架移动,转接架带动球套和桨叶本体转动,来调节桨叶本体的叶片角度,来对尾桨进行转动控制,实现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对桨叶便捷的转动式控制,提高了桨叶转动控制的灵活性;

10、(2)通过由步进电机驱动蜗杆旋转,由蜗轮驱动驱动轴旋转,由驱动轴驱动尾桨控制箱转动,来驱动桨叶本体进行转动,来方便调节桨叶本体的位置,来使桨叶本体由竖直状态转为水平状态,实现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对尾桨便捷的圆周式转动控制,增加了无人机尾桨控制转动的范围,提高了无人机飞行的平稳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机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机身(2),所述机身(2)远离无人机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旋转箱(3),所述旋转箱(3)远离机身(2)的一端安装有尾桨控制箱(8),所述尾桨控制箱(8)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的顶端安装有旋转轴(10),所述旋转轴(10)的顶端安装有驱动杆(17),所述驱动杆(17)的两端皆安装有球头(16),所述球头(16)的表面皆套装有球套(15),所述球套(15)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桨叶本体(14),所述驱动杆(17)下方的旋转轴(10)表面套装有支套架(18),所述支套架(18)下方的旋转轴(10)表面套装有伸缩套(19),所述伸缩套(19)下方的旋转轴(10)表面套装有调节套(11),且伸缩套(19)与调节套(11)滑动连接,所述支套架(18)的顶端对称活动安装有摆臂(12),所述摆臂(12)的顶端皆活动安装有转接架(13),且转接架(13)与球套(1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控制箱(8)的外壁上安装有联动臂(21),所述联动臂(21)靠近尾桨控制箱(8)的一端安装有定位轴(20),且联动臂(21)经过定位轴(20)与尾桨控制箱(8)活动连接,并且联动臂(21)的顶端与调节套(1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臂(21)一侧的尾桨控制箱(8)顶端安装有电动杆(22),且电动杆(22)与联动臂(2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箱(3)的内部安装有蜗轮(6),所述蜗轮(6)的外壁上安装有驱动轴(7),且驱动轴(7)与尾桨控制箱(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6)一侧的旋转箱(3)内部安装有蜗杆(5),且蜗杆(5)与蜗轮(6)相连接,所述旋转箱(3)的外壁上安装有步进电机(4),且步进电机(4)的输出端与蜗杆(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23),且控制器(23)的输出端与电动杆(22)和步进电机(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机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机身(2),所述机身(2)远离无人机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旋转箱(3),所述旋转箱(3)远离机身(2)的一端安装有尾桨控制箱(8),所述尾桨控制箱(8)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的顶端安装有旋转轴(10),所述旋转轴(10)的顶端安装有驱动杆(17),所述驱动杆(17)的两端皆安装有球头(16),所述球头(16)的表面皆套装有球套(15),所述球套(15)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桨叶本体(14),所述驱动杆(17)下方的旋转轴(10)表面套装有支套架(18),所述支套架(18)下方的旋转轴(10)表面套装有伸缩套(19),所述伸缩套(19)下方的旋转轴(10)表面套装有调节套(11),且伸缩套(19)与调节套(11)滑动连接,所述支套架(18)的顶端对称活动安装有摆臂(12),所述摆臂(12)的顶端皆活动安装有转接架(13),且转接架(13)与球套(1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尾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控制箱(8)的外壁上安装有联动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子豪和西荣吴秉洋张馨元王晨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西发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