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83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大型农机充电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基体,设置有充电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移动机构;电源连接器以及充电连接器;充电模块包括:功率因数校正单元与电源连接器连接,控制模块与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受控端连接;谐振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与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输出端与充电连接器连接,控制模块与谐振变换单元的受控端连接;第一检测反馈单元与功率因数校正单元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二检测反馈单元与谐振变换单元以及控制模块连接。通过便携式地移动对大型电动农机充电,提供高质量的充电效果,在农忙情况下,能够便捷反复充电,有利于解决大型电动农机续航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农机充电,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电动农机是在节能环保的理念衍生出的产物,具有低噪声、低排放等诸多有点,对于实现绿色农业,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国情与未来发展需要。

2、目前,小型电动农机已在温室等小规模农业生产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大型电动农机在现代化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场景下,具有作业时间统一集中,作业面积大、作业时间长等优点,然而大型电动农机由于电池容量限制其续航能力,存在发展较为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大型电动农机续航较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

3、基体,设置有充电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移动所述基体;

4、电源连接器以及充电连接器,所述充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大型电动农机连接;

5、所述充电模块包括: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100)包括三个校正电路(110)、第一储能电容(120)以及第二储能电容(130),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连接器连接,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一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120)的一端以及所述谐振变换单元(200)连接,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二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12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储能电容(130)的一端连接,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100)包括三个校正电路(110)、第一储能电容(120)以及第二储能电容(130),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连接器连接,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一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120)的一端以及所述谐振变换单元(200)连接,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二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12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储能电容(130)的一端连接,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电容(13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谐振变换单元(200)连接,三个所述校正电路(110)的受控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110)包括储能电感(111)、第一二极管(112)、第二二极管(113)、第一开关管(114)以及第二开关管(115),所述储能电感(111)的一端作为所述校正电路(110)的输入端,所述储能电感(1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12)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113)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1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1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1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112)的阴极作为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114)与所述第二开关管(115)反向串联,所述第二开关管(115)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113)的阳极作为所述校正电路(110)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114)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115)的受控端作为所述校正电路(110)的受控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电动农机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变换单元(200)包括逆变电路(210)、谐振电感(220)、谐振电容(230)、变压器(240)、整流电路(250)以及输出电容(260),所述逆变电路(210)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210)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模块(600)连接,所述逆变电路(21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谐振电感(220)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220)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240)的初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240)的初级线圈另一端与所述谐振电容(230)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230)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电路(2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240)的次级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娟杜松怀丁泽琦冯勇鑫刘峻玮黄泽涛董晓颖崔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