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71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技术涉及电排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包括:复合通道;复合通道设置在地表以下;复合通道的一端与内江相连通,另一端与外江相连通;复合通道包括自排流道、电排流道;电排流道与自排流道并排设置。电排流道设置有电泵、泵房;电泵伸入电排流道内;泵房与电泵的端部相对应;自排流道设置有电缆层;电缆层与泵房相对应。现有技术中,电排站的结构布局并不合理,导致建设所需的空间较大。当面对建设空间局促的特殊情况时,难以适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对电排站的结构布局进行了调整使得电排站整体变得更加紧凑,从而有效降低了电排站对建设空间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排站,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


技术介绍

1、电排站是防旱排涝的水利设施。多铺设在平原地带,在雨季,通过电泵排除低洼地带的积水,防止内涝的发生的水利设施;在旱季,通过电泵引水灌溉等,防止干旱发生的水利设施。

2、在实际运行时,将电排站一侧的水道称为内江,将电排站另一侧的水道称为外江。其中,在通常情况下,外江为自然江河,内江为城区内的人工河道。而内江与外江的水位常常不持平,若需要将水位较低一侧的水引入水位较高的一侧,则需要启动电泵,以在电泵的带动下,通过电排站的电排流道,使得水能够由水位较低的一侧向水位较高的一侧流动。若需要将水位较高一侧的水引入水位较低的一侧,则通过电排站的自排流道,使得水能够自发的在重力作用下由水位较高的一侧向水位较低的一侧流动。

3、虽然现有的电排站都能实现前述的功能,但受制于结构布局,现有的电排站需要在地表以上建设一个用于维护电泵的泵房。围绕电泵的正常运转,还需要为电泵搭设其他对应的设施。为满足各构造的空间需求,这就导致电排站占用的地上空间较大,电排流道与自排流道之间的排布较为松散。造成在面对建设空间局促的特殊情况时,难以有效适用。例如:在周边均是民居时,容易出现影响民居采光,干预居民出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包括:复合通道;复合通道设置在地表以下;复合通道的一端与内江相连通,另一端与外江相连通;复合通道包括自排流道、电排流道;电排流道与自排流道并排设置;电排流道设置有电泵、泵房;电泵伸入电排流道内;泵房与电泵的端部相对应;自排流道设置有电缆层;电缆层与泵房相对应。

4、在实际状态下,通过将电泵置入电排流道内,使得电泵的占用空间大部分与电排流道的占用空间相重合,从而避免电泵过度向地表以上凸出,进而在地表以下空出足够的空间,使得泵房能够建设在地表以下。由此,避免泵房占用地上空间。因泵房建设在地表下,则对应的,电缆层也建设在地表下,从而与泵房相匹配,以正常支持泵房与电泵的正常运行。由此,最大限度的减少地上建筑。从而避免对周边民居产生遮光、挡路等不良影响。同时,基于前述的结构设计,可使电排流道与自排流道并排设置,从而使得电排流道与自排流道的排布更加紧凑,进而减少电排站对建设空间的需求。综上,本技术对电排站的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从而能够有效适用建设空间局促的特殊情况。

5、进一步的,电排流道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设置在电排流道的一端;容纳腔与内江相连通;容纳腔呈z型,以使电泵能够沿竖直方向伸入容纳腔内。

6、进一步的,电泵设置有叶轮的一端伸入容纳腔内;电泵的另一端凸出于容纳腔外;泵房设置在电泵远离叶轮的一端。

7、进一步的,电排流道上还设置有入口、雨棚;入口与泵房相连通;雨棚设置在地表以上;雨棚罩设在入口上。

8、进一步的,自排流道的端部与电排流道的端部相持平;还包括维护房;维护房设置在复合通道上;维护房设置在复合通道与外江相连通的一端。

9、进一步的,电排流道内还设置有下倾通道;下倾通道分别与电排流道的两端相连通;下倾通道与水平方向之间设置有夹角,以使自排流道的端部与电排流道的端部相持平。

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设置在维护房上。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2、通过对结构布局的调整,使得泵房能够建设在地面以下,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电排站对建设空间的需求,并有效减轻了电排站对周边民居的采光及居民出行的不良影响。

13、通过对结构布局的调整,使得电排流道与自排流道的排布更加紧凑,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电排站对建设空间的需求。

14、通过对结构布局的调整,有效的减少了上层建筑凸出于地面的高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层建筑对周边民居采光及居民出行的不良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电排流道(12)内设置有容纳腔(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电泵(121)设置有叶轮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1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排流道(12)上还设置有入口(124)、雨棚(12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泵(121)采用潜水轴流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排流道(11)的端部与所述电排流道(12)的端部相持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排流道(12)内还设置有下倾通道(12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层建筑(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电排流道(12)内设置有容纳腔(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电泵(121)设置有叶轮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1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下倾电排站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排流道(12)上还设置有入口(124)、雨棚(125);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超耿笑天黄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承天水利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