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717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包括用于容纳安装众多电气元件的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间隔布设若干回形热转移管路,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的至少部分散热管体插设在所述主箱体的箱板内,并且所述散热管体上还包覆有换热层,所述换热层的外侧套设有第二热转移管,并且所述第二热转移管的首尾两端均与设于所述主箱体外侧的冷却组件连接,以形成外循环管路。本技术能够将箱体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以有效防止水汽侵蚀内部电气元件的同时通过设置能够进行定向传热的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而将箱体内的热量有效且快速转移至外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型电气箱,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力电气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电气柜大量使用,比如配网户外环网柜、箱式变压器、电缆分支箱、配网控制柜及变电户外端子箱、机构操作箱、电动刀闸箱、高低压开关柜、汇控单元柜等。电气柜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化工行业,环保行业,电力系统,冶金系统,工业,核电行业,消防安全监控,交通行业等等。

2、电气柜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电气柜包括柜体和安装在柜体内的元器件,电气柜内安装的元器件工作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及时散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使用的电气柜散热方法多采用散热扇进行扇热,直接将外界的冷空气引入柜体内部进行散热,这就导致当电气柜安装在空气环境较为潮湿的位置时,空气中富含的水汽进入电气柜,造成电路短路,甚至发生火灾。

3、目前,虽然大量的电气柜产品通过在进气端口等位置设置吸湿海绵等除湿结构来对进入电气柜/电气箱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滤除,但是其可吸收量固定,无法长时间持续有效地进行水汽吸收,导致所有的与外部连通的电气箱均会在内部箱体空间中产生水汽的淤积,并且现有的水汽滤除结构的设置会降低气流的流速,使得流经箱体内的空气气流无法有效地带走内部电气元件所产生的热量,致使散热效果变差,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箱体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以有效防止水汽侵蚀内部电气元件的同时通过设置能够进行定向传热的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而将箱体内的热量有效且快速转移至外部环境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以解决现有设备设置水汽滤除结构的除湿效果差,并且该结构会阻碍气流流动,导致定向流动的散热气流无法有效地转移内部热量,导致内部电气元件在高热高湿环境加速老化和损坏而寿命大幅缩短的问题。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包括用于容纳安装众多电气元件的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间隔布设若干回形热转移管路,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的至少部分散热管体插设在所述主箱体的箱板内,并且所述散热管体上还包覆有换热层,所述换热层的外侧套设有第二热转移管,并且所述第二热转移管的首尾两端均与设于所述主箱体外侧的冷却组件连接,以形成外循环管路。

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层包括环形板体和阵列镶嵌在所述环形板体上的换热片,所述环形板体环绕所述散热管体,并且环形板体的外侧还套设有所述第二热转移管的主管体,其中,所述环形板体内按照布设电导线的方式将若干所述换热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环形板体置于所述主管体的外表面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扰流柱,所述扰流柱是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换热片之间的。

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片的吸热端和放热端分别处于所述散热管体的管腔和所述第二热转移管的管腔中,以使得处于所述主箱体内的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所吸收的热量经所述换热层和所述第二热转移管以无导通空间的方式转移至处于所述主箱体外侧的所述冷却组件。

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包括所述散热管体、吸热管体和轴流涡轮,其中,所述吸热管体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管体的两端对接,从而两者形成具有闭环管腔的内回形管路,在所述吸热管体内还安装有能够驱动导热液在所述散热管体与吸热管体构成的内回形管路中定向循环流动的所述轴流涡轮。

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热转移管包括所述主管体、进流分叉管、出流汇集管和连接导管,多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所述主管体的输入端与同一个所述进流分叉管的输出支管口连通,并且所述主管体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流汇集管的输入支管口连通。

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流分叉管的输入主管通过所述连接导管与所述冷却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出流汇集管的输出主管通过所述连接导管与所述冷却组件的输入端连接,从而所述第二热转移管与所述冷却组件构成外循环管路。

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所限定的环面内穿设有所述安置板,所述安置板通过连接块安装在所述箱板上,所述主箱体远离所述箱板的表面还设置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的边缘转动连接有能够对开口进行封挡的侧盖,所述开口边缘设置有阶梯槽,并且所述侧盖面向所述开口的表面设置有能够与阶梯槽相匹配的密封条。

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散热扁管、散热风扇以及框架,其中,若干所述散热扁管按照并联布设的方式限位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并且所述散热扁管的首尾两端通过分流管与所述连接导管连通;所述框架的端部还设置有所述散热风扇,以使得所述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气流能够沿所述散热扁管的轴向定向流动。

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框架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主箱体的侧面和/或底面,并且在所述框架处于所述主箱体的侧面时,其顶部设置有遮挡板。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支撑座和滚轮,所述升降支撑座是与所述滚轮相互对应的方式进行多工位布设的,并且所述升降支撑座能够通过改变其支撑高度的方式限制或释放所述滚轮。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本申请所设置的回形热转移管路与第二热转移管、冷却组件分别构建出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并且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通过插套的部分管路进行热量的转移,尤其是两者之间设置热量的定向转移的换热层,使得内循环管路所吸收的热量能够在换热层的作用下定向转移至外循环管路,从而有效实现主箱体内的热量的外排转移。本申请所设置的循环管路均为闭环管路,并且其均不会导致主箱体与外部环境产生连通间隙,使得主箱体的内腔室能够与外部环境有效地分隔开,防止了外部环境中的水汽侵入主箱体,尤其是本申请所设的循环管路,消除了现有散热所需要构件的内外连通的气流通道而导致外部空气在引入主箱体时,造成水汽侵蚀主箱体内部的电气元件的缺陷,避免了水汽的引入。本申请所设置的循环回路能够在换热层的作用下高效且定向的传递热量,使得装置能够有效散热,保证电气元件的工作温度的同时避免了水汽侵入造成元件被损坏和腐蚀的问题。

14、本申请所设置的回形热转移管路能够对主箱体内的电气元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吸收,其通过在主箱体内间隔布设并且构建u形管体的吸热管体,使得其有效地吸收不同区域的热量,并且将吸收的热量通过贯穿腔壁的散热管体进行转移,由于散热管体是以穿设镶嵌的方式设置的箱板内,从而保证了主箱体的封闭性,避免了散热管体的穿设位置造成主箱体与外部环境的连通间隙。本申请的回形热转移管路所形成内循环管路能够利用管体中的导热液将内腔热量向外转移,从而避免了热量的淤积的同时保证了箱体内的隔离效果,无须增设额外的除湿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包括用于容纳安装众多电气元件的主箱体(1),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层(3)包括环形板体(31)和阵列镶嵌在所述环形板体(31)上的换热片(32),所述环形板体(31)环绕所述散热管体(21),并且环形板体(31)的外侧还套设有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的主管体(41),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32)的吸热端(321)和放热端(322)分别处于所述散热管体(21)的管腔和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的管腔中,以使得处于所述主箱体(1)内的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2)所吸收的热量经所述换热层(3)和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以无导通空间的方式转移至处于所述主箱体(1)外侧的所述冷却组件(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2)包括所述散热管体(21)、吸热管体(22)和轴流涡轮(23),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包括所述主管体(41)、进流分叉管(42)、出流汇集管(43)和连接导管(4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分叉管(42)的输入主管(422)通过所述连接导管(44)与所述冷却组件(5)的输出端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2)所限定的环面内穿设有安置板(12),所述安置板(12)通过连接块(13)安装在所述箱板(1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散热扁管(51)、散热风扇(52)以及框架(53),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3)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主箱体(1)的侧面和/或底面,并且在所述框架(53)处于所述主箱体(1)的侧面时,其顶部设置有遮挡板(5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支撑座(6)和滚轮(7),所述升降支撑座(6)是与所述滚轮(7)相互对应的方式进行多工位布设的,并且所述升降支撑座(6)能够通过改变其支撑高度的方式限制或释放所述滚轮(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包括用于容纳安装众多电气元件的主箱体(1),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层(3)包括环形板体(31)和阵列镶嵌在所述环形板体(31)上的换热片(32),所述环形板体(31)环绕所述散热管体(21),并且环形板体(31)的外侧还套设有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的主管体(41),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32)的吸热端(321)和放热端(322)分别处于所述散热管体(21)的管腔和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的管腔中,以使得处于所述主箱体(1)内的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2)所吸收的热量经所述换热层(3)和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以无导通空间的方式转移至处于所述主箱体(1)外侧的所述冷却组件(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热转移管路(2)包括所述散热管体(21)、吸热管体(22)和轴流涡轮(23),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内隔离散热的电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转移管(4)包括所述主管体(41)、进流分叉管(42)、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勇申富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铭城一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