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650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涉及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包括:铺设部;所述铺设部的外部设有充电部;所述铺设部的内部设有下压部;通过将铺设板的内部开设四组感应槽,以便对四组重力感应块进行固定,使其在保持稳定的过程配合下压部整体对汽车停靠状态进行感应,以便通过控制新能源汽车的四组车轮的方式对汽车能靠方向进行约束,以避免车辆发生斜停状况时而占用共用充电资源,解决了因现有汽车底部的接受线圈移动至发射线圈的顶部即可产生交变磁场,使汽车在错位停车的状况下也可进行充电处理,但因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存有差异,导致充电站在充电过程中已发生车位占用的状况,造成充电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加,无线充电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充电器上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端上的接收线圈正对设置,通过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进而通过交变磁场传递电能;为便于辅助无线充电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处理,因此需要一种无线充电站接收器。

2、就目前无线充电站而言,其通常直接将无线充电设备铺设在车底位置,且只要汽车底部的接受线圈移动至发射线圈的顶部即可产生交变磁场,使汽车在错位停车的状况下也可进行充电处理,但因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存有差异,导致充电站在充电过程中已发生车位占用的状况,造成充电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具有铺设部与下压部,通过将铺设板的内部开设四组感应槽,以便对四组重力感应块进行固定,使其在保持稳定的过程配合下压部整体对汽车停靠状态进行感应,以便通过控制新能源汽车的四组车轮的方式对汽车能靠方向进行约束,以避免车辆发生斜停状况时而占用共用充电资源。

2、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具体包括:铺设部;所述铺设部包括铺设板、感应槽、重力感应块、连接导线、护线槽;所述感应槽设置为长方形凹槽,感应槽的内壁上设有两组u形凹槽,感应槽共设有四组,四组感应槽分别开设在铺设板的四组长方形凸起位置;所述铺设部的外部设有充电部;所述铺设部的内部设有下压部;所述充电部包括充电面板、通电导线、控制电桩以及护线盖板;所述充电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的顶部,通电导线铺设在护线槽的内部,控制电桩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的顶部,控制电桩内部的控制模块与连接导线相连接,护线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护线槽的内部;所述护线盖板设置为l形结构,护线盖板上开设有矩形凹槽,护线盖板的矩形凹槽内插有通电导线;所述下压部包括护胎垫框、下压块以及对接槽;所述护胎垫框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的顶部,下压块滑动连接在感应槽的内部,下压块通过对接槽套在重力感应块的顶部;所述对接槽设置为矩形凹槽,对接槽内设有两组弹簧,对接槽共设有四组,四组对接槽分别开设在四组下压块的底部。

3、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铺设部还包括下隔槽;所述铺设板设置为方形板状结构,铺设板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凹槽,铺设板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铺设板的顶部开设圆形插孔;所述下隔槽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下隔槽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下隔槽的顶部开设长方形凹槽。

4、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力感应块为重力传感器,重力感应块共设有四组,四组重力感应块分别固定在四组感应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导线共设有四组,四组连接导线分别与四组重力感应块通过电性连接。

5、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铺设部还包括束线块;束线块设置为矩形块状结构,束线块上开设两组圆形通孔,束线块共设有两组,两组束线块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的底部,两组束线块的圆形通孔内分别插有连接导线;所述护线槽设置为长方形凹槽,护线槽的底部连接有圆形通孔,护线槽开设在铺设板的边缘位置。

6、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面板设置为方形板状结构,充电面板的内部设有发射线圈,充电面板的发射线圈连接有外接头,充电面板的外壁上设有两组u形凸起;所述通电导线的端口位置设有对接插头,通电导线通过对接插头与充电面板的外接头相连接。

7、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桩的内部设有扫描组件,控制电桩的内部设有通电组件,控制电桩的内部设有控制组件,控制电桩与通电导线通过电性连接。

8、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胎垫框设置为矩形框架状解耦,护胎垫框的外壁上设有斜面,护胎垫框的底部设有圆柱状插块,护胎垫框共设有四组;所述下压块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下压块的外壁上设有矩形框架状凸起,下压块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两组u形凸起,下压块共设有四组,四组下压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四组护胎垫框的内部。

9、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部还包括置胎槽;所述置胎槽设置为长方形凹槽,置胎槽共设有四组,四组置胎槽分别开设在四组下压块的顶部。

1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下隔槽,通过将下隔槽固定在铺设板的底部,方便将铺设板的底部与安装位置的外界物质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其底部结构直接与外界物质接触而发生腐烂现象,以便对铺设板的底部进行保护处理,便于其进行使用。

12、此外,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束线块与护线槽,通过将束线块固定在铺设板的底部,以便其在保持稳定的过程中对连接导线进行约束,方便对充电导线进行铺设的同时对齐进行抱出,而通过将铺设板上开设护线槽,使其在对通电导线进行铺设处理,同时将除连接端头位置外的其他外置进行防护,避免其在外部而受到碾压损坏。

13、此外,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护胎垫框与下压块,通过将护胎垫框固定在下压块的外部,以便对下压块进行保护的同时对车轮进行导向处理,避免车轮在驶入的过程中发生卡死,而通过将下压块的顶部开设置胎槽,方便对四组车轮进行约束,使其在受力下压后通过对接槽配合重力感应块对车辆停靠位置进行约束,以便其进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包括:铺设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部(1)包括铺设板(101)、感应槽(103)、重力感应块(104)、连接导线(105)、护线槽(107);所述感应槽(103)设置为长方形凹槽,感应槽(103)的内壁上设有两组U形凹槽,感应槽(103)共设有四组,四组感应槽(103)分别开设在铺设板(101)的四组长方形凸起位置;所述铺设部(1)的外部设有充电部(2);所述铺设部(1)的内部设有下压部(3);所述充电部(2)包括充电面板(201)、通电导线(202)、控制电桩(203)以及护线盖板(204);所述充电面板(201)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101)的顶部,通电导线(202)铺设在护线槽(107)的内部,控制电桩(203)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101)的顶部,控制电桩(203)内部的控制模块与连接导线(105)相连接,护线盖板(204)通过螺钉固定在护线槽(107)的内部;所述护线盖板(204)设置为L形结构,护线盖板(204)上开设有矩形凹槽,护线盖板(204)的矩形凹槽内插有通电导线(202);所述下压部(3)包括护胎垫框(301)、下压块(302)以及对接槽(304);所述护胎垫框(301)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101)的顶部,下压块(302)滑动连接在感应槽(103)的内部,下压块(302)通过对接槽(304)套在重力感应块(104)的顶部;所述对接槽(304)设置为矩形凹槽,对接槽(304)内设有两组弹簧,对接槽(304)共设有四组,四组对接槽(304)分别开设在四组下压块(30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部(1)还包括下隔槽(102);所述铺设板(101)设置为方形板状结构,铺设板(10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凹槽,铺设板(101)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铺设板(101)的顶部开设圆形插孔;所述下隔槽(102)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下隔槽(102)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下隔槽(102)的顶部开设长方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应块(104)为重力传感器,重力感应块(104)共设有四组,四组重力感应块(104)分别固定在四组感应槽(103)的内部;所述连接导线(105)共设有四组,四组连接导线(105)分别与四组重力感应块(104)通过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部(1)还包括束线块(106);束线块(106)设置为矩形块状结构,束线块(106)上开设两组圆形通孔,束线块(106)共设有两组,两组束线块(106)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101)的底部,两组束线块(106)的圆形通孔内分别插有连接导线(105);所述护线槽(107)设置为长方形凹槽,护线槽(107)的底部连接有圆形通孔,护线槽(107)开设在铺设板(101)的边缘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面板(201)设置为方形板状结构,充电面板(201)的内部设有发射线圈,充电面板(201)的发射线圈连接有外接头,充电面板(201)的外壁上设有两组U形凸起;所述通电导线(202)的端口位置设有对接插头,通电导线(202)通过对接插头与充电面板(201)的外接头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桩(203)的内部设有扫描组件,控制电桩(203)的内部设有通电组件,控制电桩(203)的内部设有控制组件,控制电桩(203)与通电导线(202)通过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胎垫框(301)设置为矩形框架状解耦,护胎垫框(301)的外壁上设有斜面,护胎垫框(301)的底部设有圆柱状插块,护胎垫框(301)共设有四组;所述下压块(302)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下压块(302)的外壁上设有矩形框架状凸起,下压块(302)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两组U形凸起,下压块(302)共设有四组,四组下压块(302)分别滑动连接在四组护胎垫框(30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部(3)还包括置胎槽(303);所述置胎槽(303)设置为长方形凹槽,置胎槽(303)共设有四组,四组置胎槽(303)分别开设在四组下压块(302)的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包括:铺设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部(1)包括铺设板(101)、感应槽(103)、重力感应块(104)、连接导线(105)、护线槽(107);所述感应槽(103)设置为长方形凹槽,感应槽(103)的内壁上设有两组u形凹槽,感应槽(103)共设有四组,四组感应槽(103)分别开设在铺设板(101)的四组长方形凸起位置;所述铺设部(1)的外部设有充电部(2);所述铺设部(1)的内部设有下压部(3);所述充电部(2)包括充电面板(201)、通电导线(202)、控制电桩(203)以及护线盖板(204);所述充电面板(201)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101)的顶部,通电导线(202)铺设在护线槽(107)的内部,控制电桩(203)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101)的顶部,控制电桩(203)内部的控制模块与连接导线(105)相连接,护线盖板(204)通过螺钉固定在护线槽(107)的内部;所述护线盖板(204)设置为l形结构,护线盖板(204)上开设有矩形凹槽,护线盖板(204)的矩形凹槽内插有通电导线(202);所述下压部(3)包括护胎垫框(301)、下压块(302)以及对接槽(304);所述护胎垫框(301)通过螺钉固定在铺设板(101)的顶部,下压块(302)滑动连接在感应槽(103)的内部,下压块(302)通过对接槽(304)套在重力感应块(104)的顶部;所述对接槽(304)设置为矩形凹槽,对接槽(304)内设有两组弹簧,对接槽(304)共设有四组,四组对接槽(304)分别开设在四组下压块(30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部(1)还包括下隔槽(102);所述铺设板(101)设置为方形板状结构,铺设板(10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矩形凹槽,铺设板(101)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铺设板(101)的顶部开设圆形插孔;所述下隔槽(102)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下隔槽(102)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下隔槽(102)的顶部开设长方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站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应块(104)为重力传感器,重力感应块(104)共设有四组,四组重力感应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北洋郑富裕马俊长
申请(专利权)人:领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