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642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芯片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上各端口与继电器、电路板具体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并利用继电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用户受高压电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转接,具体为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相关充电设施行业快速布局和建设,国家与各地政府也鼓励支持发展公共充电设施。目前全球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有多种标准,不同标准接口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之间是可以通过转接头来达到兼容充电功能,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便利性。

2、但是,现有汽车充电转接头,两个充电接头之间的端口直接通过导线相连,当车主在未断电情况下热拔插时或者出现漏电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无法对用户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汽车充电转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2、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与第二充电接头背向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且在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欧标ccs combo 2及美标ccs combo 1 dc快充通讯标准iso/iec15118与国标can协议通讯握手的芯片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上分别设有直流电压端口、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和接地端口;所述直流电压端口包括dc+端口和dc-端口,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一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二连接导体与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三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信号端与漏电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一充电接头及第二充电接头上的接地端口连接,芯片模块与电池连接,且芯片模块与第一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及第二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连接。

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充电转接头还包括壳体,壳体包裹所述容置空间,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一端,第二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

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一端设有锁止部,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按键部,按键部部分嵌入壳体内,连接臂中部枢接在壳体内,连接臂的一端及锁止部伸出壳体外,且锁止部靠近壳体的另一端设置,位于按键部下侧的壳体上设有开关,开关上侧设有弹片;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

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中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且充电模块与电池连接;壳体上设有usb接口,usb接口与芯片模块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复位开关,复位开关上设有指示灯,复位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壳体上设有与复位开关位置对应的复位按键。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12、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芯片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上各端口与继电器、电路板具体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并利用继电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用户受高压电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与第二充电接头背向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且在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欧标CCS COMBO 2及美标CCS COMBO 1 DC快充通讯标准ISO/IEC15118与国标CAN协议通讯握手的芯片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上分别设有直流电压端口、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和接地端口;所述直流电压端口包括DC+端口和DC-端口,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一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二连接导体与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三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信号端与漏电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一充电接头及第二充电接头上的接地端口连接,芯片模块与电池连接,且芯片模块与第一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及第二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充电转接头还包括壳体,壳体包裹所述容置空间,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一端,第二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一端设有锁止部,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按键部,按键部部分嵌入壳体内,连接臂中部枢接在壳体内,连接臂的一端及锁止部伸出壳体外,且锁止部靠近壳体的另一端设置,位于按键部下侧的壳体上设有开关,开关上侧设有弹片;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中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且充电模块与电池连接;壳体上设有USB接口,USB接口与芯片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复位开关,复位开关上设有指示灯,复位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壳体上设有与复位开关位置对应的复位按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与第二充电接头背向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且在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欧标ccs combo 2及美标ccs combo 1 dc快充通讯标准iso/iec15118与国标can协议通讯握手的芯片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上分别设有直流电压端口、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和接地端口;所述直流电压端口包括dc+端口和dc-端口,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一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二连接导体与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三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信号端与漏电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一充电接头及第二充电接头上的接地端口连接,芯片模块与电池连接,且芯片模块与第一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及第二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充电转接头还包括壳体,壳体包裹所述容置空间,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一端,第二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裕捷刘春堂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万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