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致动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453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5
致动器具备:包括线圈而构成的安装部件;具有与线圈对向配置的磁石,通过对线圈通电来对安装部件进行位移的活动部件;弹性支撑体;以及缓冲材料。弹性支撑体具备:固定于安装部件的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固定于活动部件的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以及连接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和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的变形部。缓冲材料被设于安装部件与变形部之间,伴随着变形部的挠曲变形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致动器


技术介绍

1、国际公开第2020/184439号中公开了一种致动器,具备:具备线圈的安装部件;和活动部件,其借助弹性支撑体支撑于安装部件,并且通过对线圈通电,来进行位移。该文献记载的弹性支撑体包括由金属板形成的一对弹簧部件和在一对弹簧部件之间配置的缓冲材料构成。从而,通过该弹性支撑体挠曲,来允许活动部件位移。另外,弹性支撑体具备缓冲材料,能够使弹性支撑体的振动迅速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国际公开第2020/184439号记载的弹性支撑体需要将与一对弹簧部件对应的形状形成的缓冲材料粘接到一个弹簧部件以及另一个弹簧部件上。因此,难以削减缓冲材料的使用量。

2、本公开考虑到上面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削减缓冲材料使用量的致动器。

3、第1方式的致动器具备:包括线圈而构成的安装部件;活动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线圈对向配置的磁石,通过对所述线圈通电来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发生位移;弹性支撑体,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活动部件的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的变形部;以及缓冲材料,其设于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变形部之间,伴随着所述变形部的挠曲变形而发生变形。

4、在第1方式的致动器中,当对线圈通电时,具有磁石的活动部件相对于安装部件发生位移。另外,当活动部件相对于安装部件发生位移时,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发生挠曲变形。当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发生挠曲变形时,在安装部件与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之间设置的缓冲材料发生变形。由此,能够衰减弹性支撑体的振动。在此,本方式中,成为缓冲材料设于安装部件与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之间的构成。由此,在本方式中,例如弹性支撑体包括一对弹簧部件构成,与该一对弹簧部件对应的形状地形成的缓冲材料粘接于一方弹簧部件以及另一方弹簧部件,该与构成相比,能够削减缓冲材料的使用量。

5、第2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1方式的致动器,所述弹性支撑体以及所述缓冲材料在彼此厚度方向重叠配置,所述缓冲材料的所述变形部侧具有与该变形部粘接的粘接面。

6、在第2方式的致动器中,缓冲材料的粘接面粘接于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由此,即便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面积变小,也能够提高缓冲材料的衰减效果。

7、第3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2方式的致动器,所述缓冲材料的所述安装部件侧具有与该安装部件粘接的粘接面。

8、在第3方式的致动器中,缓冲材料的粘接面粘接于安装部件。由此,即便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面积变小,也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缓冲材料的衰减效果。

9、第4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2方式或第3方式的致动器,所述缓冲材料具有从其厚度方向观察不与所述变形部重叠的剩余部分,还具备盖部件,在所述盖部件与所述缓冲材料之间配置所述变形部,所述盖部件被粘贴于所述剩余部件。

10、在第4方式的致动器中,在盖部件与缓冲材料之间配置变形部,盖部件被粘贴于剩余部分。由此,能够利用盖部件覆盖缓冲材料的剩余部分。另外,通过在缓冲材料与盖部件之间配置变形部,能够提高衰减效果。

11、第5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4方式的致动器,所述盖部件具有粘接面,该粘接面被粘接于所述变形部以及所述缓冲材料。

12、在第5方式的致动器中,能够将盖部件的粘接面粘接于变形部以及缓冲材料。

13、第6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1方式~第5方式中任一个方式的致动器,所述缓冲材料在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变形部之间被压缩的状态下设置。

14、在第6方式的致动器中,缓冲材料在安装部件与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之间压缩的状态下设置。由此,即便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朝向与安装部件相反侧变形时,也能够保持缓冲材料和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的接触状态以及缓冲材料和安装部件的接触状态。

15、第7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1方式~第6方式中任一个方式的致动器,所述缓冲材料设于所述变形部中所述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侧。

16、在第7方式的致动器中,缓冲材料设于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中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侧。由此,与把缓冲材料设于比该部分靠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侧的构成相比,变形部的变形量较小,因此能够抑制缓冲材料的变形量。由此,能够抑制缓冲材料的反复变形所伴随的劣化。

17、第8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7方式的致动器,当将所述活动部件位移的位移方向作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的方向中相互垂直方向作为x方向以及y方向时,所述变形部具备从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到所述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之间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具备:第一x方向外侧伸长部,其从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侧向x方向外侧伸长;第一折返部,其形成在比所述第一x方向外侧伸长部靠所述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侧,伸长方向从x方向外侧向x方向内侧折返;x方向内侧伸长部,其从所述第一折返部向x方向内侧伸长;第二折返部,其形成在比所述x方向内侧伸长部靠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侧,伸长方向从x方向内侧向x方向外侧折返;第二x方向外侧伸长部,其从所述第二折返部向x方向外侧伸长;第三折返部,其形成在比所述第二x方向外侧伸长部靠所述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侧,伸长方向从x方向外侧向y方向外侧折返;以及y方向外侧伸长部,其从所述第三折返部向y方向外侧延延伸,并且与所述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连接,所述缓冲材料沿着所述第二x方向外侧伸长部、所述第三折返部以及所述y方向外侧伸长部设置。

18、在第8方式的致动器中,弹性支撑体的变形部的臂部具备第一x方向外侧伸长部、第一折返部、x方向内侧伸长部、第二折返部、第二x方向外侧伸长部、第三折返部以及y方向外侧伸长部。由此,与没有第三折返部以及y方向外侧伸长部的构成相比,能够延长变形部的臂部的长度。通过延长臂部的长度,能够降低该共振频率。另外,能够减小弹性支撑体的负荷,还能够减小施加给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以及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的负荷,能够使得金属疲劳难以发生。另外,缓冲材料沿着第二x方向外侧伸长部、第三折返部以及y方向外侧伸长部设置。这样,通过设置第三折返部y方向外侧伸长部,能够易于在臂部变形量小的位置与安装部件之间配置缓冲材料。与使缓冲材料沿着第一x方向外侧伸长部、第一折返部、x方向内侧伸长部以及第二折返部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缓冲材料的变形量。由此,能够抑制缓冲材料的反复变形所伴随的劣化。

19、第9方式的致动器基于第8方式的致动器,具备两个所述缓冲材料,所述弹性支撑体具备四个所述安装部件侧被固定部和四个所述臂部,四个所述臂部中两个所述臂部相对于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在x方向一方侧配置并且在y方向对称形成,四个所述臂部中另外两个所述臂部相对于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在x方向另一侧配置并且在y方向对称形成,一方所述缓冲材料沿着相对于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在x方向一方侧配置的两个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二x方向外侧伸长部、所述第三折返部以及所述y方向外侧伸长部设置,另一个所述缓冲材料沿着相对于所述活动部件侧被固定部在x方向另一侧配置的两个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二x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器,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致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致动器,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致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笹沼起史山本武司井田一辉
申请(专利权)人:丰达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