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浮顶和储油罐制造技术_技高网

浮顶和储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070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浮顶和储油罐,属于储油技术领域。浮顶包括底板、中间支撑和顶板,中间支撑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且分别与底板和顶板焊接。中间支撑对顶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中间支撑和底板可加强浮顶的整体强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使得浮顶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储油,特别涉及一种浮顶和储油罐


技术介绍

1、储油罐中的浮顶可随着油液液面水平上升或下降,从而消除了油液上方的油气空间,减少油液液面与流动空气的接触,以此大幅降低了储液的挥发损耗,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原油和成品油等油品的储油罐中。

2、相关技术中,浮顶为一块金属板且与油液液面贴合,并随着储油罐中油液的升降而浮动。

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浮顶支撑强度较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导致浮顶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浮顶和储油罐,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浮顶和储油罐的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浮顶,所述浮顶包括底板、中间支撑和顶板;

3、所述中间支撑包括多个圆周向支撑和多个径向支撑,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同轴排布,所述径向支撑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

4、在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中,部分圆周向支撑为环板,所述环板分别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焊接,部分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所述单环梁结构由多个上单梁和多个下单梁构成,多个上单梁和多个下单梁长度均相等,多个上单梁沿圆周向分布构成多边形,多个下单梁沿圆周向分布构成多边形,所述上单梁和所述下单梁位置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上单梁和下单梁纵向排布,所述上单梁与所述顶板焊接,所述下单梁与所述底板焊接,部分圆周向支撑为双环梁结构,所述双环梁结构由纵向排布的上环梁、下环梁和纵向支撑组成,所述纵向支撑与所述上环梁、所述下环梁焊接,所述上环梁与所述顶板焊接,所述下环梁与所述底板焊接;

5、在所述多个径向支撑中,部分径向支撑为单径梁,部分径向支撑为双径梁结构,部分径向支撑为径向隔板,所述双径梁结构由纵向排布且相连的上径梁、下径梁和立筋组成,所述立筋位于所述上径梁和下径梁之间,且所述立筋分别与所述上径梁和下径梁焊接;

6、当相邻的两个圆周向支撑包括依次排布的两个双环梁结构时,所述两个圆周向支撑之间的多个径向支撑均为沿圆周向排布的双径梁结构,在所述双径梁结构中,上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双环梁结构的上环梁螺栓连接,上径梁与所述顶板焊接,下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双环梁结构的下环梁螺栓连接,下径梁与所述底板焊接;

7、当相邻的两个圆周向支撑包括依次排布的双环梁结构和环板时,所述两个圆周向支撑之间的多个径向支撑包括沿圆周向交替排布的单径梁和双径梁结构,其中,所述单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环梁结构的上环梁和所述环板螺栓连接,所述单径梁与所述顶板焊接,在所述双径梁结构中,上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梁和所述环板螺栓连接,所述上径梁与所述顶板焊接,下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环梁结构下环梁、所述环板螺栓连接,所述下径梁与所述底板焊接;

8、当相邻的两个圆周向支撑包括依次排布的双环梁结构和环板时,所述两个圆周向支撑之间的多个径向支撑包括沿圆周向交替排布的单径梁和双径梁结构其中,所述单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环梁结构的上环梁和所述环板螺栓连接,所述单径梁与所述顶板焊接,在所述双径梁结构中,上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环梁和所述环板螺栓连接,所述上径梁与所述顶板焊接,下径梁的两端分别与双环梁结构下环梁、所述环板螺栓连接,所述下径梁与所述底板焊接;

9、当相邻的三个圆周向支撑中包括依次排布的一个环板、一个单环梁结构和一个双环梁结构时,或者,当相邻的三个圆周向支撑中包括依次排布一个双环梁结构、一个单环梁结构和一个环板时,所述三个圆周向支撑之间的多个径向支撑包括多个双径梁结构和多个径向隔板,所述多个双径梁结构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径向隔板沿圆周向均匀分布,其中,在所述双径梁结构中,上径梁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一个环板和所述一个双环梁结构的上环梁处,所述上径梁分别与所述一个单环梁结构的上单梁、所述一个环板、所述一个双环梁结构的上环梁螺栓连接,所述上径梁与所述顶板焊接,所述下径梁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一个环板、所述一个双环梁结构的下环梁处,下径梁分别与所述一个环板、所述一个单环梁结构的下单梁、所述一个双环梁结构的下环梁螺栓连接,所述下径梁与所述底板焊接,所述径向隔板的两端位于所述一个环板和所述一个双环梁结构处,所述径向隔板分别与所述一个环板、所述一个单环梁结构的上单梁、所述一个单环梁结构的下单梁、所述一个双环梁结构的上环梁、所述一个双环梁结构的下环梁螺栓连接,所述径向隔板分别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焊接;

10、当相邻的五个圆周向支撑中包括依次排布一个环板、三个单环梁结构和另一个环板时,所述五个圆周向支撑之间的多个径向支撑包括多个双径梁结构和多个径向隔板,所述多个双径梁结构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径向隔板沿圆周向均匀分布,其中,在所述双径梁结构中,上径梁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五个圆周向支撑中的两个环板处,所述上径梁分别与所述两个环板、所述三个单环梁结构中的上单梁螺栓连接,所述上径梁与所述顶板焊接,下径梁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环板处,所述下径梁分别与所述两个环板、所述三个单环梁结构中的下单梁螺栓连接,所述径向隔板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环板处,所述环板分别与所述径向隔板、所述上单梁和所述下单梁螺栓连接,所述径向隔板分别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焊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支撑还包括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且与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同轴,且所述中心筒分别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焊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中由内至外第一个圆周向支撑为双环梁结构;

13、多个单径梁位于所述中心筒和所述第一个圆周向支撑之间,所述多个单径梁中半数的单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心筒和所述第一个圆周向支撑的双环梁结构的上环梁相连,所述多个单径梁中另外半数的单径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心筒和所述第一个圆周向支撑的双环梁结构的下环梁相连,所述半数的单径梁与所述另外半数的单径梁位置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单径梁纵向排布。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由内至外第一个圆周向支撑为双环梁结构、第二个圆周向支撑为双环梁结构、第三个圆周向支撑为环板、第四个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第五个圆周向支撑为双环梁结构、第六个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第七个圆周向支撑为环板、第八个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第九个圆周向支撑为双环梁结构,第十个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第十一个圆周向支撑为环板、第十二个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第十三个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第十四个圆周向支撑为单环梁结构、第十五个圆周向支撑为环板。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相邻两个径向支撑为双径梁结构和径向隔板时,所述上单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径梁结构的上径梁、所述径向隔板螺栓连接,所述下单梁的两端分别与双径梁结构的下径梁、所述径向隔板螺栓连接;

16、当相邻两个径向支撑均为双径梁结构时,所述上单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双径梁结构的上径梁螺栓连接,所述下单梁的两端分别相邻两个双径梁结构的下径梁螺栓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顶包括底板(1)、中间支撑(2)和顶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2)还包括中心筒(23),所述中心筒(23)位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之间、且与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21)同轴,且所述中心筒(23)分别与所述顶板(3)、所述底板(1)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21)中由内至外第一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21)由内至外第一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二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三个圆周向支撑(21)为环板(211)、第四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五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六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七个圆周向支撑(21)为环板(211)、第八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九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十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十一个圆周向支撑(21)为环板(211)、第十二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十三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十四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十五个圆周向支撑(21)为环板(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当相邻两个径向支撑(22)为双径梁结构(222)和径向隔板(223)时,所述上单梁(212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径梁结构(222)的上径梁(222a)、所述径向隔板(223)螺栓连接,所述下单梁(212b)的两端分别与双径梁结构(222)的下径梁(222b)、所述径向隔板(223)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单梁(212a)、所述下单梁(212b)、所述上环梁(213a)、所述下环梁(213b)、所述纵向支撑(213c)、所述单径梁(221)、所述上径梁(222a)、所述下径梁(222b)和所述立筋(222c)均为角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所述顶板(3)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形状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过中心点的任意纵截面均为V形,所述顶板(3)过中心点的任意纵截面均为W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环梁结构(213)中的上环梁(213a)和下环梁(213b)相平行。

10.一种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浮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顶包括底板(1)、中间支撑(2)和顶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2)还包括中心筒(23),所述中心筒(23)位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3)之间、且与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21)同轴,且所述中心筒(23)分别与所述顶板(3)、所述底板(1)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21)中由内至外第一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周向支撑(21)由内至外第一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二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三个圆周向支撑(21)为环板(211)、第四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五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六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七个圆周向支撑(21)为环板(211)、第八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九个圆周向支撑(21)为双环梁结构(213),第十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十一个圆周向支撑(21)为环板(211)、第十二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十三个圆周向支撑(21)为单环梁结构(212)、第十四个圆周向支撑(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尤泽广牛海仲傅伟庆吴龙平王新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