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液晶盒、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液晶盒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液晶盒、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液晶盒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284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7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液晶盒、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液晶盒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显示无法便捷地从防窥模式切换回正常宽视角模式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液晶盒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基板组件、液晶复合物层、第二基板组件以及线偏光片,当第一基板组件和第二基板组件上施加有电压时,位于液晶复合物层中电极区域的液晶和二向色性染料的长轴与线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在平行于第一衬底的平面内的夹角为90°,液晶复合物层和线偏光片等效为防窥膜;当取消施加的电压时,夹角恢复至初始夹角,切换回正常宽视角模式,从而实现了便捷地从防窥模式切换回正常宽视角模式,且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提供一种液晶盒、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液晶盒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主流的显示技术为带给用户好的视觉体验,通常都要求较宽的视角,以在不同方向观察都能看到清晰的画面。但是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下,由于可视角度增大,容易出现隐私泄露的问题。目前为了避免屏幕信息外泄,往往在显示屏幕上增加防窥膜来减小可视角度,常用防窥膜采用百叶窗结构。

2、但是防窥膜只可以单向防窥,当用户需要将显示内容共享给其他用户时,无法从防窥模式切换回正常宽视角模式,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增加额外的防窥膜还会影响屏幕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显示无法便捷地从防窥模式切换回正常宽视角模式,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盒,其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基板组件、液晶复合物层、第二基板组件以及线偏光片;

3、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包括第一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以及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取向层;

4、所述第二基板组件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在所述第二衬底朝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层和第二取向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重叠,所述第二取向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

5、所述液晶复合物层包括液晶和二向色性染料,当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有电压时,位于所述液晶复合物层中电极区域的所述液晶以及所述二向色性染料的长轴与所述线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平面内的夹角为90°;当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取消施加的电压时,所述电极区域的所述液晶和所述二向色性染料的长轴与所述线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的夹角恢复至初始夹角。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条形电极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条形电极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在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夹角为45°,且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的层厚满足δnd=m*λ/4,其中,δn为液晶双折射率,d为层厚,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λ为入射光波长。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组件还包括补偿层,所述补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用于使目标入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基板组件、所述液晶复合物层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后实现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层包括针对红色像素设置的第一补偿层、针对绿色像素设置的第二补偿层以及针对蓝色像素设置的第三补偿层。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底和/或所述第二衬底为柔性衬底。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复合物层还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在所述液晶复合物层的部分区域形成聚合物网络,所述部分区域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不重叠。

12、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其中,所述液晶盒的第一衬底的外侧表面作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的入射面。

13、在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基板。

14、在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晶盒制备方法,其包括:

15、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组件以及第二基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包括第一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以及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取向层;所述第二基板组件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在所述第二衬底朝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层和第二取向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重叠,所述第二取向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

16、在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形成液晶复合物层;

17、在所述第二基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组件的一侧形成线偏光片;

18、其中,所述液晶复合物层包括液晶和二向色性染料,当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有电压时,位于所述液晶复合物层中电极区域的所述液晶以及所述二向色性染料的长轴与所述线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平面内的夹角为90°;当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取消施加的电压时,所述电极区域的所述液晶和所述二向色性染料的长轴与所述线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的夹角恢复至初始夹角。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组件还包括补偿层,形成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包括:

20、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所述补偿层,所述补偿层用于使目标入射光线通过所述液晶盒后实现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

21、在所述补偿层和/或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

22、形成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取向层。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形成液晶复合物层,包括:

24、在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加入液晶、二向色性染料和高分子聚合物,得到液晶复合物层;

25、所述在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形成液晶复合物层之后,还包括:

26、利用紫外光对所述液晶复合物层的部分区域进行照射,得到聚合物网络;所述部分区域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不重叠。

2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申请能够提供一种液晶盒,其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基板组件、液晶复合物层、第二基板组件以及线偏光片,液晶复合物层包括液晶和二向色性染料,当第一基板组件中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基板组件中的第二电极层施加有电压时,位于所述液晶复合物层中电极区域的液晶和二向色性染料的长轴与线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在平行于第一衬底的平面内的夹角为90°,液晶复合物层和线偏光片等效为防窥膜,可以有效抑制光线出射角度,可视角度相对较窄;当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取消施加的电压时,电极区域的液晶和二向色性染料的长轴与线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的夹角恢复至初始夹角,切换回正常宽视角模式,从而实现了便捷地从防窥模式切换回正常宽视角模式,且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基板组件、液晶复合物层、第二基板组件以及线偏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条形电极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条形电极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在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夹角为45°,且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的层厚满足Δnd=m*λ/4,其中,Δn为液晶双折射率,d为层厚,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λ为入射光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组件还包括补偿层,所述补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用于使目标入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基板组件、所述液晶复合物层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后实现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层包括针对红色像素设置的第一补偿层、针对绿色像素设置的第二补偿层以及针对蓝色像素设置的第三补偿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或所述第二衬底为柔性衬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复合物层还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在所述液晶复合物层的部分区域形成聚合物网络,所述部分区域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不重叠。

8.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如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其中,所述液晶盒的第一衬底的外侧表面作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的入射面。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

10.一种液晶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组件还包括补偿层,形成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形成液晶复合物层,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基板组件、液晶复合物层、第二基板组件以及线偏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条形电极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条形电极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在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夹角为45°,且所述第一基板组件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之间的层厚满足δnd=m*λ/4,其中,δn为液晶双折射率,d为层厚,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λ为入射光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组件还包括补偿层,所述补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用于使目标入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基板组件、所述液晶复合物层和所述第二基板组件后实现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层包括针对红色像素设置的第一补偿层、针对绿色像素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瑞尹海军夏友祥郭萌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