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760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属于检测流体的压力传感器领域。包括主体、上盖、底座、外壳、压力传感器头、传感器支架和线缆;主体中心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内壁设有传感器头安装孔,传感器头安装孔内安装有底部覆盖薄隔膜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底部为带倾斜面的凸台结构且凸出到流体通道内部;压力传感器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其压敏面接触薄隔膜,传感器支架套设在压力传感器头的外壁,位于固定支架上方;外壳套设在压力传感器头外部形成保护壳,线缆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头,另一端伸出外壳;上盖设有用于固定传感器支架的限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力传感器结构能够防止流体滞留在传感器测量区域内部,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流体的压力传感器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


技术介绍

1、管道压力传感器是检测管道内部气体或者液体的压力,以此来检测管道是否有泄露。

2、传统压力传感器是通过导管,将流动的气体或者液体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在通道内某一部分的上方,形成一个小空间(即死区),在死区上部设置接受压力的薄隔膜,传感器头设置在隔膜上方,传感器上的压敏区与隔膜接触,传感器头通过隔膜和死区固定在管道内部。在传统压力传感器的结构中,流动的气体或者液体进入死区后,将通道内部的压力通过薄膜传递到压力传感器的压敏区,从而实现检测管道内部压力变化的情况,以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泄露。

3、当气体或者液体流经管道时,流体可能会被滞留在死区内部,影响测量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其中在隔膜下不形成死区,使得气体或液体不残留在传感器测量区域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通过将隔膜和压力传感器头凸出到管道内部,使隔膜下方不形成死区,从而达到防止气体或者液体滞留在传感器测量区域内部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包括主体、上盖、底座、外壳、压力传感器头、传感器支架和线缆;

4、所述主体中心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内壁设有传感器头安装孔,所述传感器头安装孔内安装有底部覆盖薄隔膜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底部为带倾斜面的凸台结构,凸台结构凸出到流体通道内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压力传感器头的压敏面接触薄隔膜,传感器支架套设在压力传感器头的外壁,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方;所述外壳套设在压力传感器头外部形成保护壳,所述线缆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头,另一端伸出外壳;

5、所述上盖和底座分别安装在主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盖设有用于固定传感器支架的限位块。

6、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头安装孔为阶梯孔结构,固定支架与阶梯孔结构匹配。

7、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与阶梯孔之间设有密封胶圈。

8、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内设有第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位于固定支架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第一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固定支架顶部。

9、优选的,所述上盖内部设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一排气通道的另一端,第二排气通道的另一端接通外部。

10、优选的,所述上盖、底座和主体三者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外部导管的内螺纹结构。

12、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层设有屏蔽壳。

13、优选的,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帽盖和线缆护套,所述线缆穿过线缆护套伸出外壳。

14、优选的,所述主体、薄隔膜采用耐腐蚀材质。

15、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中的压力传感器头中压敏区与薄隔膜接触,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并凸出到管道内部,薄隔膜能够直接接收管道内流体的压力,并将压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头中压敏区,从而完成管道内部压力测量;同时,由于测量部分凸出到管道内部,能够防止流体滞留在传感器测量区域内部,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上盖(3)、底座(4)、外壳(13)、压力传感器头(7)、传感器支架(9)和线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头安装孔为阶梯孔结构,固定支架(8)与阶梯孔结构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8)与阶梯孔之间设有密封胶圈(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8)内设有第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位于固定支架(8)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第一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固定支架(8)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内部设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一排气通道的另一端,第二排气通道的另一端接通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底座(4)和主体(1)三者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外部导管的内螺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内层设有屏蔽壳(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帽盖(15)和线缆护套(16),所述线缆(14)穿过线缆护套(16)伸出外壳(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薄隔膜采用耐腐蚀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上盖(3)、底座(4)、外壳(13)、压力传感器头(7)、传感器支架(9)和线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头安装孔为阶梯孔结构,固定支架(8)与阶梯孔结构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8)与阶梯孔之间设有密封胶圈(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8)内设有第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位于固定支架(8)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第一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固定支架(8)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流体滞留的管道压力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内部设有第二排气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腾超孙文龙梁璀孙嘉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