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式储缆绞车及其高精度排缆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伺服电机驱动、具有高精度排缆功能的储缆绞车,属于储缆绞车。
技术介绍
1、储缆绞车作为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动力设备,既要承载又要储缆,储缆整齐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在储缆量大、储缆层数多时更为尤为重要,该项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排缆装置跟随性控制的好坏。排缆装置是一种通过排缆丝杆带动排缆导轮在丝杆上左右往复运动,配合储缆卷筒,以实现缆绳在储缆卷筒上有序缠绕或排放的装置。因此排缆丝杆的驱动控制是关键,现有技术采用的驱动方式包括机械式和独立驱动式两种。
2、机械式驱动式采用双向丝杆,可自动换向、比较刚性,主要用于排缆要求不高的场合。独立驱动式采用单向丝杆,由独立动力元件驱动,比较灵活,用于排缆要求更高的场合,但由于不能自动换向,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安装于换向两端位置处的行程开关或接近开关等传感器来触发换向,传感器的安装精度有较高要求。独立驱动中对排缆整齐性影响最大的是排缆导轮的轴向移动速度与缆绳在储缆卷筒上的轴向运动速度偏差,会引起排缆误差累积,最终造成叠缆或乱缆。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式储缆绞车,包括储缆卷筒、排缆丝杆和排缆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缆卷筒的侧壁上设有腰形通孔,所述储缆卷筒侧壁外部有凸出的光筒和缆绳压条;所述储缆卷筒外部包裹有由两半圆构成的双折线绳槽皮,所述排缆丝杆的右端同轴连接有调节手轮;所述排缆导轮的中心旋转轴连接有第三编码器,所述排缆导轮的支架上对称安装有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缆绳从排缆导轮引入,经过四分之一圆周后,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中间穿过,再垂直进入储缆卷筒,在储缆卷筒上的双折线绳槽皮上缠绕后,穿过储缆卷筒侧壁上的腰形通孔,在储缆卷筒侧壁外部凸出的光筒部分用缆绳压条固定。
2.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式储缆绞车,包括储缆卷筒、排缆丝杆和排缆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缆卷筒的侧壁上设有腰形通孔,所述储缆卷筒侧壁外部有凸出的光筒和缆绳压条;所述储缆卷筒外部包裹有由两半圆构成的双折线绳槽皮,所述排缆丝杆的右端同轴连接有调节手轮;所述排缆导轮的中心旋转轴连接有第三编码器,所述排缆导轮的支架上对称安装有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缆绳从排缆导轮引入,经过四分之一圆周后,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中间穿过,再垂直进入储缆卷筒,在储缆卷筒上的双折线绳槽皮上缠绕后,穿过储缆卷筒侧壁上的腰形通孔,在储缆卷筒侧壁外部凸出的光筒部分用缆绳压条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储缆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缆卷筒为光筒,所述排缆丝杆为单向丝杆,且排缆丝杆两端螺纹比双折线绳槽皮左右两端长2个丝杆螺距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储缆绞车,其特征在于,双折线绳槽的间距为缆绳公称直径与其最大上偏差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储缆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式储缆绞的电气部分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太网交换机、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一伺服减速电机、第一编码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减速电机、第二编码器和第三编码器和触摸屏;其中,所述触摸屏与可编程序控制器连接,所述可编程序控制器分别与以太网交换机、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其第二网口依次串接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一伺服减速电机和第一编码器,所述第一编码器连接至第一伺服驱动器;所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其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程,王强,汪淑芬,张行斌,陈刘刚,付乐,赵忠,赵孟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