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2561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涉及电压调节领域,该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包括:市电电源模块,用于在用电低峰期输出交流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反馈调节模块来检测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电压,并根据该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给调压逆变模块,来调节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电压,使其稳定,不受电池电量下降影响;此外设置用电模块,电池开始供电时,初始时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电压供给用电模块的阻抗负载,随着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电压稳定后,采样输出模块、负载切换模块配合使得用电模块中家用电器用电,确保在电池供电初始时间段,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电压不稳定时,不为家用电器供电,避免家用电器工作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压调节领域,具体是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1、用户侧储能装置,在用电低峰期充电(电价低),用电高峰期(电价高)为家庭供电,在有效减少用电付费的同时,电低峰期用电(储能装置充电),用电高峰期不用电,还可以有效缓解电网供电压力。

2、现有的储能装置往往通过电池存储电能,电池转化为交流电为家用电器供电时,基于电池电压的下降,输出电压也下降,不利于家用电器工作,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包括:

4、市电电源模块,用于在用电低峰期输出220v交流电;

5、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储能模块;

6、储能模块,用于用电低峰期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输出电压;

7、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在用电低峰期控制市电电源模块输出电压、储能模块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控制市电电源模块停止输出电压、储能模块输出电压;

8、调压逆变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的输出直流电转化为方波交流电,放大后输出给波形转换输出模块;

9、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用于将放大后的方波交流电转化为正弦交流电,输出给用电模块;

10、反馈调节模块,用于采样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的正弦交流电,获取反馈电压,根据反馈电压大小调节调压逆变模块输出给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电压大小,最终控制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220v正弦交流电;

11、用电模块,用于设置两个消耗源,一个为阻抗负载,一个为家用电器,初始时阻抗负载接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供电回路,家用电器不接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供电回路;

12、采样输出模块,用于采样阻抗负载的电压状况,获取采样电压,根据采样电压来判断波形转换输出模块是否输出220v正弦交流电,输出220v正弦交流电时,驱动负载切换模块工作;

13、负载切换模块,用于工作时控制阻抗负载不接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供电回路,家用电器接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供电回路;

14、市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储能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充放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市电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储能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储能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调压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调压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入端,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调压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用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采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采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负载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负载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调压逆变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三电容、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二变压器,第一mos管的d极连接储能模块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二mos管的d极、第四mos管的d极,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mos管的s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入侧一端、第三mos管的d极,第四mos管的s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入侧另一端、第五mos管的d极,第三mos管的s极接地,第五mos管的s极接地,第二mos管的g极连接第五mos管的g极、第一pwm信号输出装置,第四mos管的g极连接第三mos管的g极、第二pwm信号输出装置,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波形转换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用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反馈调节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五电阻、第一电位器、第六电阻,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端,第一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第一电位器的一端接地,第一电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压,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调压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用电模块包括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家用电器、第七电阻、第二电位器,第七电阻、第二电位器共同构成阻抗负载,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第五开关的一端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第四开关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第五开关连接第三接口或第四接口,第一接口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的一端,第二电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接口,第二接口连接家用电器的一端,家用电器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接口。

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采样输出模块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电容、第八二极管、第八电阻,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电位器的一端,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电位器的另一端,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接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负载切换模块的输入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负载切换模块包括可控硅、第二继电器、第九二极管,可控硅的正极连接供电电压,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采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可控硅的负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一端、第九二极管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反馈调节模块来检测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电压(即为家用电器供电的电压),并根据该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给调压逆变模块,来调节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电压,使其稳定在220v,不受电池电量下降影响;此外设置用电模块,电池开始供电时,初始时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电压供给用电模块的阻抗负载,随着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电压稳定在220v后,采样输出模块、负载切换模块配合使得用电模块中家用电器用电,确保在电池供电初始时间段,波形转换输出模块输出电压不稳定时,不为家用电器供电,避免家用电器工作异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压逆变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三电容、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二变压器,第一MOS管的D极连接储能模块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二MOS管的D极、第四MOS管的D极,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MOS管的S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入侧一端、第三MOS管的D极,第四MOS管的S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入侧另一端、第五MOS管的D极,第三MOS管的S极接地,第五MOS管的S极接地,第二MOS管的G极连接第五MOS管的G极、第一PWM信号输出装置,第四MOS管的G极连接第三MOS管的G极、第二PWM信号输出装置,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波形转换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用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反馈调节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五电阻、第一电位器、第六电阻,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端,第一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第一电位器的一端接地,第一电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压,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调压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用电模块包括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家用电器、第七电阻、第二电位器,第七电阻、第二电位器共同构成阻抗负载,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第五开关的一端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第四开关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第五开关连接第三接口或第四接口,第一接口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的一端,第二电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接口,第二接口连接家用电器的一端,家用电器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采样输出模块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电容、第八二极管、第八电阻,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电位器的一端,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电位器的另一端,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接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负载切换模块的输入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负载切换模块包括可控硅、第二继电器、第九二极管,可控硅的正极连接供电电压,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采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可控硅的负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一端、第九二极管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接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压逆变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三电容、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二变压器,第一mos管的d极连接储能模块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出端,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二mos管的d极、第四mos管的d极,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mos管的s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入侧一端、第三mos管的d极,第四mos管的s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入侧另一端、第五mos管的d极,第三mos管的s极接地,第五mos管的s极接地,第二mos管的g极连接第五mos管的g极、第一pwm信号输出装置,第四mos管的g极连接第三mos管的g极、第二pwm信号输出装置,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波形转换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变压器的输出侧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反馈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用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储能的电压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反馈调节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五电阻、第一电位器、第六电阻,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波形转换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探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