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544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2
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它涉及煤粉燃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煤粉燃烧器在燃烧劣质烟煤、贫煤等难燃燃料,以及超低负荷灵活性调峰方面无法达到设计稳燃要求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粉喷嘴和煤粉喷嘴体由左至右依次连接,周界风喷嘴套装在煤粉喷嘴上,且周界风喷嘴与煤粉喷嘴之间留有缝隙,二次风箱套装在颈部浓缩段和煤粉喷嘴体上,且二次风箱的前部与周界风喷嘴的后部叠设并留有间隙,二次风箱的后部连接有二次风箱法兰;第一导流板、挡块、第二导流板和第一钝体安装在煤粉喷嘴体、颈部浓缩段和煤粉喷嘴内,第二钝体安装在煤粉喷嘴内侧壁上,且第二钝体与第一钝体的位置相适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火电厂燃烧锅炉的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粉燃烧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


技术介绍

1、为消纳新能源,对火电机组提出了更高的深度调峰能力要求,而深度调峰能力一般取决于机组的最低负荷。对于锅炉燃烧系统而言,关键是提高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因此要采用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燃烧器的低负荷稳燃能力。

2、目前,越来越多的火电厂燃用非设计煤质或多种类煤种的混配煤,导致入炉煤的燃烧品质持续下降,电站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日益突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

3、目前,煤粉燃烧器主要采用浓淡燃烧、预燃室、强化回流等技术,已在理论和实践上被证明是解决煤粉锅炉稳燃、低负荷灵活调峰、降低nox排放、防止炉内结渣以及提高煤种适应性的有效途径。然而,锅炉对于燃烧劣质烟煤、贫煤等难燃燃料,以及超低负荷灵活性调峰方面不尽能达到上述的理想效果,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也就是说,现实要求偏离常规设计条件下运行(偏离设计值的劣质煤,更低的锅炉负荷),已到达现有技术的能力边界,燃烧器表现出不适应性。

4、综上所述,现有煤粉燃烧器在燃烧劣质烟煤、贫煤等难燃燃料,以及超低负荷灵活性调峰方面无法达到更高的设计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煤粉燃烧器在燃烧劣质烟煤、贫煤等难燃燃料,以及超低负荷灵活性调峰方面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包括煤粉喷嘴体、煤粉喷嘴、二次风箱、二次风箱法兰、颈部浓缩段、第一导流板、挡块、第二导流板、第一钝体、第二钝体和周界风喷嘴,煤粉喷嘴和煤粉喷嘴体由左至右依次连接,且煤粉喷嘴和煤粉喷嘴体之间通过颈部浓缩段连接,周界风喷嘴套装在煤粉喷嘴上,且周界风喷嘴与煤粉喷嘴之间留有缝隙,二次风箱套装在颈部浓缩段和煤粉喷嘴体上,且二次风箱的前部与周界风喷嘴的后部叠设并留有间隙,二次风箱的后部与煤粉喷嘴体连接处设置有二次风箱法兰;第一导流板、挡块、第二导流板和第一钝体安装在煤粉喷嘴体、颈部浓缩段和煤粉喷嘴内,第二钝体安装在煤粉喷嘴内侧壁上,且第二钝体与第一钝体的位置相适应。

4、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为直导流板,且第一导流板与煤粉气流的来流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10°~40°。

5、优选地,夹角为20°~30°。

6、更进一步地,挡块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并安装在煤粉喷嘴体的内侧壁上。

7、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板为弯折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的一侧板体平行于煤粉喷嘴体中心线方向布置,第二导流板的另一侧板体向煤粉喷嘴体侧壁倾斜布置。

8、优选地,弯折导流板的弯折角度130°~170°。

9、进一步地,第一钝体为“v”形钝体,且第一钝体的尖部朝向气流进入方向布置。

10、优选地,第二钝体的数量为2个,且在煤粉喷嘴的向火侧上下相邻设置。

11、更进一步地,它还包括煤粉管接口法兰,煤粉管接口法兰安装在煤粉喷嘴体的炉外侧端部。

12、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挡块、第二导流板和第一钝体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煤粉喷嘴体、颈部浓缩段和煤粉喷嘴内;或挡块、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一钝体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煤粉喷嘴体、颈部浓缩段和煤粉喷嘴内。

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具有煤质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满足电站锅炉深度灵活性调峰和燃烧劣质煤的需求。

15、2、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器利用小火焰点燃大火焰的稳燃机理,将向火侧浓相煤粉气流引向烟气高温区,利用在第二钝体10的回流区,钝体10的下游流场形成的回流卷吸高温烟气对煤粉颗粒的加热着火,该区域内高温与高煤粉浓度的流场特点有助于提高稳燃能力。第二钝体10的回流区火焰进而引燃v型钝体回流区内的煤粉颗粒,形成煤粉喷嘴2外整体的煤粉气流快速着火与稳燃,使该型燃烧器具有较强的低负荷稳燃能力。

16、3、本专利技术的煤粉在燃烧器出口下游一段区域内形成煤粉浓淡分布,通过高浓度部分火焰的快速传播,促进煤粉的引燃,通过快速消耗氧气,燃烧器射流的行程内快速地形成还原区,由此获得高效燃烧和低污染燃烧条件,达到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的功能。

17、4、本专利技术采用该型煤粉燃烧器后,煤粉浓度在燃烧器喷口区域的形成浓淡分布,向火侧浓,背火侧淡,改善或消除了燃烧器区域水冷壁近壁区的还原性气氛,进而改善了水冷壁结渣状况。

18、5、本专利技术的该型煤粉燃烧器的结构比较简便,较易于燃烧器的改造、安装以及检修维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煤粉喷嘴体(1)、煤粉喷嘴(2)、二次风箱(3)、二次风箱法兰(4)、颈部浓缩段(5)、第一导流板(6)、挡块(7)、第二导流板(8)、第一钝体(9)、第二钝体(10)和周界风喷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6)为直导流板,且第一导流板(6)与煤粉气流的来流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10°~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夹角为20°~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挡块(7)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并安装在煤粉喷嘴体(1)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流板(8)为弯折导流板,第二导流板(8)的一侧板体平行于煤粉喷嘴体(1)中心线布置,第二导流板(8)的另一侧板体向煤粉喷嘴体(1)侧壁倾斜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弯折导流板的弯折角度130°~1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钝体(9)为“V”形钝体,且第一钝体(9)的尖部朝向气流进入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钝体(10)的数量为2个,且在煤粉喷嘴(2)的向火侧上下相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煤粉管接口法兰(12),煤粉管接口法兰(12)安装在煤粉喷嘴体(1)的炉外侧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6)、挡块(7)、第二导流板(8)和第一钝体(9)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煤粉喷嘴体(1)、颈部浓缩段(5)和煤粉喷嘴(2)内;或挡块(7)、第一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8)和第一钝体(9)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煤粉喷嘴体(1)、颈部浓缩段(5)和煤粉喷嘴(2)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煤粉喷嘴体(1)、煤粉喷嘴(2)、二次风箱(3)、二次风箱法兰(4)、颈部浓缩段(5)、第一导流板(6)、挡块(7)、第二导流板(8)、第一钝体(9)、第二钝体(10)和周界风喷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6)为直导流板,且第一导流板(6)与煤粉气流的来流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10°~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夹角为20°~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挡块(7)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并安装在煤粉喷嘴体(1)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稳燃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流板(8)为弯折导流板,第二导流板(8)的一侧板体平行于煤粉喷嘴体(1)中心线布置,第二导流板(8)的另一侧板体向煤粉喷嘴体(1)侧壁倾斜布置。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升利徐彦辉王静杰关靖宇于强王凤君张峰杨佰清宋欣祝令昆闫燕飞庞振洲李伟于景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哈锅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