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2423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传感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组件的信号接收侧的多个指纹信号增强组件;指纹信号增强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结构、透镜薄膜层和第二电极结构;透镜薄膜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结构之间存在有空腔。本公开通过第一电极结构、透镜薄膜层、空腔和第二电极结构形成了可变透镜,通过控制第一电极结构和第二电极结构的电压改变可变透镜的曲率半径,实现了焦虑可调,能够通过改变曲率半径将外部指纹光学信号集中收集并照射到下方的指纹识别传感组件,保证了聚焦效果,提高了光效,保证了指纹的识别准确度,并且可变透镜的厚度较低,降低了指纹识别组件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指纹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具备唯一性,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应运而生,具有快速、方便和安全的优点,极大地简化手机解锁的流程,用户只需将他们的指纹放在指纹传感器上即可完成解锁,而不需要输入繁琐的密码或模式锁等传统的解锁方式,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指纹解锁技术的生物识别特性也使得手机更加安全,因为只有用户本人的指纹才能被识别,其他人无法轻易地进入手机并访问用户的私人信息。

2、然而,目前的低温多晶硅显示装置(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ltpo oled)的指纹识别器件为了避免大角度光串扰,需在显示装置上设置准直导光层结构,准直导光层厚度约为400um,大大增加了整体模组结构较厚,且指纹传感器设置于最底层,对显示装置的背板层的透过率要求较高,对高分辨率的产品不利,同时,指纹信号需要穿过背板层,指纹识别准确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组件,

4、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传感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组件的信号接收侧的多个指纹信号增强组件;

5、所述指纹信号增强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结构、透镜薄膜层和第二电极结构;

6、所述透镜薄膜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结构之间存在有空腔。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信号增强组件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透镜薄膜层远离空腔一侧;

8、所述第一平坦化层采用黑色材料制备;

9、所述第一平坦化层暴露所述透镜薄膜层的第三部分,所述透镜薄膜层的第三部分用于密封所述空腔。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信号增强组件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透镜薄膜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结构之间;

11、所述空腔被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密封。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信号增强组件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透镜薄膜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结构之间;

13、所述第一平坦化层采用黑色材料制备,所述空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内。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腔的高度大于等于0.3微米并且小于等于1微米。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腔的半径大于等于5微米并且小于等于25微米。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钝化层、第三电极结构、pin层和薄膜晶体管,其中,

17、所述第二电极结构的第一部分延伸至第一钝化层并与所述第三电极结构接触。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钝化层、第四电极结构、第一钝化层和第三电极结构、pin层和薄膜晶体管,其中,

19、所述第四电极结构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钝化层并与所述第三电极结构接触。

20、应当说明的是,该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电极结构作为所述pin二极管的信号接收电极使用。

2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背光模组。

22、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23、在基底层上薄膜晶体管;

24、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方形成指纹识别传感组件;

25、在所述指纹识别传感组件上方形成第二电极结构;

26、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结构的第三钝化层;

27、在所述第三钝化层的空腔区域上形成牺牲层和覆盖牺牲层的透镜薄膜层;

28、去除所述牺牲层形成空腔;

29、在所述透镜薄膜层上形成第一电极结构。

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指纹识别组件在所述指纹识别传感组件的信号接收端设置指纹信号增强组件,所述指纹信号增强组件通过第一电极结构、空腔、透镜薄膜层和第二电极结构形成了可变透镜,通过控制可变透镜的曲率半径将外部指纹光学信号集中收集并照射到下方的指纹识别传感组件,保证了聚焦效果,实现了焦虑可调,提高了光效,保证了指纹的识别准确度,并且所述可变透镜的厚度较低,降低了指纹识别组件的厚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指纹识别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渠忻杰侯东飞韩艳玲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