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菌面料生产方法及面料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抗菌面料生产方法及面料技术

技术编号:4112414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抗菌面料生产方法及面料,包括抗菌纤维层、弹性抗菌层、微孔膜层、外层面料和防水透气层,弹性抗菌层由包括多个相叠加在一起的弹性透气网格层,弹性透气网格层形成有容置多个抗菌颗粒的透气网格空间,外层面料与防水透气层之间通过呈条状分布的热熔胶粘结相连,且各条状热熔胶之间存在间隙空间,微孔膜层为聚乙烯微孔膜材料,微孔膜层上表面设有多个上凹孔,微孔膜层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下凹孔,若干个上凹孔与若干那个下凹孔错位设置,上凹孔与相邻的下凹孔之间通过中间孔相连通,相邻两个中间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使得面料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保形性能、抗变形、抗菌性和防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面料生产方法及面料


技术介绍

1、

2、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产生汗液、皮脂及其他各种分泌物,同时皮肤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污染,在病菌繁殖和传递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

3、抗菌面料是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后处理技术的传统抗菌面料,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将抗菌剂加到面料上去,然而这类面料随着服装水洗次数的增加抗菌效果会大幅下降,以至于不能起到抗菌的效果;另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合成到化学纤维里,然而这类面料如若出现磨损,则抗菌效果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点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生产方法及面料。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菌面料,包括抗菌纤维层、复合于抗菌纤维层外侧的弹性抗菌层、复合于弹性抗菌层外侧的微孔膜层、复合于微孔膜层外的外层面料和复合于外层面料外侧的防水透气层,所述抗菌纤维层由抗菌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弹性抗菌层由包括多个相叠加在一起的弹性透气网格层和容置在弹性透气网格层内的抗菌颗粒,所述弹性透气网格层形成有容置多个抗菌颗粒的透气网格空间,所述外层面料与防水透气层之间通过呈条状分布的热熔胶粘结相连,且各条状热熔胶之间存在间隙空间,所述微孔膜层为聚乙烯微孔膜材料,所述微孔膜层上表面设有多个上凹孔,所述微孔膜层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下凹孔,若干个所述上凹孔与若干个所述下凹孔错位设置,所述上凹孔与相邻的下凹孔之间通过中间孔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优选的,所述抗菌纱线包括述芯纱和缠绕纱,所述芯纱具有弹性,所述缠绕纱按螺旋形的方式对伸长的芯纱予以包覆实现在抗菌纱线张紧状态下露出芯纱,且所述芯纱内部形成有与其表面连通的间隙,所述芯纱表面以及间隙内均设有五倍子抗菌微胶囊。

4、优选的,所述缠绕纱由竹炭纤维、拒水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纱线,且所述聚酯纤维内设有纳米化铜粒子。

5、优选的,所述芯纱采用若干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异形纤维包括若干放射状设置的凸边,所述凸边远离异形纤维中央一侧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异形纤维中央的一侧,所述五倍子抗菌微胶囊位于凸边侧面。

6、优选的,所述弹性透气网络层包括多层平行熔合在一起的栅格布,所述栅格布包括相交熔合在一起的横线和纵线形成有网孔,各所述栅格布的网孔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网孔形成所述透气网格空间。

7、优选的,所有的所述上凹孔的覆盖面积占所述微孔膜层上表面面积的25-30%,且所述上凹孔的深度为所述微孔膜层厚度的60-65%,所有的所述下凹孔的覆盖面积占所述微孔膜层下表面面积的25-30%,且所述下凹孔的深度为所述微孔膜层厚度的60-65%。

8、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层包括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由聚四氟乙烯所生产出来的薄膜,由微滤膜构成,孔径在0.1-10μm之间。

9、优选的,所述外层面料由经纱纬纱交叉编织形成,所述经纱为阳涤纶复合丝,所述阳涤纶复合丝为75d/72f的涤纶丝,所述纬纱为锦纶。

10、一种抗菌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a:将铜纳米化后植入聚酯纤维中,再经喷丝制成带有纳米化铜粒子的聚酯纤维;然后将聚酯纤维与竹炭纤维、拒水纤维混纱制成缠绕纱;异形纤维在成形过程中,采用异形的喷丝孔喷头纺制形成若干放射状设置的凸边;制备成五倍子抗菌微胶囊整理剂;然后通过浸渍法将五倍子抗菌微胶囊附着在异形纤维上;最后将异形纤维加捻形成芯纱;通过缠绕纱、芯纱和五倍子抗菌微胶囊制成抗菌纱线,编织抗菌纱线形成抗菌纤维层;

12、b:向下且在抗菌纤维层上喷射熔化的树脂丝形成底层;然后向下朝底层喷射熔化的树脂丝形成弹性透气网格层;然后向下喷射抗菌颗粒,使抗菌颗粒处于透气网格空间内;向下朝弹性透气网格层喷射熔化的树脂丝形成上层弹性透气网格层;向下朝上层弹性透气网格层喷射抗菌颗粒,使抗菌颗粒处于透气网格空间内;向下朝上层弹性透气网格层和抗菌颗粒喷射熔化的树脂丝形成顶层;在喷射时,朝第一方向移动喷射头同时喷射多条横线,再朝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喷射头同时喷射多条纵线,使纵线和横线交叉熔合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栅格布;

13、c:在制备好的弹性抗菌层上侧放置微孔膜层和外层面料,通过热压机对其进行加温加压,从而完成热熔连接;

14、d:然后再外层面料上方涂上条状分布的热熔胶,将防水透气层热熔连接到外层面料上方。

15、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五倍子抗菌微胶囊整理剂其制备步骤包括:将五倍子抗菌微胶囊和乳化剂按30:1混合,并加入聚氨酯与蒸馏水1:1等质量混合的黏合剂配制成五倍子抗菌微胶囊整理剂。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1、设置的抗菌纤维层,抗菌微胶囊附着在芯纱上,并通过缠绕纱包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增长了抗菌微胶囊抗菌周期,同时通过间隙存储五倍子抗菌微胶囊,能有效避免芯纱在生产过程中五倍子抗菌微胶囊的损耗,进一步增长五倍子抗菌微胶囊的抗菌周期,使得面料长久抗菌,加之,缠绕纱按螺旋形的方式对伸长的芯纱予以包覆,使得面料在弹性形变时才会露出芯纱,因此面料制成的衣服在静置不使用时,能减缓五倍子抗菌微胶囊的消耗,进一步增长五倍子抗菌微胶囊的抗菌周期,缠绕纱由竹炭纤维、拒水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纱线,且所述聚酯纤维内设有纳米化铜粒子,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使内层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汗功能,且能够快速的去除汗液的味道,也能够抑制内层细菌的增生,降低皮肤感染的危险,拒水纤维使面料的表层保持拒水,是面料保持干爽,使用感更好,纳米化铜粒子上带有正电荷的微量铜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带负电的细胞膜时,发生库仑引力作用,使得铜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体内,与细菌内蛋白质上的巯基、氨基发生反应,破坏细胞蛋白质,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提高面料的抗菌能力,同时,由于铜的化合物大部分都可溶解,且铜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能够参与人体新陈代谢,重金属累积风险大大降低,面料更加健康。

18、2、设置的聚乙烯微孔膜,可以实现有效的抗风、透气的目的,其中上凹孔、下凹孔、中间孔的设置,实现了有效的相互连通,但是又不是直接连通,相邻的中间孔交错设置,可以更好地实现抗风的目的,还能够保证透气性能也较好。

19、3、设置的弹性抗菌层能够提高面料的抗变形能力,受到挤压或者拉扯时,从而挤压和松开弹性抗菌层,弹性抗菌层因自身的弹力缓冲受到的外力,受到拉扯时若干个抗菌颗粒就会形成多个透气通道向外排气,受到挤压时,从而透气通道就收紧向内吸气,从而形成吸气排气的过程,进行透气降温,且达到吸气排气的效果,透气网格空间内填充的抗菌颗粒还起到了抗菌的效果,抗菌颗粒与外部无直接的接触减少了抗菌颗粒的损毁和损失,能够使得抗菌有效性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纤维层(1)、复合于抗菌纤维层(1)外侧的弹性抗菌层(2)、复合于弹性抗菌层(2)外侧的微孔膜层(3)、复合于微孔膜层(3)外的外层面料(4)和复合于外层面料(4)外侧的防水透气层(5),所述抗菌纤维层(1)由抗菌纱线(11)编织而成,所述弹性抗菌层(2)由包括多个相叠加在一起的弹性透气网格层(21)和容置在所述弹性透气网格层(21)内的抗菌颗粒(22),所述弹性透气网格层(21)形成有容置多个所述抗菌颗粒(22)的透气网格空间(211),所述外层面料(4)与防水透气层(5)之间通过呈条状分布的热熔胶(6)粘结相连,且各条状热熔胶(6)之间存在间隙空间(61),所述微孔膜层(3)为聚乙烯微孔膜材料,所述微孔膜层(3)上表面设有多个上凹孔(31),所述微孔膜层(3)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下凹孔(32),若干个所述上凹孔(31)与若干个所述下凹孔(32)错位设置,所述上凹孔(31)与相邻的下凹孔(32)之间通过中间孔(33)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孔(33)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纱线(11)包括述芯纱(111)和缠绕纱(112),所述芯纱(111)具有弹性,所述缠绕纱(112)按螺旋形的方式对伸长的芯纱(111)予以包覆实现在抗菌纱线(11)张紧状态下露出芯纱(111),且所述芯纱(111)内部形成有与其表面连通的间隙(1111),所述芯纱(111)表面以及间隙(1111)内均设有五倍子抗菌微胶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纱(112)由竹炭纤维、拒水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纱线,且所述聚酯纤维内设有纳米化铜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111)采用若干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异形纤维包括若干放射状设置的凸边(1112),所述凸边(1112)远离异形纤维中央一侧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异形纤维中央的一侧,所述五倍子抗菌微胶囊位于凸边(1112)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透气网络层(2)包括多层平行熔合在一起的栅格布,所述栅格布包括相交熔合在一起的横线和纵线形成有网孔,各所述栅格布的网孔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网孔形成所述透气网格空间(2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上凹孔(31)的覆盖面积占所述微孔膜层(3)上表面面积的25-30%,且所述上凹孔(31)的深度为所述微孔膜层(3)厚度的60-65%,所有的所述下凹孔(32)的覆盖面积占所述微孔膜层(3)下表面面积的25-30%,且所述下凹孔(32)的深度为所述微孔膜层(3)厚度的60-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层(5)包括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由聚四氟乙烯所生产出来的薄膜,由微滤膜构成,孔径在0.1-10μ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面料(4)由经纱纬纱交叉编织形成,所述经纱为阳涤纶复合丝,所述阳涤纶复合丝为75D/72F的涤纶丝,所述纬纱为锦纶。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抗菌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五倍子抗菌微胶囊整理剂其制备步骤包括:将五倍子抗菌微胶囊和乳化剂按30:1混合,并加入聚氨酯与蒸馏水1:1等质量混合的黏合剂配制成五倍子抗菌微胶囊整理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纤维层(1)、复合于抗菌纤维层(1)外侧的弹性抗菌层(2)、复合于弹性抗菌层(2)外侧的微孔膜层(3)、复合于微孔膜层(3)外的外层面料(4)和复合于外层面料(4)外侧的防水透气层(5),所述抗菌纤维层(1)由抗菌纱线(11)编织而成,所述弹性抗菌层(2)由包括多个相叠加在一起的弹性透气网格层(21)和容置在所述弹性透气网格层(21)内的抗菌颗粒(22),所述弹性透气网格层(21)形成有容置多个所述抗菌颗粒(22)的透气网格空间(211),所述外层面料(4)与防水透气层(5)之间通过呈条状分布的热熔胶(6)粘结相连,且各条状热熔胶(6)之间存在间隙空间(61),所述微孔膜层(3)为聚乙烯微孔膜材料,所述微孔膜层(3)上表面设有多个上凹孔(31),所述微孔膜层(3)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下凹孔(32),若干个所述上凹孔(31)与若干个所述下凹孔(32)错位设置,所述上凹孔(31)与相邻的下凹孔(32)之间通过中间孔(33)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孔(33)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纱线(11)包括述芯纱(111)和缠绕纱(112),所述芯纱(111)具有弹性,所述缠绕纱(112)按螺旋形的方式对伸长的芯纱(111)予以包覆实现在抗菌纱线(11)张紧状态下露出芯纱(111),且所述芯纱(111)内部形成有与其表面连通的间隙(1111),所述芯纱(111)表面以及间隙(1111)内均设有五倍子抗菌微胶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纱(112)由竹炭纤维、拒水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制成纱线,且所述聚酯纤维内设有纳米化铜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承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合鸿胜针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