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收发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光收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341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光收发器,包含一壳体、一电路板、一第一热源以及一导热件。壳体包含彼此叠设且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彼此背对。第一表面面对第一壳体。第二表面面对第二壳体。第一热源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并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导热件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并热耦接于第一壳体。导热件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大于第一热源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讯,特别涉及一种光收发器的散热设计。


技术介绍

1、在现代高速通讯网络中,一般设有光收发器以实现光通讯,而光收发器通常安装于电子通讯设备中。为了增加系统设计的弹性及维修方便,光收发器以可插拔方式插入设置于通讯设备中对应的笼子内而构成光通讯组件。一般而言,此笼子系设置于外部电路板上,为了界定光收发模组件与对应的笼子之间的电气及机械介面,已提出各种不同的标准,例如用于10gb/s通讯速率的xfp(10gigabit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标准以及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标准等。

2、目前,主要是藉由更进一步将热传递到笼子上的鳍片的光收发器壳体来促进光通讯模组在光收发器中的散热。因此,在光收发器内部的适当/有效的散热途径无疑地有助于将光学或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传递到光收发器壳体。然而,在传统的光收发器中,会需要花费较多的材料及成本在电路板的凹槽中设置铜块,才能有效地逸散光学或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光收发器,以在降低光收发器的制造成本的同时使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能迅速地逸散至外界。

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态样,揭露有一种光收发器,包含一壳体、一电路板、一第一热源以及一导热件。壳体包含彼此叠设且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彼此背对。第一表面面对第一壳体。第二表面面对第二壳体。第一热源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并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导热件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并热耦接于第一壳体。导热件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大于第一热源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

3、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态样,揭露有一种光收发器,包含一壳体、一电路板、一第一热源以及一导热件。壳体包含彼此叠设且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至少一穿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彼此背对。至少一穿孔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面对第一壳体。第二表面面对第二壳体。第一热源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导热件包含一主体、一第一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凸部。主体热耦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凸部从主体的一侧凸出且彼此分离。第一凸部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至少一第二凸部位于至少一穿孔中且热耦接于第二壳体。

4、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光收发器,导热件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可大于第一热源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因此,导热件与电路板可具有较大的热接触面积,而得以在维持导热件通过第一壳体将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逸散于外的效率的同时,使用较少的材料来制造导热件。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可在降低光收发器的制造成本的同时维持将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通过第一壳体及导热件逸散于外的效率。

5、此外,主体可热耦接于第一壳体,且位于穿孔中的第二凸部可热耦接于第二壳体。因此,除了第一壳体之外,第二壳体也可协助将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逸散于外,进而使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能迅速地逸散至外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更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该导热件位于该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从该第一表面延伸至该第二表面的至少一穿孔,该导热件包含一主体、一第一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凸部,该主体热接触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凸部及该至少一第二凸部凸出于该主体的一侧且彼此分离,该第一凸部位于该凹槽中,该至少一第二凸部位于该至少一穿孔中且热耦接于该第二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完全地位于该导热件的该第一凸部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之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部分位于该导热件的该第一凸部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之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更具有连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一侧周面,该至少一穿孔位于该侧周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更包含一延伸板,该延伸部从该第一凸部中与设置有该第二凸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凸出。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散热垫,该电路板更包含一槽底面,该槽底面位于该凹槽中且背对该第二表面,该散热垫设置于该槽底面及该第一凸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散热垫,该散热垫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二凸部及该第二壳体之间。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的该第一凸部包含一基板及二个侧板,该二个侧板彼此分离同时连接于该基板,其中一个该侧板连接该基板及该主体,该基板位于该凹槽中。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的至少一第二凸部包含一基板及二个侧板,该二个侧板立于该基板远离该第二壳体的一侧且彼此分离,其中一该侧板连接该基板及该主体,该基板位于该至少一穿孔中且热耦接于该第二壳体。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热源,该第二热源设置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该第二热源分离于该第一热源,该导热件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的投影的尺寸大于该第一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与该第二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尺寸的总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及该第二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完全地位于该导热件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之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穿孔较该第一热源靠近该第二热源。

15.一种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更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该导热件位于该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从该第一表面延伸至该第二表面的至少一穿孔,该导热件包含一主体、一第一凸部及至少一第二凸部,该主体热接触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凸部及该至少一第二凸部凸出于该主体的一侧且彼此分离,该第一凸部位于该凹槽中,该至少一第二凸部位于该至少一穿孔中且热耦接于该第二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完全地位于该导热件的该第一凸部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之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源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的部分位于该导热件的该第一凸部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之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更具有连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一侧周面,该至少一穿孔位于该侧周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更包含一延伸板,该延伸部从该第一凸部中与设置有该第二凸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凸出。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散热垫,该电路板更包含一槽底面,该槽底面位于该凹槽中且背对该第二表面,该散热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安陈佑叶哲守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维京群岛商祥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