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176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检测方法,一种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包括荷载箱本体、加载模块和油管,荷载箱包括圆盘状的上施力板和下施力板,上施力板和下施力板上设置有用于混凝土流通的通孔,上施力板和下施力板之间还设置有液压油缸;上施力板和下施力板对应钢筋笼的主筋部位的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套筒,钢筋笼的主筋与固定套筒为螺纹连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上施力板和下施力板上设置若干固定套筒,使钢筋笼的主筋与固定套筒之间实现螺纹连接,可确保钢筋笼与荷载箱本体的连接质量,在试验中,荷载箱本体产生的负载能有效传递给灌注桩,进而提高了基桩承载力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桩基础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古老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是通过桩体将荷载传递到地基内部变形小强度较高的土层或岩石层,来解决浅层土层或岩石层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变形和强度要求,从而减少浅层软弱地层的不良影响。

2、随着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快,高层、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要求桩基的承载力也越来越高。而桩基承载力越高,对静载荷试验的堆载或反力系统能力的要求也越高,造成了试验费用的急剧增加;另外,在实际的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导致某些特殊部位的桩墩难以进行单桩的静载荷试验的情况,如此造成了基桩的承载力数据获取不完整,影响基桩承载力测试的准确性,基桩的承载潜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针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测定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即自平衡试桩法,其检测原理是将一种特制的加载装置“荷载箱”,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和钢筋笼一起埋入桩内相应的位置,将加载箱的加压管以及所需的其他测试装置从桩体引到地面,然后灌注成桩。有加压泵在地面向荷载箱加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荷载箱本体、加载模块和油管,所述荷载箱本体与钢筋笼连接,所述荷载箱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钢筋笼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荷载箱本体设置在灌注桩侧摩阻力和端摩阻力平衡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包括第一筒体段和第二筒体段,所述第一筒体段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施力板和所述下施力板相背离的表面,所述第一筒体段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钢筋笼的主筋可插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筒体段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筒体段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钢筋笼的主筋螺纹连接配合;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荷载箱本体、加载模块和油管,所述荷载箱本体与钢筋笼连接,所述荷载箱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钢筋笼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荷载箱本体设置在灌注桩侧摩阻力和端摩阻力平衡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包括第一筒体段和第二筒体段,所述第一筒体段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施力板和所述下施力板相背离的表面,所述第一筒体段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钢筋笼的主筋可插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筒体段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筒体段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钢筋笼的主筋螺纹连接配合;所述容纳腔的直径与所述钢筋笼主筋的直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施力板对应的所述钢筋笼的内部设置有若干防护筋,所述防护筋一端与所述上施力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筋笼连接,若干所述防护筋环绕所述通孔形成喇叭口结构,所述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的接头设置在所述防护筋与所述防护筋之间;所述钢筋笼靠所述荷载箱本体的区域设置有结构加强区,所述结构加强区的箍筋的密度大于所述钢筋笼其余部位的箍筋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施力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固定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液压油缸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力柱和第二传力柱,所述第二传力柱对应所述液压油缸的区域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若干穿刺孔,所述第一传力柱与所述穿刺孔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剑平刘皓杨洋向珂锝赵阳清杨闯刘佳袁内蒙黄霞刘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