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4703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0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包括底板结构、预制柱结构、现浇无梁楼盖、现浇节点增强内环梁和模板支撑系统,现浇无梁楼盖设置在预制柱结构的节点分层位置,现浇无梁楼盖为变截面楼盖,包括基础区和中央增厚区,中央增厚区围绕预制柱结构的四周设置,现浇节点增强内环梁设置在中央增厚区内、靠近预制柱结构的一侧,预制柱结构的节点分层位置外壁设有抗剪键槽,现浇无梁楼盖的中央增厚区的内侧与抗剪键槽咬合连接。本技术在楼面上设置内环梁,使环梁部分的混凝土向预制柱方向内拢,增强该部分楼面的整体性,同时配合抗剪键槽增强抗剪能力,无需在预制柱与楼面的设置甩筋连接,施工效率极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构件与现浇构件结合领域,特别是一种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1、预制柱是常用的装配式构件,用作预制柱之间连接的节点作为装配式结构的重要构件连接节点,一直以来都是装配式框架结构解决的难点。

2、目前的预制柱与现浇水平构件连接时,需要在构件之间进行甩筋连接,如若不进行楼板甩筋连接,楼板与预制柱之间的抗剪强度将无法得到保证。应用在无梁楼盖现浇体系中时,参照现有工艺,需要楼板的端部甩筋与柱上预留的水平孔洞进行插接穿过柱体,或者在预制柱的节点位置预埋楼板甩筋,需要将预埋钢筋与楼板的钢筋进行绑扎,以上两种方式对该位置钢筋安装工艺性能要求很高,施工时会耗费大量时间对位安装。

3、如若为了保证抗剪强度又不进行甩筋施工,则需要在此位置进行钢筋加密设置,则使得柱子核心区位置的钢筋绑扎极为复杂、且施工效率极低。

4、同时,预制空心柱的底部节点与基础结构一般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对灌浆料及施工安装要求较高,且施工过程往往较难灌注密实,检测的手段也较为简单,难以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结构(1)、预制柱结构(2)、现浇无梁楼盖(3)、现浇节点增强内环梁(4)和模板支撑系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央增厚区(32)的底面与基础区(31)的底面通过斜边(33)过度,中央增厚区(32)的顶面与基础区(31)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央增厚区(32)的钢筋包括增厚区横筋,增厚区横筋为U型筋,增厚区横筋包括底侧肢(321)、靠近预制柱结构(2)的内肢(322)和靠近基础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结构(1)、预制柱结构(2)、现浇无梁楼盖(3)、现浇节点增强内环梁(4)和模板支撑系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央增厚区(32)的底面与基础区(31)的底面通过斜边(33)过度,中央增厚区(32)的顶面与基础区(31)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央增厚区(32)的钢筋包括增厚区横筋,增厚区横筋为u型筋,增厚区横筋包括底侧肢(321)、靠近预制柱结构(2)的内肢(322)和靠近基础区(31)的外肢(323),内肢(322)的顶端向外侧弯折形成弯钩段(324),外肢(323)自中央增厚区(32)的边缘向基础区(31)倾斜,倾斜角度与斜边(33)的斜率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外肢(323)的顶端向外侧弯折形成水平拉接段(325),水平拉接段(325)的标高与弯钩段(324)的标高相同,水平拉接段(325)与基础区(31)的钢筋固定连接、将基础区(31)和中央增厚区(32)拉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柱与现浇无梁楼盖内环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央增厚区(32)的钢筋还包括增厚区纵筋,增厚区纵筋包括增厚底纵筋(326)、增厚内侧纵筋(327)和增厚外侧纵筋(328),增厚底纵筋(326)沿中央增厚区(32)的底侧肢(321)上侧设有一排,增厚内侧纵筋(327)设置在弯钩段(324)内,增厚外侧纵筋(328)设置在外肢(323)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柱与现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国李贝蔡晓旭张迪柴俊李峰杨迪成解晓骁范龙强张鹏斌刘涛黄强王超王一帆陈友明酒文静代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