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49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冲孔模具,解决了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冲孔效率低且无法对两个冲孔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的问题,它包括模柄、上模座、下模座、两根弹簧、冲模体、第一冲针和两根导柱,它还包括第二冲针和定位块,上模座与下模座通过两根弹簧固定连接,两根导柱分别贯穿于上模座导通孔与下模座导通孔固定在冲模体上,第一冲针与第二冲针分别贯穿下模座固定在上模座上,定位块固定于冲模体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极耳的冲孔效率,可以对两个冲孔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降低冲孔废品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移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因此,对移动设备电池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大容量、高功率、重量轻、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得到 了行业内普遍的认可,许多小型设备,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动设备都采 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池芯中的正负极耳 群冲孔,采用U型垫片经螺丝固定后与上盖板进行焊接。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模 具是采用一个冲针对极耳进行冲孔,采用此种方式,冲孔效率低,并且无法对两个冲孔的位 置进行准确定位,废品率较高,不可控的人为误差和操作是造成产品不稳定的一个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冲孔效率低且无法对两个冲孔的 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的缺陷,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模具。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模具,它 包括模柄、上模座、下模座、两根弹簧、冲模体、第一冲针和两根导柱,它还包括第二冲针和 定位块,模柄固定在上模座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上模座与下模座通过两根弹簧固定连接, 上模座的上表面两侧各开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模具,它包括模柄(1)、上模座(2)、下模座(3)、两根弹簧(4)、冲模体(5)、第一冲针(6)和两根导柱(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第二冲针(9)和定位块(8),模柄(1)固定在上模座(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上模座(2)与下模座(3)通过两根弹簧(4)固定连接,上模座(2)的上表面两侧各开有一个上模座导通孔(2-1),下模座(3)的上表面两侧各开有一个下模座导通孔(3-1),上模座导通孔(2-1)与下模座导通孔(3-1)同心同径,导柱(7)的横截面直径与上模座导通孔(2-1)及下模座导通孔(3-1)的直径相匹配,两根导柱(7)分别贯穿于上模座导通孔(2-1)和下模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锂离子动力电池极耳冲孔模具,它包括模柄(1)、上模座(2)、下模座(3)、两根弹簧(4)、冲模体(5)、第一冲针(6)和两根导柱(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第二冲针(9)和定位块(8),模柄(1)固定在上模座(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上模座(2)与下模座(3)通过两根弹簧(4)固定连接,上模座(2)的上表面两侧各开有一个上模座导通孔(2-1),下模座(3)的上表面两侧各开有一个下模座导通孔(3-1),上模座导通孔(2-1)与下模座导通孔(3-1)同心同径,导柱(7)的横截面直径与上模座导通孔(2-1)及下模座导通孔(3-1)的直径相匹配,两根导柱(7)分别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殿权王指刚徐宏张志波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