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476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涉及耳保护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声场分隔套和导音管;声场分隔套设有嵌套腔,嵌套腔沿声场分隔套的轴向延伸布置,且嵌套腔贯通声场分隔套的轴向两端;导音管套接于声场分隔套内,导音管布置于嵌套腔内;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设为入音端和出音端;入音端伸出声场分隔套外,入音端与待使用的护听器连接;出音端布置于声场分隔套内;声场分隔套用于分隔耳道内外的声场;导音管与护听器连接用于传导和优化从护听器传递出的声音;通过声场分隔套分隔耳道内外声场,吸收耳外声音能量,保护听力,导音管传导护听器处理后的声音,提升降噪性能且优化声音的传递,解决了现有的耳塞存在降噪性能和佩戴舒适性不能兼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保护,特别涉及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


技术介绍

1、耳塞作为一种常见的个人听力保护装置,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需要明确的是,耳朵由外耳、耳道、中耳以及内耳构成,其中对于声音的感知发生在内耳,并且声音在到达中耳之前,随着声音在耳道中行进,耳道会对声音的音量进行减弱,即耳道主动衰减声音,以防止听力遭到损伤。

2、在公共环境的噪音越来越大,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人的听力受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一般来说听力保护装置适用于噪音环境中,例如用于机场的地勤人员、工地的施工人员、噪杂的办公室的午休人员等等;而耳塞主要是通过被动降噪方式,减弱或隔绝外部噪音,且耳塞根据不同材质进行制作、或不同的声道设计,对于声音传递的减弱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3、耳塞一般是由硅胶、高弹性聚酯材料或低压泡沫材质制成,包括记忆海绵,通过将其插入耳道并与外耳道紧密接触,以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从而达到隔音。

4、记忆海绵制作的柔性耳塞,塞到耳道里面隔离外部的噪声,柔性耳塞对高频的降噪效果不错,但是对中低频的降噪效果不好,降噪的声音范围较小,不适用于噪声复杂的场景,对于用户使用限制较大;且柔性耳塞使用前,一般需要将耳塞用手搓揉使其压缩,才能放入耳道,但此操作容易把手上的细菌赃物留在耳塞上,使用时容易造成耳道内受到细菌感染,或在使用时容易过度塞入外耳道,使用中给耳道造成较大压力,容易造成用户感受到压迫感而造成不适,即造成生物敏感性,且在取出时也不便取出。

5、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被动降噪耳塞,包括耳机壳,被动降噪耳塞包括空腔,空腔由耳机壳包围得到,空腔划分为若干腔体区域,并在若干腔体区域对应设置小腔体或主腔体,小腔体通过连接孔与主腔体连通,用于对外部输入的噪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得到目标降噪信号。虽然此技术能够对中低频的噪音信号和特殊频率的噪音信号进行降噪,但其设计的耳塞外形,只通过耳塞的端头凸圆弧对耳道的内外声场进行分隔,也仅依靠此位置作为单一受力点对耳塞进行固定,使用久后使耳道产生膨胀感,让使用者感到不适,出现明显的异物感,对使用者的舒适性影响很大。

6、综上所述,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7、现有耳塞被动降噪技术中,存在降噪性能和佩戴舒适性不能兼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以解决现有耳塞被动降噪技术中,存在降噪性能和佩戴舒适性不能兼得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包括声场分隔套和导音管;所述声场分隔套设有嵌套腔,所述嵌套腔沿所述声场分隔套的轴向延伸布置,且所述嵌套腔贯通所述声场分隔套的轴向两端;所述导音管套接粘连于所述声场分隔套内,所述导音管布置于所述嵌套腔内;所述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设为入音端和出音端;所述入音端伸出所述声场分隔套外,所述入音端与待使用的护听器连接;所述出音端布置于所述声场分隔套内;所述声场分隔套用于分隔耳道内外的声场;所述导音管与所述护听器连接用于传导和优化从护听器传递出的声音。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音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和声音减弱段;所述入音端设置于连接段的入口,所述出音端设置于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出口;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外形均为锥形;所述导音管的直径沿所述入音端至所述出音端方向逐渐缩小设置。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螺纹、或沿所述入音端至内腔的方向上设置2至4圈的直径逐渐缩小的卡环。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内腔形状为锥形,且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内腔直径沿所述连接段至所述出音端方向逐渐缩小;

8、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内腔表面为平滑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内腔形状为锥形,且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内腔直径沿所述连接段至所述出音端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声音减弱段的内腔表面均匀布置有三角锥凸起。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音管由硅橡胶制成。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音管的硅橡胶硬度为30度至70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声场分隔套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段和配合段;所述声场分隔套的两端分别设为入耳端和连接端,所述入耳端布置于所述引导段,所述连接端布置于所述配合段;所述入音端布置于所述连接端外;所述出音端布置于引导段内;所述入耳端设置有与所述嵌套腔连通的漏斗孔,且漏斗孔的大端至小端的布置方向沿所述入耳端至所述嵌套腔内延伸的方向布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沿所述入耳端至所述连接端的方向上,所述引导段的截面形状为直径逐渐增大凸弧形;在沿所述入耳端至所述连接端的方向上,所述配合段的截面形状为直径由大至小至大的凹弧形。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声场分隔套由聚氨酯发泡海绵制成。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6、导音管降噪耳塞包括声场分隔套和导音管;其中,通过在所述声场分隔套设有嵌套腔,所述嵌套腔沿所述声场分隔套的轴向延伸布置,且所述嵌套腔贯通所述声场分隔套的轴向两端;将所述导音管套接粘连于所述声场分隔套内,所述导音管布置于所述嵌套腔内;所以声场分隔套作用是分隔耳内外空间,吸收耳外声音能量,保护听力。

17、而所述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设为入音端和出音端;所述入音端伸出所述声场分隔套外,所述入音端与待使用的护听器连接;所述出音端布置于所述声场分隔套内;所述声场分隔套用于分隔耳道内外的声场;所述导音管与所述护听器连接用于传导和优化从护听器传递出的声音;所以所述导音管作用是连接适配的护听器,并固定声场分隔套,同时导音管的内部空腔、及其内壁面,是作为护听器处理声音后,传导和优化声音的重要通道。

18、而在组装时,所述声场分隔套与所述导音管通过使用专用粘接剂,将所述声场分隔套与所述导音管粘接组合在一起,具体可将所述导音管放置在所述声场分隔套的成型模具中,在充入所述声场分隔套的料成型后同时完成粘接;由于所述声场分隔套使用聚氨酯发泡海绵制成,因此所述声场分隔套具有高压缩比,在使用时将导音管与护听器连接完成后,需要搓细所述声场分隔套的部分至可以方便插入耳道内的大小后,再佩戴于耳内,等待所述声场分隔套回弹至充盈耳道,即可达到最佳降噪效果;同时由于,将所述声场分隔套搓细佩戴于耳道内,所述声场分隔套会回弹,使得所述声场分隔套的形状能够完美适配耳道的形状,避免了长时间佩戴耳塞、或耳塞在耳道内的不规则形状,而导致耳塞佩戴者出现异物感,而影响佩戴耳塞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导音管的耳塞,在优化降噪效果并达到最佳,同时也解决了耳塞佩戴舒适性的问题,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耳塞所存在降噪性能和佩戴舒适性不能兼得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音管降噪耳塞,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沛霖李镇江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行动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