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36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包括在距离独桩基础20米位置施作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确保独桩基础范围内隧道围岩竖向稳定;在距离独桩基础2.5米位置处,独桩基础两侧各一米范围内停止开挖,并紧贴掌子面设置钢管立柱;在独桩基础两侧各1米范围外,完成两侧上导洞开挖,并使导洞底标高与上台阶齐平;按台阶开挖至隧道低板处;浇筑二衬混凝土,预埋钢筋套筒;破除隧道拱部处高架桥独桩结构,绑扎钢筋,同时将钢筋植入混凝土桩基础底部;完成剩余核心土的开挖,浇筑底板混凝土,完成下穿桩基础段隧道施工。解决常规桩基托换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影响地面交通、成型后景观与原结构差异较大,且受限条件多的,施工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械,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


技术介绍

1、矿山法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地铁线网的密度增大,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与既有建(构)筑物基础近接或结构冲突的情况逐渐增多,为有效的解决下穿既有建(构)筑物导致其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或沉降失控等问题,需要对与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冲突的建(构)筑物基础进行托换。

2、高架桥独桩基础为桥梁结构向地基传力的唯一构件,一旦独桩基础受到破坏会导致桥梁结构整体性破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独桩基础的托换相比群桩基础来说,难度更大,风险更高。

3、现有技术中均需要在洞外地面处对既有结构施加诸多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及托换。现有技术中托换工法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影响地面交通、成型后景观与原结构差异较大;且往往被地面诸多复杂条件限制,导致托换工作无法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解决常规桩基托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施作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后,还包括,掌子面往前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按台阶法施工,每推进5米,在基础与隧道交点处沿开挖前进方向,在初支钢拱架下方设置钢管立柱,并将钢管立柱与钢拱架紧密焊接,并喷射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其特征在于:将紧贴掌子面设置的港管理者与钢拱架紧密焊接,并喷射C25早强混凝土,将该部分掌子面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施作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后,还包括,掌子面往前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按台阶法施工,每推进5米,在基础与隧道交点处沿开挖前进方向,在初支钢拱架下方设置钢管立柱,并将钢管立柱与钢拱架紧密焊接,并喷射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其特征在于:将紧贴掌子面设置的港管理者与钢拱架紧密焊接,并喷射c25早强混凝土,将该部分掌子面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洞内桩基托换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炯张荣邹光炯赵晓波陈波王波马强袁星方胜李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