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56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4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丙烯酸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二搅拌杆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顶端上的密封轴承延伸到外部并与从动齿轮连接。本技术不仅可有效的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搅拌混合,还可有效的对搅拌完成后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进行降温,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丙烯酸酯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1、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是一种用于在制作聚氨酯丙烯酸酯时使用的装置,使人们更方便的对聚氨酯丙烯酸酯进行制备,其在机械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9952870u公开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包括底板、工作箱、加热箱、电加热管、支撑块和盖板,工作箱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顶端连通设置有工作口,盖板盖装在工作口上,工作箱底端中间部位连通设置有出料管,加热箱左侧顶端中间部位和底端左侧分别连通设置有输入管和输出管;还包括转动柱、第一滚珠轴承、第一限位片、液压缸、伸缩杆和搅拌轴,盖板中间部位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腔,搅拌轴外侧壁上纵向设置有两组搅拌杆,还包括第一交流电机、转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两组支架。本技术可以对工作箱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原料之间接触的更均匀,提高了实用性。

3、现有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搅拌混合效果不佳,且对加热后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搅拌混合好后,对加热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冷却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二搅拌杆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顶端上的密封轴承延伸到外部并与从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顶端上的密封轴承延伸到外部并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连接,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位于外壳的外部,所述内壳内部顶端一侧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隔热保温层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的外壁并延伸到外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体,所述内壳的外壁上设置有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3、当本技术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时,减速电机启动会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可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可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可带动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进行转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可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因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所螺旋的方向相反,从而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转动可分别将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向下输送和向上输送,不仅增大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的流动性,也避免了内壳内部底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得不到有效的搅拌混合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搅拌混合的效果,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对内壳内部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进行加热,温度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内壳内部的温度,当温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达到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plc控制器控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关闭,从而本技术可有效的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搅拌混合,进一步提高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搅拌混合的效果,当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搅拌混合完成后需对其进行冷却时,工作人员启动循环泵体和半导体制冷器,循环泵体使得液体在隔热保温层内壁与内壳外壁之间的空腔和储液箱内进行循环流动,半导体制冷器对液体进行制冷冷却,液体在制冷和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可有效的对内壳内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进行降温,从而本技术可有效的对搅拌完成后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进行降温,提高了工作效率。

4、优选的,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安装板的上表面,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的表面,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杆与外壳顶端连接。

5、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隔热保温层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安装有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的内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导流块,所述外壳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柱。

8、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并延伸到外部,所述内壳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并延伸到外部,所述隔热保温层的一侧外壁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且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并延伸到外部,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出料管和进料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9、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与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与第一出液管连接,所述储液箱的一侧外壁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与循环泵体一侧外壁上的进液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循环泵体顶端上的出液端通过管类接头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与第一进液管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端面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减速电机、电磁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循环泵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技术通过减速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等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当本技术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时,减速电机启动会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可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可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可带动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进行转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可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因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所螺旋的方向相反,从而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转动可分别将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向下输送和向上输送,不仅增大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的流动性,也避免了内壳内部底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得不到有效的搅拌混合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搅拌混合的效果。

14、2、本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温度检测传感器等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对内壳内部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原料进行加热,温度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内壳内部的温度,当温度检测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包括内壳(3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31)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螺旋叶片(21)、第二搅拌杆(26)和第二螺旋叶片(24),所述第一转轴(19)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23),所述第二转轴(18)的顶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顶端上的密封轴承延伸到外部并与从动齿轮(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9)的顶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顶端上的密封轴承延伸到外部并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10)连接,第一转轴(19)的外壁上安装有主动齿轮(9),且主动齿轮(9)位于外壳(5)的外部,所述内壳(31)内部顶端一侧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20),所述隔热保温层(29)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4),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的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的外壁并延伸到外部,所述外壳(5)的一侧设置有储液箱(14),所述储液箱(14)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体(16),所述内壳(31)的外壁上设置有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机(10)安装在安装板(8)的上表面,且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8)的表面,所述安装板(8)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杆(11)与外壳(5)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与隔热保温层(29)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的内壁上安装有隔热保温层(29),所述隔热保温层(29)的内部设置有内壳(31),所述内壳(31)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导流块(25),所述外壳(5)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柱(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31)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料管(27),所述出料管(27)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并延伸到外部,所述内壳(3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7),且进料管(7)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并延伸到外部,所述隔热保温层(29)的一侧外壁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管(28)和第一出液管(32),且第一进液管(28)和第一出液管(32)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并延伸到外部,所述第一进液管(28)、第一出液管(32)、出料管(27)和进料管(7)上均设置有电磁阀(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4)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液管(33),所述第二进液管(33)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13)与第三连接管(17)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7)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13)与第一出液管(32)连接,所述储液箱(14)的一侧外壁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液管(34),所述第二出液管(34)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13)与第二连接管(1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13)与循环泵体(16)一侧外壁上的进液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体(16)顶端上的出液端通过管类接头(13)与第一连接管(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2)的另一端通过管类接头(13)与第一进液管(2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的前端面安装有PLC控制器(3),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20)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3)的输出端分别与减速电机(10)、电磁阀(2)、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0)和循环泵体(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包括内壳(3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31)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螺旋叶片(21)、第二搅拌杆(26)和第二螺旋叶片(24),所述第一转轴(19)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23),所述第二转轴(18)的顶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顶端上的密封轴承延伸到外部并与从动齿轮(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9)的顶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顶端上的密封轴承延伸到外部并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10)连接,第一转轴(19)的外壁上安装有主动齿轮(9),且主动齿轮(9)位于外壳(5)的外部,所述内壳(31)内部顶端一侧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20),所述隔热保温层(29)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4),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的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9)和外壳(5)的外壁并延伸到外部,所述外壳(5)的一侧设置有储液箱(14),所述储液箱(14)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体(16),所述内壳(31)的外壁上设置有电磁感应加热线圈(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机(10)安装在安装板(8)的上表面,且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8)的表面,所述安装板(8)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杆(11)与外壳(5)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与隔热保温层(29)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的内壁上安装有隔热保温层(29),所述隔热保温层(29)的内部设置有内壳(31),所述内壳(31)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导流块(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爱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睿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