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903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包括与电池组连接的电池连接电路,还包括与适配器输出端连接的连通管理电路、分别与电池连接电路及连通管理电路连接用于对电池连接电路引入的电池电压进行升压放电的升压电路和用于适配器导通或断开时控制电池组放电断开或导通的放电路径管理电路,所述电池连接电路、连通管理电路和升压电路分别与放电路径管理电路连接,所述放电路径管理电路设置有逻辑控制芯片、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通过本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切换电压反灌损坏升压芯片情况,时效性高,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放电,具体为一种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


技术介绍

1、当前针对电池放电电路设计,常见构成由肖特基二极管,锂电池构成。实际使用时,往往后级电路需要的电压比锂电池的电压高,就需要将电池的电压升高来满足运用的需求。但是运用电池放电的产品一般都需要电池和电源适配器实现无缝切换供电的需求,就要求将升压电路和电源适配器输入电路合路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相应功能。因此会遇到电源适配器掉电瞬间,存有残余高电压反灌到升压芯片的输出电路上,从而会严重的甚至会损坏电源芯片。如果为了防反压加肖特基二极管设计,又会存在大电流导致二极管功率过高,且电压变小的情况。在现有的电路中如公开号cn208353060u授权公告日20191108一种电池及电源适配器双路供电切换电路,设置电池防反向输出控制单元,在电压输出部分,采用双场效应管连接方案,在减小压降的同时,防止电压输出端电流回流至电池端,有效防止电压反向,避免电池充电发热爆炸,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该电路需要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并不能电压降到安全值后,再切换到电池供电;在电源适配器重新上电时,合路后的电压升至升压芯片输出电压值前,关闭电池供电。从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能够有效避免切换电压反灌损坏升压芯片情况,时效性高,可靠性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包括与电池组连接的电池连接电路,还包括与适配器输出端连接的连通管理电路、分别与电池连接电路及连通管理电路连接用于对电池连接电路引入的电池电压进行升压放电的升压电路和用于适配器导通或断开时控制电池组放电断开或导通的放电路径管理电路,所述电池连接电路、连通管理电路和升压电路分别与放电路径管理电路连接,所述放电路径管理电路设置有逻辑控制芯片、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逻辑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分别与连通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及电池连接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逻辑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极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端通过第六五三电阻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端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一电阻与连通管理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端与连通管理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端与连通管理电路控制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六电阻与地线连接。

4、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芯片的下行阈值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与连通管理电路输出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二电阻与地线连接,所述逻辑控制芯片的上行阈值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与连通管理电路输出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五电阻与地线连接,所述连通管理电路输出端通过第十八电容与地线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的阻值为620kω,第十二电阻的阻值为100kω,第十五电阻的阻值为90.9kω。

6、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和第三二极管与电池连接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依次通过第一三一二极管和第一三四五电阻与连通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一三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一三一二极管的正极端分别通过第一三四六电阻和稳压管与地线连接。

7、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还通过第十六电容与地线连接。

8、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理电路还设置有第四mos管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和连通管理电路的输入端与适配器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端与连通管理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端与第四mos管的源极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端通过第十七电阻与连通管理电路控制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二十六电容与地线连接。

9、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理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容与地线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升压电路设置有升压芯片,所述升压电路输出直流9v电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在本技术中通过将电池连接电路、连通管理电路和升压电路分别与放电路径管理电路连接从而形成只靠硬件逻辑控制的电路,全程无需系统介入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切换电压反灌损坏升压芯片情况,时效性高,可靠性强。在本技术中逻辑控制芯片通过上行阈值和下行阈值进行控制,使得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调节,一旦适配器电源下降到低压阈值,电路立马切换电池供电;当电源适配器重新上电,电压升至升压芯片输出电压值前,关闭电池放电路径,整个控制过程均无反压情况,无需担心切换电压反灌损坏升压芯片情况。在本技术中控制路径各开关均采用mos管,无需担心电路消耗功率大的问题,可实现低功耗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包括与电池组连接的电池连接电路(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适配器输出端连接的连通管理电路(2)、分别与电池连接电路(1)及连通管理电路(2)连接用于对电池连接电路(1)引入的电池电压进行升压放电的升压电路(3)和用于适配器导通或断开时控制电池组放电断开或导通的放电路径管理电路(4),所述电池连接电路(1)、连通管理电路(2)和升压电路(3)分别与放电路径管理电路(4)连接,所述放电路径管理电路(4)设置有逻辑控制芯片(U2)、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分别与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入端(Vin)及第一输出端(BAT_P)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BAT_P)为电池连接电路(1)的输出端,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端通过第六五三电阻(R653)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端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二输出端(VDD_SYS)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DD_SYS)为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端与第二输出端(VDD_SYS)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端与连通管理电路(2)控制端(PWR_SW)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地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下行阈值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二输出端(VDD_SYS)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地线连接,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上行阈值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出端(VDD_SYS)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DD_SYS)通过第十八电容(C18)与地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阻值为620 kΩ,第十二电阻(R12)的阻值为100 kΩ,第十五电阻(R15)的阻值为90.9 k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依次通过第八电阻(R8)和第三二极管(D3)与第一输出端(BAT_P)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第八电阻(R8)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端依次通过第一三一二极管(D131)和第一三四五电阻(R1345)与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入端(Vin)连接,所述一三一二极管(D131)的负极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一三一二极管(D131)的正极端分别通过第一三四六电阻(R1346)和稳压管(D34)与地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还通过第十六电容(C16)与地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理电路(2)还设置有第四MOS管(Q4)和第五二极管(D5),所述第四MOS管(Q4)的源极端依次通过第五二极管(D5)和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入端(Vin)与适配器连接,所述第四MOS管(Q4)的源极端与第二输出端(VDD_SYS)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与第四MOS管(Q4)的源极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端与第三输出端(VDD9V)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VDD9V)为升压电路(3)的输出端,所述第四MOS管(Q4)的栅极端通过第十七电阻(R17)与连通管理电路(2)控制端(PWR_SW)连接并且还通过第二十六电容(C26)与地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入端(Vin)通过第十九电容(C19)与地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3)设置有升压芯片(U1),所述升压电路(3)输出直流9V电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包括与电池组连接的电池连接电路(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适配器输出端连接的连通管理电路(2)、分别与电池连接电路(1)及连通管理电路(2)连接用于对电池连接电路(1)引入的电池电压进行升压放电的升压电路(3)和用于适配器导通或断开时控制电池组放电断开或导通的放电路径管理电路(4),所述电池连接电路(1)、连通管理电路(2)和升压电路(3)分别与放电路径管理电路(4)连接,所述放电路径管理电路(4)设置有逻辑控制芯片(u2)、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分别与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入端(vin)及第一输出端(bat_p)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bat_p)为电池连接电路(1)的输出端,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端通过第六五三电阻(r653)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端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二输出端(vdd_sys)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dd_sys)为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端与第二输出端(vdd_sys)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端与连通管理电路(2)控制端(pwr_sw)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地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下行阈值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二输出端(vdd_sys)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地线连接,所述逻辑控制芯片(u2)的上行阈值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连通管理电路(2)的输出端(vdd_sys)连接并且还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dd_sys)通过第十八电容(c18)与地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可靠的防反压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阻值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东鲁星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