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动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及无线充电桩。
技术介绍
1、传统无线充电桩内设有电源模块,当无线充电桩工作时,电源模块内部的功率元器件会生成大量热量,而为了及时排出电源模块内部的热量,现有技术一般对电源模块采用开放式风冷设计,这样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能够通过气体流动直接带走电源模块内部的热量,散热效果也较好。
2、但开放式风冷设计,外部气流会直接从电源模块的一侧进入内部,然后再从电源模块的另一侧排出,这样便能通过气流带走电源模块内部的热量,但这样存在以下不足:
3、外界的水分、灰尘等杂质极易通过气流进入电源模块内部并覆盖在电源模块内的器件上,这样会影响电源模块内部的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使得电源模块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及无线充电桩,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桩采用开放式风冷设计容易使电源模块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11)的第一壳体(1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的第二壳体(20)和排风装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底壳(101)、第一壳盖(102)、第一侧板(108)、第二侧板(109)、第三侧板(110)和第四侧板(111),所述第一侧板(108)和所述第四侧板(1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09)和所述第三侧板(11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0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0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底壳(101)和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11)的第一壳体(1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的第二壳体(20)和排风装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底壳(101)、第一壳盖(102)、第一侧板(108)、第二侧板(109)、第三侧板(110)和第四侧板(111),所述第一侧板(108)和所述第四侧板(1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09)和所述第三侧板(11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0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0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底壳(101)和所述第一壳盖(102)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108)、所述第二侧板(109)、所述第三侧板(110)和所述第四侧板(111),所述第一底壳(101)、所述第一壳盖(102)、所述第一侧板(108)、所述第二侧板(109)、所述第三侧板(110)和所述第四侧板(111)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11),所述第一侧板(108)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进风结构(23),所述第二侧板(109)和所述第三侧板(110)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出风结构(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23)包括进风口(231)、进风挡板(233)和第一防尘网(2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24)包括出风口(241)、出风挡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钧,刘畅,吴炎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