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878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由含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动态脲键结构的聚脲和碳纳米材料制成。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涂层采用双组份喷涂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胺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的脲键和脲键之间形成的氢键具备动态性,赋予了了弹性体/涂层的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划痕可在80℃条件下30min内自修复。在发生机械损伤后,可以在水中、海水中实现自修复。碳纳米材料的引入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光热效应,在659nm红光辐照下能够自发生热,实现非接触自加热,可实现涂层在水下非接触快速自修复。采用预聚方法制备的双组份喷涂溶液具有一定的黏度,同时胺和异氰酸酯反应快速,在喷涂后能够快速固化形成保护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修复材料,尤其是一种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脲是一类基于异氰酸酯化学的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建筑、航海、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复杂的使用环境影响,聚脲材料常遭受各种物理损伤(机械损伤、光、热等)、微生物和化学侵蚀,尤其是在航海领域。聚脲涂层作为一种常用的船舶防水保护涂层,在保护船舶不受海水侵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船舶在行驶过程中涂层不可避免会产生损伤(如机械划痕、微生物侵蚀、海水侵蚀),当损伤产生后,海水可能进一步沿损伤处侵蚀船体,危及航行安全。解决该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将船舶开进船坞进行涂层的重新剥离和涂装,这不仅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大大增加船舶运营成本。因此,开发能够在水下环境自主修复损伤的聚脲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2、自修复材料根据修复机理可以分为外援型和本征型。受修复次数的影响,人们更多的关注于本征型自修复材料。根据现有的研究来看,人们常将可逆共价键(diels-alder、二硫、位阻脲、亚胺、硼酸酯等)和可逆非共价键(氢键、π-π共轭、金属离子络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薄膜。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薄膜在防腐涂层制备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该薄膜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双组分喷涂的方式进行成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水下非接触自修复聚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华赖佳亮夏和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