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转动支撑装置以及智能转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转动支撑装置以及智能转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8580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支撑装置以及智能转动方法,涉及支撑装置领域,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在支撑面上放置;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支架、摆放装置,所述转动支架与所述摆放装置连接,所述摆放装置在支撑面上倾斜放置;以所述转动支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所述转动支架相对于所述摆放装置可转动;所述转动支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摆放装置的长侧边平行;所述智能转动方法用于通过智能机器人,来调整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倾斜角度。现有的支架的支持方式会显得不够牢固,容易导致平板终端的摆放不稳,进而影响消费者在消费场所的实际体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案能够克服上述缺陷,避免平板终端出现摆放不稳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撑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支撑装置以及智能转动方法


技术介绍

1、平板终端适合播放短视频、促销视频或者宣传动画,在年轻人经常光顾的消费场所放置平板终端,可以带动现场氛围,同时增加消费者的光顾时长。

2、但是,现有的平板终端以家用消费者为核心用户,未考虑到消费场所对平板终端的需求;若采购现有的平板终端放置在消费场所,为了让视频被消费者看到,只能给平板终端配上简单的支架,来扩大平板电脑能够展示的视觉面积。在这种配上简单支架的情况下,若消费者把平板终端从一个桌面移动到另一个桌面,现有的支架的支持方式会显得不够牢固,容易导致平板终端的摆放不稳,进而影响消费者在消费场所的实际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出一种转动支撑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避免平板终端出现摆放不稳的情况。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转动支撑装置,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在支撑面上放置;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支架、摆放装置,所述转动支架与所述摆放装置连接,所述摆放装置在支撑面上倾斜放置,所述支撑面支撑所述转动支架;以所述转动支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所述转动支架相对于所述摆放装置可转动;所述转动支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摆放装置的长侧边平行。

3、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摆放装置为平板终端,所述平板终端的第一面设有屏幕,所述平板终端的第二面包括所述长侧边,还包括短侧边、四个曲折边;所述长侧边与所述短侧边互相垂直,所述长侧边、所述短侧边之间通过四个曲折边连接;所述摆放装置以第一倾斜状态稳定放置在支撑面上时,所述长侧边与支撑面之间贴合接触,所述屏幕的长边在第一倾斜状态下的第一方向与支撑面之间平行;所述摆放装置以第二倾斜状态稳定放置在支撑面上时,所述短侧边与支撑面之间贴合接触,所述屏幕的长边在第二倾斜状态下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多边架体;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摆放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摆放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多边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多边架体转动连接;以所述转动支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所述多边架体相对于所述摆放装置、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的最大夹角范围为最小58.8度最大61.2度。

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多边架体包括第一直线边、第一弯直弯边、中间直线边、第二弯直弯边、第二直线边;所述第一直线边、所述第一弯直弯边、所述中间直线边、所述第二弯直弯边、所述第二直线边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边、所述第二直线边互相平行,所述第一直线边、所述第二直线边均与所述中间直线边垂直;所述第一弯直弯边与所述中间直线边之间的角度范围107.8-112.2度,所述第二弯直弯边与所述中间直线边之间的角度范围107.8-112.2度;所述摆放装置以中间直线边贴合支撑面的状态稳定放置在支撑面上时,所述长侧边与支撑面之间贴合接触,所述屏幕的长边在第一倾斜状态下的第一方向与支撑面之间平行;所述摆放装置以第二弯直弯边靠近支撑面的状态稳定放置在支撑面上时,所述短侧边与支撑面之间贴合接触,所述屏幕的长边在第二倾斜状态下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弯直弯边上设有第一弹性垫圈,所述第二弯直弯边上设有第二弹性垫圈;所述第一弹性垫圈与所述第一直线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垫圈与所述中间直线边之间的距离的两倍;所述第二弹性垫圈与所述第二直线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垫圈与所述中间直线边之间的距离的两倍;所述摆放装置以第二弹性垫圈贴合支撑面的状态稳定放置在支撑面上时,所述短侧边与支撑面之间贴合接触,所述屏幕的长边在第二倾斜状态下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与所述第二直线边长度相等;所述中间直线边长度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2.1-2.2倍;所述多边架体长度为所述中间直线边长度的1.75-1.85倍;所述多边架体宽度为所述多边架体长度的0.65-0.75倍;所述第一弯直弯边与所述多边架体的外接矩形第一顶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0.50-0.55倍;所述第二弯直弯边与所述多边架体的外接矩形第二顶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0.50-0.55倍。

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摆放装置的长侧边与所述转动支架的中间直线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0.30-0.40倍;所述摆放装置的长侧边与所述转动支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0.20-0.30倍;所述摆放装置的短侧边与所述转动支架的第二直线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0.50-0.60倍;所述多边架体的截面跨度,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0.25-0.30倍;所述多边架体的截面厚度,为所述第一直线边长度的0.03-0.05倍。

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智能转动方法,所述智能转动方法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转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智能机器人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智能机器人的第二控制单元之间通信连接;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短侧边一侧还设有手提部,所述智能机器人上还设有抓取单元,所述抓取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智能转动方法包括:识别转动支撑装置显示的有效视频画面;判断所述有效视频画面的竖向横向比值,是否大于预设比值;如果所述有效视频画面的竖向横向比值,大于预设比值,控制智能机器人的抓取单元与转动支撑装置的手提部相接触;以手提部靠近第一转动部的一侧为移动端,以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个曲折边为轴端,改变转动支撑装置的位置。

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以手提部靠近第一转动部的一侧为移动端,以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个曲折边为轴端,改变转动支撑装置的位置,包括:以手提部靠近第一转动部的一侧为移动端,以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个曲折边为轴端,移动手提部并带动整个转动支撑装置转动,直至第二弯直弯边、第二弹性垫圈均与支撑面相接触。

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水平支撑板、驱动单元、传感单元,所述水平支撑板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传感单元均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以手提部靠近第一转动部的一侧为移动端,以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个曲折边为轴端,改变转动支撑装置的位置,包括:以手提部靠近第一转动部的一侧为移动端,以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个曲折边为轴端,移动手提部并带动整个转动支撑装置转动;通过传感单元检测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侧的支撑面,是否符合预设的空间要求;如果不符合预设的空间要求,控制驱动单元带动水平支撑板移动到与现有的支撑面相同的高度,继续移动手提部并带动整个转动支撑装置转动,直至第二弯直弯边、第二弹性垫圈均与水平支撑板相接触。

12、综上所述,现有的支架的支持方式会显得不够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在支撑面上放置;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8.一种智能转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转动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转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智能机器人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智能机器人的第二控制单元之间通信连接;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短侧边一侧还设有手提部,所述智能机器人上还设有抓取单元,所述抓取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智能转动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转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手提部靠近第一转动部的一侧为移动端,以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个曲折边为轴端,改变转动支撑装置的位置,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转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水平支撑板、驱动单元、传感单元,所述水平支撑板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传感单元均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以手提部靠近第一转动部的一侧为移动端,以转动支撑装置靠近第二弯直弯边的一个曲折边为轴端,改变转动支撑装置的位置,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在支撑面上放置;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8.一种智能转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转动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支撑装置;转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智能机器人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的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斯柏云
申请(专利权)人:森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